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上·凤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表伯王洪生家,有狐居仓中,不甚①为祟②;然小儿女或近仓游戏,辄③被瓦击。一日,厨下得一小狐,众欲捶杀以泄愤。洪生曰:“是挑衅也人与妖斗宁有胜乎?”乃引至榻上,哺以果饵,亲送至仓外。自是儿女辈往来其地,不复击④矣。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注释】①甚:过分。②祟:鬼神作怪害人。③辄:就。④击:攻击。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野有麦场        暇甚

      一狼其中        至榻上

    2. (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自是儿女辈往来其地,不复击矣。

    3.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说说你从屠户和洪生在与动物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 1. (2023七上·苍梧期末)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⑮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⑯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⑰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⑱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⑲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⑳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节选自郑振铎《猫》)

    【材料二】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到了北京,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便旧隙夹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

    (节选自鲁迅《狗·猫·鼠》)

    1. (1) 【材料一】中,对选文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材料一】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3) 阅读【材料二】,说一说儿时的鲁迅仇猫,以猫为敌的原因是什么?那时的他和【材料一】中的“我”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是什么?面对弱小的动物,人类的某些行为值得反思。请谈谈你的感悟。
  • 1. (2023七上·桂林期末) 文言文阅读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选出与“复投之”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5. (5) 一句“止增笑耳”表达了作者哪些态度?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 1. (2023七上·邛崃期末)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支公好鹤

    支公鹤,住剡东峁山。有人其双鹤,少时 , 翅长欲飞。支意之,乃铩其翮鹤轩 , 不复能飞,乃反顾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支公:支道林,东晋高僧。②翮:翅上的硬羽。③轩翥:高举翅膀。④置:释放。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②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

    3. (3) 支公对待鹤的态度是怎样的?由此你想到了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哪一篇课文,为什么?
  • 1. (2023七上·邛崃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久 , 目似瞑,意暇甚。暴起,以刀劈狼首 ,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4.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1. (2023七上·承德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 , 如何言无功? 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 , 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 笑曰:“这一般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吴趼人《俏皮话》)

    ①衣被苍生:这里是“造福百姓”的意思。②贸贸然:莽莽撞撞的样子。③牺牲:泛指祭祀用的牲畜,这里是“食物”的意思。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野有麦场                   顾:

      其一坐于前                 犬:

      不见得能立功于世         亦:

    2. (2) 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断一处)

      汝 等 不 必 争 我 能 兼 二 者 之 长

    3. (3) 下列选项中,与“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

    5. (5) 甲文中的“狼”具有 的特点(概括回答);乙文中“ ”一句也体现了狼的特点 (用原文回答)。
  • 1. (2023七上·罗定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ㅤㅤ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ㅤㅤ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

    ㅤ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ㅤㅤ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以诱敌。

    ㅤ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ㅤㅤ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

    (选自吴跃人《俏皮话》)

    【注】①衣被苍生:造福百姓。②辄:就。③合:能,配。④牺牲:古代用来作祭祀的猪、牛、羊等动物,文中指食物。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

      ②其一坐于前 

      以诱敌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
    4. (4)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

    5. (5) 【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1. (2023七上·惠来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各 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 持刀。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劈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有剩骨

      一狼其中

    2. (2) 翻译下列句子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 (3) 对划线句朗读停顿正确的 一 项是( )
    4. (4) 列不是描写狼狡诈本性的句子是( )
    5. (5) 最后一段在全文内容上起什么作用?你读完这两节文字受到什么启发? 
  • 1. (2023七上·番禺期末)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赶走喜鹊

    沈石溪

    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的院子里飞来一对喜鹊,在那棵开满粉红色花朵的山茶树上筑巢。我十分欢迎它们来做我的邻居。喜鸛是吉祥与喜庆的象征,喜鹊登枝,不就意味着我将交好运了吗?因此,我削了一些短树枝,扔在屋顶上,为它们提供筑巢材料。

    一个多月后,我站在山茶树下,听见树梢横枝那只椭圆形的鸟巢里传出雏鸟的叫声,啊哈,它们生儿育女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能看见小喜鹊毛茸茸的小脑袋淘气地伸出窝沿,数了数,共有四只小喜鹊。这是一个兴旺昌盛的喜鹊家庭。我还按照它们的生理特征,给四只小喜鹊起了名,一只叫蓝眼睛,一只叫花翅膀,一只叫白脚杆,一只叫歪脖儿。

