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余姚模拟) 下列图像与实验设计对应正确的有(    )

    图像

    设计实验

    甲:向未经打磨的铝片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乙:向中滴加溶液

    丙:分别向等质量的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丁: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

    A . 甲、乙 B . 甲、丙 C . 乙、丁 D . 丙、丁
  • 1. (2024·海曙模拟) 某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CuSO4、ZnSO4、FeSO4。小宁研究废液的处理方案,欲回收部分金属。设计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1. (1) 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流程中,固体B是
    2. (2) 在上述实验流程中,能证明操作①中锌粉过量的现象是
    3. (3) 滤液A和滤液B均含有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 1. (2024·北仑模拟)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测溶液pH B . 闻气体气味 C . 稀释浓硫酸 D . 溶液过滤
  • 1. (2024·浙江模拟) 某同学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甲),无明显现象。为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他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建立猜想】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猜想②:盐酸过量:猜想③: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1中,滴入少量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不成立。

    方案二:用表中步骤进行探究,得出猜想②成立: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剂

    变红

    继续滴加过量的Na2CO3的溶液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蓝色

    1. (1) 如图乙描述的是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的实质是
    2. (2)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图甲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是
    3. (3) 他的同学认为方案二中步骤Ⅱ多余,你认为他的同学的理由是:
    4. (4) 【拓展探究】

      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他将某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丙图1),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盐酸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丙图2)所示。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曲线(选填“甲”或“乙”)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

  • 1. (2024·浙江模拟) 如图为实验室危化品使用记录本中某种药品几年间的使用记录,据数据分析,它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

    序号

    出库凭证号

    77011-01

    出库日期

    领用前质量(克)

    领用后质量(克)

    教学使用质量(克)

    1

    2021.09.13

    448.5

    448.4

    0.1

    2

    2023.09.07

    443.0

    443.0

    0

    3

    2024.03.06

    4425

    325

    116.5

    A . 浓盐酸 B . 浓硫酸 C . 氢氧化钠 D . 镁条
  • 1. (2024·拱墅会考) 在铁片表面镀一层锌可以有效防止铁生锈,如图甲所示为镀锌铁片截面示意图。将镀锌铁片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 (1) 小乐猜测最初的0.04g气体为 , 若要检验此猜想,可将气体通入(填写试剂)。
    2. (2) 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此镀锌铁片中铁的质量(列式计算)。
  • 1. (2024九下·浙江开学考) 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中。

    1. (1) 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他将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内,观察到现象,得出CO2和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2. (2) 小妍认为上述实验存在缺陷,于是对图甲装置进行了改进,添加了胶头滴管A(如图乙所示)。滴管A中应盛放的液体是,操作过程中,两种液体的滴入顺序为
  • 1. (2024九下·浙江开学考)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检查气密性 C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 收集氢气
  • 1. 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装置如图所示。滴加浓盐酸,待试管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锥形瓶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 . 试管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 . 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 . 欲达实验目的,可将浓盐酸改为稀盐酸
  • 1. (2024九下·杭州月考) 超氧化钠(NaO2)在常温下能分别与CO2、H2O、HCl发生反应,均可生成O2。为了验证CO2能跟NaO2反应生成O2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已知:超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稀盐酸具有挥发性)。

    1. (1) Na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填字母);
    2. (2) 推测B装置中X溶液的作用是
    3. (3) 在G装置中,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同时微热红磷和白磷,可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4. (4) 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D中固体,加足量水,有气泡产生。为验证所得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写出后续的实验操作与现象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3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