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综合性学习。

    盐海中学开展“走近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同学们观看科技成果展。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 (1) 在第一展厅,显示屏上有一则新闻,请你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人民日报5月20日电 浪潮集团日前发布全新人工智能一体化系统“浪潮元脑”。该系统既包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深度学习框架与工具等产品,具有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系统优化服务等能力,将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创新支撑,加速产业人工智能化进程。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表示,“浪潮元脑”的发布,标志着浪潮人工智能战略的再度升级,实现了从“能力构建”到“能力输出”。

    2. (2) 来到第二展厅,同学们看到一张有关甲、乙两家科技公司的研发经费统计图,请你根据此图写出两点结论。
    3. (3) 进入第三展厅,同学们看到一组展示中国科技进步成果的实物模型。大家探究发现,模型的命名都很有特色,请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其命名的深意。

      登月探测器——嫦娥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一种全天候、全天时提供卫星导航信息的区域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北斗

      选择:(填序号),命名的深意:

  • 1.  下列对文中“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为了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说明农村当时还很落后。 B . 寄托着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那是作者生活历练后的结果。 C . 为了表现百草园里藏有赤练蛇的事实,这具有暗示性意义。 D .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 1.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 , 我心里隐隐作痛。 B . 她总喜欢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 . 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但当我见到他时,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 . 登高远望,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 1.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zuó)   谷(bǐ)   像(xiù)   桑(shèn) B . (wā)鼎(fèi)   蝉(tuì)竹(shāi) C . (bó)   学(bó)   脑(suí)   赏(jiàn) D . 食(mì)   宿儒(sù)   缠(luò)   博(yuān)
  • 1.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 . 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 . 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 . 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 . 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 1. 学习了本文后,班级开展走进“三味书屋”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 (1) 【对对联】鲁迅在文中回忆了“对课”的经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对课”就是对对联,请你根据本文的内容,为下面的对联写出下联。

      上联:三味书屋内读书习字描绣像别有情趣

    2. (2) 三味书屋里的戒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是让当时学生最怵的打手板“法器”;后来随着新学的兴起,私塾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戒尺也随之而去。如今,网上又热销起戒尺,不少人认为这是“开历史倒车”。请结合下图(当下的戒尺),说说你的看法。
  • 1. 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题。

    孤立冰墙

    李 伶

    ①10岁那年的一个下午,我站在山丘的平顶上。

    ②下面山腰间是我的小学教室和室外的操场。有些同学在教室门口跑进跑出,还有些同学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时不时传来一两句打闹和追逐声,这是一幅典型的快乐童年图。

    ③不过那一天,我的眼睛留意着操场上一个特别的人,一个蹲着的女孩。她一个人蹲在操场上,背对着追逐玩耍的同学。不时有同学从她身边跑过,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和她说话,就像她是一个透明的人,甚至根本不存在。

    ④我知道有一层透明的膜把她和大家隔开了。那层膜是让人窒息的,它叫“孤立”。那个蹲着的女孩一直背对着大家。我看着她弯腰蹲着的背影,知道那个女孩的孤单,还有她的紧张和害怕。

    ⑤是的,她感知到同学在周围跑来跑去,欢乐的潮水漫延过来,到她身边却突然凝固,变成一堵坚硬的隔绝她进入的冰冷透明的墙。她蹲在地上,耳朵捕捉着身后与她相关的声音。她仿佛听见几句交头接耳的话:“我们走吧,不要理这个人!”“走呀!别理她!”

