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物理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巧家月考)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甲,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 . 图乙,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 图丙,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 图丁,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 1. (2024九下·成都月考)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 图乙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 . 图丙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 图丁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 1. (2024·营山模拟)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B . 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 . 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 . 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 1. (2024·攀枝花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 . 响铃声音大是因为音调高 C . 校内广播属于信息传播 D . 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是次声波
  • 1. (2024九下·红花岗模拟) 噪声对人有很大的危害,实际生活中人们采用各种方法来控制噪声。如:①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②工厂里的工人戴防噪声耳罩;③城市道路旁安装隔音板;④研制新材料、新技术,使物体发出的噪声减弱。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 (2024九下·孝感模拟) 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编钟。关于敲击编钟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编钟振动停止,发出的声音也立即消失 B . 不同钟体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 . 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钟体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D . 敲击编钟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 1. (2024·内江模拟)  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 “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C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D . 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 1. (2024·江油一诊)  实施“双减”之后,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整个校园充满活力。如图是某学校学生进行乐器表演的场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 . 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C . 同学们掌声越大,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D . 优美的乐声一定不属于噪声
  • 1. (2024九下·眉山模拟)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C . “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D . 人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 1. (2024九下·仙桃月考)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的声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 . 琵琶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B . 用力拨动琵琶弦,可以增大琵琶声的响度 C . 琵琶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 琵琶弹奏时优美动听的琵琶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4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