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化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钦州模拟) 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则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B .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 D .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与碱反应,则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反应
  • 1. (2024·南宁模拟) 下列四个实验是关于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探究,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 实验一:将水滴入混有钠的棉花团中,棉花立即着火了,说明钠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 B . 实验二:玻璃棒不燃烧而木条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C . 实验三: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空气)接触 D . 实验四:蜡烛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体积分数为16%,说明蜡烛熄灭后瓶内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84%
  • 1. (2024·南宁模拟) 科学思维是化学学习要养成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物理性质相同 B . 分类: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 . 分析:碳可用于冶金工业,因为单质碳具有还原性 D . 推理: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氢氧化钡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1. (2024·江西模拟)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 使用中的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B .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禁止吸烟 C . 高楼住宅着火时,立即乘坐电梯逃生 D . 在有明火的区域内喷洒含酒精的消毒剂
  • 1. (2024·江西模拟) 《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洧水”即为石油。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具有可燃性 B . 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纯净物 C . 其成分中主要含有C、H元素  D . 其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可用于制墨
  • 1. (2024·宁明模拟) 燃烧和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燃烧的火柴,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更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 B . 被褥失火用水浇灭,是因为降低了其着火点 C . 将木柴架空燃烧,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D . 救火时不要贸然打开所有门窗,以免空气对流促进火势蔓延
  • 1. (2024·宁明模拟) 使用新能源有助于缓解化石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 乙醇汽油 B . 地热能 C . 太阳能 D . 氢能
  • 1. (2024·宁明模拟) 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问答下列问题。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所示。

    1. (1) 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能源燃烧(填“吸收”或“释放”)CO2;写出用Ca(OH)2溶液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
    2. (2) 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请写出一条有助于碳中和的建议:
    3. (3) 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填物质名称)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
  • 1. (2024·柳州模拟) 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图1是某同学绘制的关于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图2

    图1

    1. (1) a处氢化物为(填“煤”、“石油”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 (2) 图中c点对应的物质(填“是”或“不是”)空气污染物。
    3. (3) f处对应物质类别为
    4. (4) 该价类二维图中的物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图2是用单质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水煤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方框丁中微粒的化学式为
    5. (5) 氧化物CO和CO2 , CO能燃烧而CO2可以灭火,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它们化学性质不一样的原因
  • 1. (2024·柳州模拟)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 . 积极植树造林 B . 使用清洁能源 C . 焚烧废弃塑料 D . 分类回收垃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