    添丁增口,雄喜鹊和雌喜鹊自然十分辛劳,从早晨开始,就一刻不停地飞出去觅食,衔来小虫子喂养它们的孩子。

    那天中午,我在山茶树下削竹篾编箩筐,突然,听见头顶的鸟巢里传来叽叽喳喳激烈的吵嚷声。雄喜鹊和雌喜鹊都外出觅食去了,我担心小喜鹊的安危,便爬到山茶树上,一看,没有什么外敌入侵,而是刚刚才长出一层绒羽的四只小喜鹊在打闹。它们虽然不能飞,也还站不稳,但它们打斗得却异常火爆:个头最大的蓝眼睛把身体最弱的白脚杆从窝中央一直推到鸟巢边缘,发育最快羽毛油亮的花翅膀,头拱进羽毛稀疏的歪脖儿的肚皮底下,几乎要把歪脖儿抬了起来,还使劲儿往窝外顶。白脚杆和歪脖儿的头与小半个身子已被挤出窝去,大概是意识到生命危在旦夕,竭力挣扎着,喳喳哀叫。蓝眼睛举起稚嫩的翅膀,不断去打已岌岌可危的白脚杆,眼看就要酿成惨祸,我不得不出面干涉,把受欺负的白脚杆捧回窝中央。然而,蓝眼睛仍不肯罢休,我的手一拿开,又故伎重演,开始向白脚杆进攻。

    就在这时,雄喜鹊和雌喜鹊回来了,它们嘴里都衔着一条虫子,显然,是赶回来喂食的。

    我放心地下了树,我想,雄喜鹊和雌喜鹊看到蓝眼睛和花翅膀以强凌弱,肯定会制止它们胡闹。奇怪的是,雄喜鹊和雌喜鹊却迟迟不进窝去,停栖在鸟巢外的一根横枝上,静静地站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这时候,不管是雄喜鹊还是雌喜鹊,只要朝前跳跃两步,轻而易举地就能终止这场危险的游戏。雌喜鹊扭头往鸟巢望了一眼,轻轻放下嘴里的虫子,竟忙着开始梳理自己的羽毛。雄喜鹊做得更过分,对就在耳边的求救声,仿佛根本没听见似的。

    叽——声尖叫,白脚杆从高高的鸟巢跌下来,呜呼哀哉。几秒钟后,歪脖儿也同样死于非命。这哪里是什么游戏啊,分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窝里斗!到了这时候,雄喜鹊和雌喜鹊才停止整饰羽毛,重新叼起虫子,跳到鸟巢边。蓝眼睛和花翅膀同往常那样,急不可耐地伸长脖子,咿呀咿呀讨食吃。雄喜鹊和雌喜鹊很温柔地将食物塞进它们的嘴里,那神情,就像是在犒劳一对有功的小英雄。

    我震惊,迷惘。我赶紧跑去找寨子里最有经验的老猎人,请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平静地笑了笑对我说,这种目睹子女坠巢而亡的陋习,其实是一种汰劣留良的自然现象;他说小喜鹊在窝里互相推搡,是要减少竞争对手,独霸食物;他说成年鸟这样做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觅食压力,为了集中有限的精力和有限的食物培养更强壮的后代。

    一转眼到了秋天,蓝眼睛和花翅膀羽毛长硬会飞了。山茶树上,喜鹊闹枝,可对我却再也引不起任何美感,我趁它们外出之际拆了它们的窝,把它们轰走了。老猎人说的或许有道理,它们消灭弱小,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生存技巧,我能理解,但我是人,永远也无法赞同这种残忍。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20期)

    1. (1)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阅读全文,补写下面的表格。

      情节

      “我”的感受

      高兴、欢迎

      鹊生儿女

      好奇、开心

      小鹊打斗

      “父母”坐观

      两鹊毙命

      震惊、迷惘

      不认同残忍

    3. (3) 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帮助筑巢”与“拆巢”对比,请另略举两例。
    4. (4) 本文与郑振铎的《猫》相比,都包含“我”对弱者的同情,但同情的原因与内涵不同,请联系两文,简要分析。
  • 1. (2023七上·永善期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节选)

    【乙】

    休宁县有村民张五,以猎为生。张尝逐一母鹿。鹿将二仔行,不能速,遂为张五所及。母鹿度不可免,顾旁有浮土,乃引二子下,拥土覆之,而身投于张五网中。值张母出户,遥望见,遂奔至网所,具以所见告子。即破网出鹿,并二仔亦纵之。张母曰:“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吾不忍母死仔孤,故破网纵仔。”张五闻之,心感动焉。由是焚网,永不复猎。

    【注释】①将:带领。②及:追上。③引:带领。④纵:放。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而两狼之并如故。 驱: 

      屠乃奔倚其下,担持刀。弛:

      逐一母鹿。尝: 

      母鹿度不可免,旁有浮土。 顾: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人有母子之情,畜亦有之。

    3. (3) 选文【甲】中哪些内容表现了“狼”的狡诈?
    4. (4) 结合【甲】【乙】两段选文内容,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