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1. (1) 思乡怀人是中国诗歌的永恒主题。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①,②”两句,简明生动地写出了日暮时分异乡人浓浓的乡愁;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③,④”两句,通过“杨花”“子规”两种意象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寄寓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惋惜;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⑤,⑥”两句,连用三个地名,传达出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
    2. (2) 从不同的侧面或层面表达我们的看法是一种智慧。面对大雪纷飞的场景,《咏雪》中的兄子胡儿咏出“⑦”,显得朴拙;而兄女谢道韫则以“⑧”一句加以形容,更胜一筹。生活中在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话:“⑨,⑩”。
  • 1. (2022七上·永年月考) 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花落尽子规啼”情景交融,借助杨花飘落和子规啼叫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B . “闻道龙标过五溪”表现作者听说友人被贬之地荒远,道路艰难,要经过五条溪流才能到达的惊讶,从中可见诗人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C . 结尾两句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D . “夜郎”,古地名,与成语“夜郎自大”中的夜郎国不是同一个地方。这里作者联想到夜郎国,用以表现友人被贬之远和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 1. (2022七上·永年月考) 下列各项中对四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观沧海》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表达了诗人壮阔的胸襟和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 B . 《次北固山下》通过写北固山外江春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C . 《天净沙·秋思》通过叙写秋野萧瑟凄凉的景色,抒发了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在旅途中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 D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和同情之情。
  • 1. 下列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 . 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 . 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 . 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
  •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歌以志(用)

    风正一帆(挂)

    B . 乡书何处(送到)

    枯藤老树鸦(黄昏)

    C . 汉灿烂(星星)

    海日残夜(升起来)

    D . 北固山下(停宿)

    古道西风瘦马(秋风)

  • 1. 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写景诗,在春夏之交作者泊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了思乡的愁绪,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 . 开头两句点明题意,“客路”与“行舟”暗含着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 . 领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荡的壮观景象,为下联描写做了铺垫。 D . 颈联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拟人化语言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感,蕴含一种自然的理趣。
  • 1. 文学常识填空。
    1. (1) 曹操(155一220),字,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其诗慷慨悲凉,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
    2. (2) 李白,字,号,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
    3. (3) 王湾, (朝代)诗人。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4. (4) 马致远,号,一说字千里,元代著名戏曲作家 .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
  • 1. 诗句填空。
    1. (1) 《观沧海》中描写草木茂盛、呈现一派生机的句子是。描写深秋季节大海之上波浪翻涌的壮阔景象的句子是。借助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的宏伟气势和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2.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落花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怀的句子是
    3. (3) 《次北固山下》中蕴含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理趣,体现诗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名句是。借“鸿雁传书”的典故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4. (4)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
  • 1.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各题。

    白朴是著名元曲作家,他曾作《天净沙·春》《天净沙·夏》《天净沙·秋》《天净沙·冬》小令四

    首,下面是其中的两首。

    天净沙·A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

    玉人罗扇轻缣

    天净沙·B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注]①簟(diàn):竹席。②缣(jiān):双丝的细绢。③飞鸿:天空中的大雁。

    1. (1) 请根据诗歌内容,补写题目。

      A.

      B.

    2. (2) 请结合知识卡片,选择其中一首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知识卡片

      借景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 1. 以下两首诗都写到“月”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请分析第二首诗歌的情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颂钓者

    [唐]德诚禅师

    千尺丝纶①直下垂,

    一波才动万波②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

    满船空载月明归。

    [注]①丝纶:指钓鱼所用的钓丝。②波:指涟漪。

    (借月抒情)诗人和王昌龄天各一方,但明月当空,千里共赏,诗人把明月看成友好的使者,让明月把自己的愁绪带到夜郎,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关心。

    (借月抒情)

    小贴士

    意象: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诗歌中,借助“月亮”抒发怀人感情是一种常见的手法,但不是所有的“月亮”都用来抒发这一情感。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