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道德与法治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衡阳开学考) 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在 93 岁生日时,公布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认为自己每天都在感受着美的学问。这体现了( )

    ①学习是一件苦差事 
    ②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美妙的享受

    ③学习数学需要方法 
    ④学习没有终点,人要不断学习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 (2024七下·汨罗开学考) 俗话说:“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上甜。”学习中的苦与乐就是这样的,对于学习来说,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只有体味到学习中的苦,才能感受到学习中的乐

    ②从前的学习是痛苦的,现在的学习是快乐的

    ③要想掌握真知识,不肯吃苦是不行的

    ④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过程,要用心感受学习的快乐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 (2024七下·新宁开学考) 【学会学习充盈生命】

    材料一  13岁的中学生崔宸曦获得滑板女子街式项目金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亚运冠军。谈及训练,她说:“我选择滑板就是因为一见钟情,坚持到现在,也一直很喜欢。”对待学习,她谦虚认真,在学校课间别人玩耍时,她总会合理分配时间,静静地完成作业;晚上训练结束后,还会再将一天学习的内容巩固复习,成绩名列前茅。

    材料二  材料一泳坛“蝶后”张雨霏收获了6枚金牌,并获得MVP(最有价值运动员)。为了这个目标,她带着39℃的高烧坚持比赛,发烧为什么不退赛?她说:“只要能够坚持,我就一定会继续作战!”张雨霏的目标并不限于亚运会金牌或者MVP,而是巴黎奥运会。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如何学会学习。
    2. (2) 结合自身实际,请你谈谈如何让生命之花绽放。
  • 1. (2024九下·衡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诵读文化经典做到知行合一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圈粉无数,热议不休。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语句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念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既能教育干部,又能加强思想修养,是近年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高档次的好节目。

    1. (1) 请你说说《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圈粉无数的理由是什么。
    2. (2) 请你说说习近平引用的下列古语给我们的启示。

      ①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②勤学、明辨、笃实,以此修德,何愁国之不兴,人之不立呢!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 1. (2024七下·浠水开学考) 【“双减”两年 学习问卷】

    “双减”政策已经实施了两年,为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现状,黄冈市某思源学校对七年级同学的学习状态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七年级学生学习状态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类型

    不用父母和老 师 监督,会自主学习

    认为学习只是知

    识的获取,经常

    不参加社会实践

    平时从不复

    习, 临近考

    试才复习

    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计划

    模仿他人的方 法进行学习

    百分比

    15%

    15%

    40%

    18%

    12%

    1. (1) 从上面的调查结果中,你发现该校七年级同学在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写出三个)
    2. (2)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就上述问题的解决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 1. (2024七上·扶绥期末)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有许多名言警句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名言警句

    对我们的启示

    学而不已,阖棺而止

    范例: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没有终点。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请根据范例,分别写出上表中的名言警句对我们的启示。

  • 1. (2024七上·扶绥期末) 七年级某班召开主题班会,班主任让成绩优异的同学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小文听后……你认为对这一情景的续写,小文的正确做法有( )

    ①考试全凭运气学习浪费时间

    ②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时间

    ③全面复制优秀同学的学习经验

    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 (2024七上·环江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航天员桂海潮出生在云南施甸县的一个偏远山村。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探路太空。17岁的桂海潮看到电视上这激动的一幕,在心底种下一个梦想:“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太空。”此后,他开始了废寝忘食地学习。

    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晚回到宿舍。熄灯后,常常打着手电筒在床上看书。到了饭点,其他同学会冲去食堂打饭,他却刻意错过打饭高峰期,用多出来的几分钟背书。不管是小测还是大考,他都会及时把存在的问题和老师进行沟通,直到完全理解才罢休。实在学累了,他就到操场上打篮球,后来还喜欢上了攀岩等极限运动。

    高考后,他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后他出国深造,学成之后选择回到祖国,为国家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多年来,为了实现梦想,他一直坚持锻炼,这让他拥有了强健的身体机能,成为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

    1. (1) 桂海潮的梦想给予了他怎样的力量?
    2. (2) 结合材料谈谈,桂海潮的经历启示我们应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3. (3) 请总结两条桂海潮中学阶段学习的有益经验。
  • 1. (2024七下·榆树开学考) 七年某班召开以“学会学习”为主题的交流会,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做法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
    A . 学习只在学校 B . 照抄他人经验 C . 不用动脑思考 D . 合理安排时间
  • 1. (2024七下·榆树开学考) 品读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智者对话:顺境时,给你清醒;迷惘时,给你希望;挫折时,给你信心;追梦时,给你力量。这启示我们(   )

    ①学习只为生存,读书皆在校园

    ②学习点亮生命,激发前进动力

    ③重视书本学习,远离社会实践

    ④养成读书习惯,自觉主动学习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5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