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张店期中) 下列现象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 . 蔗糖溶于水,总质量不变 B . 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小 C . 10mL水与1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D . 打开盛酒精的试剂瓶瓶盖,酒精质量逐渐变小
  • 1. (2024八下·张店期中) 用一定量、一定浓度的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为使反应慢点进行而又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 减少双氧水的用量 B . 加水稀释 C . 逐渐滴入双氧水 D . 降低温度
  • 1. (2024八下·张店期中)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实现对煤的综合利用已是当务之急。
    1. (1) 水煤气法制氢气: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煤的气化:就是使煤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不充分燃烧,该过程中会产生物质A和B。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微观过程如图所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1. (2024八下·张店期中)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生活现象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   )
    A . 水果腐烂 B . 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C . 木炭燃烧 D . 动植物呼吸
  • 1. (2024八下·张店期中)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和乙是反应物 B . 丙一定是化合物 C . D . 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
  • 1. (2024八下·张店期中) 在反应2A+3B=2C+4D中,C、D的化学式量之比为9:11。若2.2gA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D,则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
    A . 10:11 B . 22:15 C . 15:22 D . 11:10
  • 1. (2024八下·张店期中) 宋代《武经总要前集》中记载,火灾时“水袋,以马、牛杂畜皮浑脱为袋,贮水三四石。若火焚楼棚,则以壮士三五人持袋口,向火蹙水注之。”“麻搭,以八尺杆系散麻二斤,醮泥浆皆以蹙火。”
    1. (1) “向火蹙水注之”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2. (2) 麻搭灭火需要蘸泥浆的原因之一是泥浆可以覆盖在可燃物表面达到灭火的目的,其中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3. (3) 生活中要安全用火、谨防火灾。以下灭火防灾的做法正确的是(多选,填字母)。

      a.厨房发现天然气泄漏,应迅速开灯查明泄漏点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者倒入青菜

      c.家用电器着火时,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d.火灾现场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放低身体,迅速离开

  • 1. (2024八下·张店期中) 控制单一变量是化学实验探究的重要思想,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电炉迅速升温至50℃时,仅①中白磷燃烧,②③处无明显现象。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 (1) 通过①②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要有空气参与,图中画线处应该填
    2. (2) 通过①③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 (3) 请写出①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 (2024八下·张店期中) 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 (1) 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 (2) 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 1. (2024八下·张店期中) 为了节能减排,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以某种镁硅酸盐矿石【主要成分:Mg3Si2O5(OH)5]为原料的绿色水泥。全球镁硅酸盐储量丰富,新型绿色水泥不必担心原材料,推广潜力很大。
    1. (1) 传统水泥的生产需要煅烧石灰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绿色水泥的生产需要煅烧镁硅酸盐矿石,化学方程式为:Mg3Si2O5(OH)43MgO+2SiO2+2H2O↑

      以上两个反应都属于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2. (2) 传统水泥生产中,高温煅烧某种石灰石50t,可产生二氧化碳多少吨?

      (已知该石灰石中碳酸钙含量为80%,杂质不反应。)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