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爱莲说

    [宋]周敦颐

    1. (1) 美,在高风亮节的品性。 “”是周敦颐心中的花之君子。
    2. (2) 周敦颐以莲花“”的特点,象征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的高尚品格。
    3. (3) 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
  • 1. 陋室铭

    [唐]刘禹锡

    1. (1) 表现陋室不陋,主人品德高尚的句子是:
    2. (2) 一枝一叶总关情。 “”体现了安贫乐道的雅趣。
    3. (3) 写刘禹锡交友之雅致的诗句是:
    4. (4) 很多古诗文借乐器传情达意。刘禹锡《陋室铭》中的“”,通过弹琴等展现出爱好的高雅。
    5. (5) 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6. (6) 《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
  • 1. 泊秦淮

    [唐]杜牧

    1. (1) “”,秦淮水色夜景凄清朦胧,衬托了诗人落寞孤寂的心境。
    2. (2) “”,歌女的歌声勾起了诗人亡国的悲痛。
  • 1.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1. (1) “”,看着落日西斜,诗人的离别愁绪喷涌而出。
    2. (2) 运用比喻,表达作者虽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的句子是:
  • 1. 游山西村

    [宋]陆游

    1. (1) 以劳育人,以文化人。如陆游所言,“”,勤劳农家,丰衣足食。
    2. (2) “”是乡土风俗的独特淳朴。
    3. (3) 迷惘之际,突然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表现诗人兴奋之状、喜形于色的诗句是:
  • 1.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1. (1) “”一句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之高。“”一句巧妙地写目极之辽远,描绘了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2. (2) 古人不仅擅长劝说,在诗词中他们传情言志的方式也非常精妙。“”是王安石坚定的政治理想。
  • 1. 望岳

    [唐]杜甫

    1. (1)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句子是:
    2. (2) “”,杜甫描绘泰山雄姿,赞美壮丽河山。
    3. (3) 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开阔的句子是:
    4. (4) 青年该有凌云壮志,就像杜甫仰望泰山极顶,心生“”的豪迈。
  • 1.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1. (1) 吟诵经典诗文,品味生命内涵。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道尽了生命的苍茫孤独。
  • 1. 木兰诗

    [南北朝]《乐府诗集》

    1. (1) 《木兰诗》中的“”体现了木兰为家为国、替父从军的决心。
    2. (2) 奇女子木兰,替父从军,飞速行军,用矫健的身姿演绎少年的意气风发: 。
    3. (3) 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
    4. (4) 通过听觉和视觉,描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
    5. (5) 欢喜是木兰凯旋,对镜装扮,“”时隐藏的雀跃心情。
    6. (6) 用互文手法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战争中将士的悲壮命运的句子是: 。
    7. (7) “马”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木兰诗》中木兰在明堂前“”的心愿表达了对故土不变的眷恋之情。
    8. (8) 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句子是: 。
  • 1. (2024·光明模拟)  古有木兰替父应征,今有鉴湖女侠慷慨就义。她们都是古今的奇女子,下列对《木兰诗》《满江红》两首诗词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木兰诗(节选)

    汉乐府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A . 木兰的两愿“替父从军”与“辞官还乡”不矛盾,是她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抉择,展现木兰忠孝两全、不慕名利的崇高品质。 B .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这一段写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英雄气,但全诗更多详写了木兰的女儿情,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心理。 C . 《满江红》全词伤感低沉,借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比喻国破,化用白居易诗句“江州司马青衫湿”抒发知音难觅的悲伤。 D . 木兰女扮男装、为国出征,秋瑾追求解放、匡国济世,二人的“离家”都是对封建思想的突破,更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