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长沙期中) 下列四个选项中,能体现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的是( )
    A . 宪法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 B . 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C . 学校对破坏校园环境的学生予以纪律处分 D . 民法典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
  • 1. (2024·昆明模拟) 某地中学在司法人员和民警的指导下,选取全国不同学龄段易发多发典型案例,在校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积极踊跃参加,收到良好的效果。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能够(    )

    ①让广大中学生体验法治教育新形式   ②有助于大家创建和谐美好校园环境

    ③培养中学生知法、学法、用法的意识   ④杜绝校园暴力事件及违法犯罪案件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 (2024·红河模拟)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治国方略。关于法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法治思维主张权大于法 B . 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C . 法治以民主政治为基础 D . 法治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 1. (2024·楚雄模拟) 2024年2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这说明(   )
    A .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 .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 . 全国人大在依法行使决定权 D . 全国人大是法律执行机关
  • 1. (2024·云南模拟) 【夯实基础厉行法治】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材料二  2023年,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新法不断施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丰富完善。“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的法治理念不断得到落实。但肖刚同学有这样的困扰:“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1. (1) 谈谈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选择走法治道路的必然性。
    2. (2)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材料二中肖刚同学消除困扰,谈谈如何厉行法治,使“法之必行”。
  • 1. (2024·射洪模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后,北京法院少年法庭先后对137名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予以训诫或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累计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提示书及家庭教育指导令116份。从回访效果看,涉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家庭教育理念、责任意识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家庭监护、亲子关系等普遍有所改善。这表明(   )

    ①法不可违,违法行为必须受到刑事制裁

    ②法有其效,规范调整和指引人们的行为

    ③依法办事,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④执法如山,法律靠国家行政力保证实施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九下·合浦期中) 【感受法之关爱,履行法定责任】

    2022年1月1日起,带娃这件传统的“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开启“依法带娃”时代,用法治的力量给未成年人撑起一片蓝天。

    材料一:【新法速递】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二:【普法时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节选

    第十四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材料三:【法律适用】

    未成年人王某频频实施盗窃,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鉴于家长对王某疏于管教,2022年1月11日,南宁市兴宁区人民法院向王某的父亲发出《家庭教育令》,责令其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这是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南宁市发出的首份《家庭教育令》。

    1. (1) 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哪一显著特征?
    2. (2) 请结合以上材料,从“法律的作用”角度,分析《家庭教育促进法》对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3. (3) 请你运用“法律伴我们成长”的相关知识,为小王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两条)。
  • 1. (2024·馆陶模拟)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一批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相继出台或修改完善。制定和修改国家安全法、反外国制裁法等多部法律,制定和修改长江保护法、黑土地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臻完善。

    材料二:十年来,已有217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收到120多万人次提出的380多万条意见建议;近五年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4648件议案、84028件建议做到件件有回音、有落实;十年来,全国政协收到提案58000多件,一大批意见建议被采纳。

    1. (1) 概括材料一中出台或修改完善的法律聚焦了我国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2. (2) 材料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国的哪些政治制度?加深这一理解能够增强我们哪一方面的自信?
    3. (3)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以“人民”为主题,写出你的感言。
  • 1. (2024·馆陶模拟) 苏某在某软件平台上以每条0.5元的价格购入他人的“快递信息”,再以每条0.8元的价格转卖,获利上万元。2023年11月,广东普宁市人民法院判处苏某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1.6万元,追缴全部违法所得。材料表明( )

    ①违法必须承担责任    ②公民依法行使权利

    ③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④法治维护社会正义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 (2024·馆陶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1月22日,沙某为解决其信访诉求,制作视频文稿,并于1月30日通过今日头条APP发布。当地公安局迅速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查,该视频内容属于没有事实根据的信息,严重误导群众认知,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的规定,当地公安局依法对沙某作出罚款五百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1. (1) 对沙某进行道德谴责,应谴责他什么?
    2. (2) 沙某受到行政处罚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哪一法律常识?
    3. (3)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有益启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