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湘西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各民族在历经迁徙、贸易、婚嫁以及碰撞、冲突中,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融程度不断加深,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随之萌发。

    ——摘编自闵言平《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0字左右)

  • 1. (2024·织金模拟) 南方经济的发展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湖广江浙一带地区,地域广阔而人口稀少,(那里的人们)多用稻米做饭,用鱼做羹,(虽然如此富饶),但(那里的人们)依然用最原始的火烧树林种植,和从事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加之他们又)不懂得积攒聚敛剩余农作物,从而无法应付灾年,因此都很贫困。

    ——《史记》翻译文

    材料二 西汉至北宋南方人口的变迁。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92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三 观察下图。

     图1 宋代商标广告图片 图2 宋代海船

    1. (1) 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描述的江南地区是一种怎样的状况?
    2. (2) 根据上表相关数据,归纳西汉至北宋我国人口变化特点。分析这种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 (3) 指出材料三中图1的历史地位。图片说明了什么?图2反映了宋代政府海外贸易的发展,当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4. (4)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 1. (2024·万山模拟) 【科学研究·文明成就】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的科学家是
  • 1. (2024·长顺模拟) 2024年“三农”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提树立大农业观,为此,黔东南某班级开展了“重拾农耕,追根溯源”为主题开展一次古代中国农业文明寻觅之旅的活动,邀请你参加,一起完成活动任务。

    【粮食篇·探索农业起源】

    1952年发现的半坡遗址中,先后发现巢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化石。同时还发现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等各种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为主,花纹简练朴素。

    1973年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等遗存。

    【工具篇·见证农业发展】

             

    【巨著篇·总结农业规律】

    示例

    卡片1:

    著作:《农政全书》

    作者:徐光启

    介绍: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

    生产的经验,记述了有关农学的

    理论和农作物种植、农具制作的

    方法,论述了垦荒兴修水利和备

    荒救灾的重要性,还介绍了欧洲

    的水利方法。是一部综合性的农业科学巨著。

    農政全書

    卡片2:

    著作:《齐民要术》

    作者:____

    介绍:____

    【感悟篇·传承农业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看2023年“三农”工作战略部署

    1. (1) 一组同学对古代农业的起源非常好奇,他们查阅史书搜集了上述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推论。

      发现1:粟的遗存。推论:

      发现2:稻谷遗存。推论:

    2. (2) 二组同学对“生产工具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观点比较疑惑。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3. (3) 三组同学正在制作以上农业巨著学习卡片,请你仿照左边示例,帮他们补充完整卡片2中横线上空白处的内容。
    4. (4) 四组同学对“重拾农耕,追根溯源”主题进行归纳总结。你认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1. (2024·浦北模拟) 西晋灭亡后,出现了空前规模的中原人口南迁,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南迁高潮。这次人口南迁促进(   )
    A . 政权并立 B . 国家统一 C . 社会改革 D . 江南开发
  • 1. (2024·浦北模拟)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研究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时期的第一手资料是(   )
    A . 小说《三国演义》 B . 诸葛亮的《隆中对》 C . 三顾茅庐的故事 D . 三国鼎立形势图
  • 1. (2024·浦北模拟) 中华民族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同学们围绕“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加学习任务。

    【任务一  梳理历史线索】

    材料一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部分)

    历史时期

    主要内容

    远古传说时期

    黄帝、炎帝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春秋时期

    中原“诸华”“诸夏”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裂与民族交融

    隋唐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时期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统一

    明清时期

    中国版图的奠定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任务二  识读历史图片】

    材料二

    图1汉族妇女制作蒸馍胡饼砖画(北朝)

    图2北方民族采桑图壁画(北朝)

    图示3鲜卑姓改用汉姓(部分)

    图示4回族形成示意图

    【任务三  形成历史认识】同学们分享关于“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读书笔记。

    材料三

    从先秦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数千年的交流交融将各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血脉相连、休戚与共、团结进步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历史观》

    汉民族自形成后一直延续发展,并大量融合了其他民族人口,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族人口融于周边其他民族。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双向融合现象,进而促进了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

    ——张植荣著《中国边疆与民族问题—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历史上具有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特征的历史时期。
    2. (2) 根据材料二中图1和图2说明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根据示意图3和示意图4概括民族交融的途径。
    3. (3) 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提炼观点,并综合以上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 1. (2024·容县模拟) “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材料描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 . 背景 B . 过程 C . 内容 D . 影响
  • 1. (2024·容县模拟)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河套及甘肃省黄河以南),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选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西汉至北宋南北方人口变迁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 大西洋沿岸13个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全是几代欧洲移民和黑人奴隶辛勤开发的结果……由于100多年来13个殖民地移民的经济文化交往和共同生活,到战争前,在美逐渐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近代美利坚民族。

    ——《美国社会经济论》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该人口迁徙现象出现的朝代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至北宋时期南方户数的变化。该变化对全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欧洲人和黑人奴隶“移民”北美分别与哪些历史事件相关?
    4. (4)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1. (2024·南宁模拟) 同学们围绕“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材料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历史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A

    隋唐

    B

    民族交往史实

    《北魏帝王出御图》

    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都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

    宣政院印印文

    忽必烈设宣政院,负责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步撵图》(局部)

    图画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达赖金印

    顺治皇帝赐予五世达赖喇嘛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统一大业进程(部分):

    时期

    概况

    抗日战争时期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实行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巩固新生政权时期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改革开放后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整理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下册)

    材料四

    笔记一

    笔记二

    笔记三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某一片段来看,中国确切不止一次地有分裂状态存在;但从历史发展的全貌来看,全国性的统一才是主流。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看,各民族在交往交融中都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趋势。

    国家统一的信念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意识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坚定的政治诉求。

    ——整理自霍林东《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

    1. (1)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写出A、B两处对应的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的创造性构想及其成功实践。
    3. (3) 材料四是同学们在学习中摘抄的笔记。请从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国家统一”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7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