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太原月考)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 . 《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 《天净沙•秋思》中诗人勾勒了一幅秋天的图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呈现出一派苍凉、灰暗的景象,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 1. (2023七上·太原月考)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次北固山下》是五律,其中的颔联,气势逼人,意境豪阔。颔联中的“生”和“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 B . 《观沧海》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山岛的威严。 C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抒发了对好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D . 《天净沙•秋思》运用白描,描绘九种景物,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表达了游子漂泊异地、思念家乡的孤寂情怀。
  • 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阅读颔联,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2. (2) 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 1. (2023·阜新) 对下面两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 , 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忽闻歌古调 , 归思欲沾襟。 

     【注释】①曙:晓色。②蘋(pín):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水草。③古调:指陆丞的《早春游望》。 

    A . 甲诗五、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自然理趣。 B . 乙诗一、二句直接抒发感慨,只有在外做官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物候现象的更新感到惊奇。 C . 两首诗的三、四句用字精妙传神,甲诗用“阔”“悬”描绘出江面开阔、扬帆前行的景象;乙诗用“出”“渡”点明了早春物候变化之“新”。 D . 两首诗均为羁旅之作,都描绘出异地美景并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 1. (2022七上·宣化期末)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想象新奇,意境新颖,诗中借明月寄托对友人关切的诗句是“,随君直到夜郎西”。
    2. (2) 古诗词中,简单的名词叠加也能展现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一句用几个词就将不同景物组接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烘托出羁旅游子内心的凄楚与悲怆。
    3. (3) 回顾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古诗文,在温习中将知识融会贯通,获得新体会、新发现,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温故而知新,”。
    4. (4) 成语“剪烛西窗”出自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诗句“。”
    5. (5) 王湾在《》中用“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告诉我们虽在凛冬,暖春将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1. (2022七上·高阳期末)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 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 1. (2022七上·越秀期末) 下面理解性默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诗中表现对个人身世和时代变化的悲叹和感慨的诗句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九度闻”。 B . 李商隐在《夜雨寄北》诗中通过想象表现了他对妻子无尽思念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 .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现了其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D . 谭嗣同《潼关》将水、山写活了,强烈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入的少年意气的诗句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1. (2022七上·衡阳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1)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是( )
    2. (2) 请体会“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
  • 1. (2022七上·平南期中) 阅读

    【甲】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乙】《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面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

    2. (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客路青山外    

      人不知而不   

      不习乎   

      疏食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 (4) 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好在哪?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试作分析。
    5.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是从学习的哪个方面来谈论的?请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1. (1) 我寄愁心与明月,
    2. (2) ,不错的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 (3) 水 何澹澹 ,
    4. (4) “ 秋 ” 自 古 就 是 古 诗 词 曲 中 的 常 客 , 马致远《 天 净 沙 • 秋 思 》

      。 便 用 白 描 的 表 现 手 法 勾 勒 出 一 幅 生 动 的 秋 日 图 景 。

    5. (5) 《次北固山下》 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给人以乐观 、积极、 向 上的艺术鼓舞力的名句是:
    6. (6) ,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