    ⑥我那个时代的小学,也存在校园欺凌,最大的欺凌就是“孤立”。在我们班,几乎所有的女孩都被孤立过。而孤立别人的首领,就是现在蹲在操场上正在被孤立的女孩。

    ⑦好吧,我坦白:是的,我就是让那个孤立人的人被大家孤立事件的策划者,是制造那天孤立行动的幕后指挥。在那一年,我10岁。前一天,我给班里每个女孩送了一张漂亮的糖纸,同时一个个对她们说:“你不是被孤立过吗?明天,你不要和她说话,我们集体孤立她。”大家全部默认和执行了我的安排。于是第二天操场上,就出现了那个孤单紧张的背影。

    ⑧四年级10岁的我,怎么会想出这个狠招?那是因为,我是班长,我必须解决这个存在了很久的问题。我一次次看见那个霸道的女孩把班里的每一个女生弄得胆战心惊。她只要看谁好欺负、长得好看或者不顺眼,就眉毛一挑说:“我们孤立她!”她在班里建立的地位,不是因为成绩好或者拳头硬,只是因为她有“孤立”这个手段。因为实施这个手段屡屡得逞,她就成了女生中的霸王。

    ⑨因为我是班长,所以我策划了一次为摆平孤立的孤立行动。

    ⑩其实那时候我对这次行动能否奏效心里并没有数。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凶狠的事情,而且我才10岁。但是,从对坡下的观察来看,似乎一切都很顺利。是的,事情顺利得我都想要让它尽快结束了——我看到了那个人的慌乱和恐惧,看到了她蜷缩的背影。

    ⑪一个曾经多次被欺负的女孩跑上山丘……“我今天一天都没和她说话!”她惊喜又幸灾乐祸地小声说:“她真的也被孤立了!活该!活该!活该!”我看着那个曾经被欺负得像老鼠怕猫似的小女生,问她:“你觉得孤立她快活吗?”她说:“谁叫她孤立别人!”

    ⑫是的,你们都恨她又怕她。我心里说。

    ⑬“你去告诉她:想和大家和好,就来我这里。”我对那个同学说。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

    ⑭我看到同学跑向那个蹲着的人。我看见那个背影转了过来,望向坡上我这里。我转过身,背对着她。

    ⑮过了一阵,我听到脚步声。她来了!

    ⑯“知道你为什么被孤立吗?”没有回答。

    ⑰“知道被孤立的滋味了?”没有回答。

    ⑱“明天想别人和你说话,就永远不要再孤立别人了!”“嗯。”她应道。

    ⑲那个女孩答应了我,不只是让女生们从恐惧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解救了她自己。

    ⑳我现在明白了,每一个孩子小时候如果得到过爱,并体会到爱对自己和别人的重要,他就会去爱别人并回收别人对自己的爱。真心热爱这个世界的人是不会成为小霸王的。

    只有不信任这个世界的人才相信懦弱的人就该被凶狠的人欺负,才会穿起盔甲把自己武装成斗士。

    1. (1) 请联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层次划分

      第一层①—⑤

      第二层⑥—⑨

      内容概括

      表现手法

      ③第②段描绘“快乐童年图”的作用是:

    2. (2) 文章第⑩段“站在山坡上的时候我是忐忑的”和13段“不知道那个同学有没有听出我说这话时的忐忑”两处都用了“忐忑”一词,请结合具体语境,谈谈你对两处“忐忑”的理解。
    3. (3) 有人读完这篇文章后,认为把标题改为“冰墙”更好一些。“孤立冰墙”和“冰墙”,你更喜欢哪个标题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 (4) 在国家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校园欺凌”“校园霸凌”事件却时有发生。本文作者回忆童年往事,讲述与“校园欺凌”作斗争的故事,意在引起读者对该现象的关注与思考。文中班长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做法不值得提倡。面对“校园欺凌”,你该如何做?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B . 屠呦呦科研团队研究出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C . 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 . 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 1.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必说老师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②其实,三味书屋也是我的乐园。

    ③单单老师大声朗读,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样子,就让我们好笑,

    ④也不必说先生最初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

    ⑤更何况我还可以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

    A . ②③①④⑤ B . ①④②③⑤ C . ②①④③⑤ D . ①④③②⑤
  • 1. 阅读课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7—9段,完成下题。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7段的内容。
    2. (2) 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 便住了。

    3. (3) 对于“我”被送进书塾的原因,下面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4. (4) 第9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