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旺苍模拟) 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演变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明初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是(   )
    A . 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B . 设中书省,负责行政 C . 创立三省六部制 D .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 1. (2024·柴桑模拟)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 . 专制皇权 B . 监察权力 C . 丞相权力 D . 地方权力
  • 1. (2024·沅江模拟)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延续两千多年,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构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

    朝代

    组织机构

    作用

    明朝

    A

    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督

    清朝

    B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它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开创的什么政治制度?该朝代为巩固统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朝代什么政治制度?
    3. (3) 请写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名称。
    4. (4) 这些制度的确立有何共同的作用?
  • 1. (2024·沅江模拟) 朱元璋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互不统属,三司的长官直接由中央任命,这主要是为了(   )
    A . 增设机构,增强地方权力 B .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C . 防止腐败,缓和社会矛盾 D . 权力分散,加强君主专制
  • 1. (2024·沅江模拟)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 . 社会秩序动荡 B . 边疆防御巩固 C . 军政实现合一 D . 皇权高度膨胀
  • 1. (2024·浦北模拟) 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铁制农具

    当时的铁农具,大多数是在木器上套一层铁制的锋刃。这类铁臿是安装在木臿刃口上的。

    图2曲辕犁示意图

    唐朝出现,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图3秧马

    宋朝的拔秧工具,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人们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是一个十分重视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朝代。如天禧四年(1020年),朝廷雕印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等农书。宋室南渡以后,北方人口大批南下,南宋政府对种麦是前所未有的重视,劝谕农民广种春麦,或频下劝种麦的诏令。南迁的北方人带着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工具来到南方,推动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南方渐渐超过北方。

    ——摘编自周方高、宋惠聪《略论宋代的农业技术推广》

    材料三  明初,朱元璋下令各地流亡人民还乡生产,还乡者皆免税三年,量力开垦土地。清初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制农具开始出现的历史时期。概括材料一所列出的三种工具对农业生产的相同作用。请给材料一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发展成效。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
    4. (4) 综上所述,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1. (2024九下·通城月考) 下列表格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的占比情况汇总,其中明清科技占比极少的原因是(   )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时期

    45(件)

    28

    62%

    隋唐时期

    45(件)

    32

    71%

    宋元时期

    67(件)

    38

    57%

    明清时期

    472(件)

    19

    4%

    A .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B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 .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 D . 改革科举,重文轻武
  • 1. (2024七下·宁明月考) 人才是国家强大的重要因素,隋唐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创新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隋唐时期……庶族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而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有能力、有才华的官吏充实到官府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谢兰荣主编《中外教育简史》

    材料三 (唐) 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要》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选拔人才的依据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 (3) 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列举一例唐太宗“唯在得人”的史实。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才”与“国家”,提出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1. (2024·苍溪模拟) 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中国古代(   )

    ①粮食作物种类逐渐丰富

    ③北方的主要作物是水稻

    ②粮食总产量有所起伏

    ④引进了高产粮食作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苍溪模拟) 下表的内容反映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颁布“推恩令 ”

    设通判,分知州权力

    废行省,设“三司 ”

    A . 完善监察制度 B . 开拓国家疆域 C . 强化中央集权 D . 推进民族融合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