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柳州模拟) 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摘编自李德龙《中国古代史稿》

    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刘亚荷《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材料四 ……全书共卷92篇,不仅记载了黄河流域,而且也记载了南方的农业生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其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继承了战国以来的农学遗产,书中引用前人著作达一百五六十种之多同时,结合了汉代以后数百年间农业生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农业知识。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情况。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晋末年以来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4. (4)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的“农书”名称。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 1. (2024九下·渝北月考)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
    A . 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 . 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 C . 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 . “胡”“汉”隔阂完全消除
  • 1. (2024九下·洪雅) 飞天是我国石窟艺术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飞天形象的变化反映出( )

    A . 书法艺术成熟 B . 北方民族融合 C . 江南经济开发 D . 南北政权对峙
  • 1. (2024七下·丰城月考) 下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主要原因是( )

    A . 频繁战乱 B . 北人南迁 C . 自然灾害 D . 统治残酷
  • 1. (2024九下·长春月考)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 . 诸葛亮 B . 王羲之 C . 祖冲之 D . 华佗
  • 1. (2024九下·长春月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北方的少数民族是(   )
    A . 匈奴、羯 B . 氐、鲜卑 C . 匈奴、羌 D . 鲜卑、羌
  • 1. (2024七下·桦甸月考)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   )
    A . 北周 B . 北魏 C . 后梁 D . 后晋
  • 1. (2024九下·长沙)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材料二

    材料三 随着北方民族文明交融,迁徙至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超越了一直被强加给自己的“夷狄”观念,开始主张自身即为“中华”;与此同时,开始出现将这些民族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原王朝或正统王朝的主张。随着南北民族交融进程的加快,南朝人也认为,“所谓同舟而济,胡、越一心者也”“夷狄吾民,斯事一也”。

    ——摘编自冯剑《都城规制的传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有何发展?根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关系发展的经济原因。
    2. (2) 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不同信息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推动“北方民族文明交融”的典型史实。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何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民族交融的因素。
  • 1. (2024九下·通城月考) 前秦皇帝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等。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这表明(   )
    A . 汉人全面同化了胡人 B . 苻坚文化修养很高 C . 出现了民族交融趋势 D . “王与马,共天下”
  • 1. (2024七下·潜江月考) 朱绍侯在《中国古代史》中写道:“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以上材料说明(    )
    A . 汉族在民族交融中占居主导 B . 民族交融方式多样 C . 斗争是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 D . 胡汉之别观念淡化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7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