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科学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嵊州模拟) 我国科学家发现了 CO2高效转化新过程,首次把二氧化碳加氢“变”成汽油,这一技术有望减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1. (1) 化石能源主要包含煤、石油、天然气,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排放出大量 CO2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2. (2) 制氢流程和二氧化碳加氢制备汽油流程如下图所示。

      ①制氢流程中, 180克水被分解,生成H2的质量为克。

      ②若汽油主要成分为C6H18 , 则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备C8H15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 (2024·浙江模拟) 碳酸钙属于难溶性的盐,能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锶(SrCO3)也能与稀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用碳酸锶制取的玻璃,吸收X射线能力较强。小科为测定某碳酸锶样品中 的质量分数,取碳酸锶样品100g加在烧杯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样品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称量反应后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盐酸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反应后烧杯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g)

    362.8|

    460.6

    559.5|

    m

    1. (1) 碳酸锶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m的值为
    3. (3) 实验所用烧杯的质量为g。
    4. (4) 求碳酸锶样品中SrCO3的质量分数。
  • 1. (2024·东阳模拟) 某兴趣小组为测定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0克该混合溶液,再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

    1. (1) 写出图中OA段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2) 图中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图中B点对应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4. (4) 求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
  • 1. (2024·浙江模拟) 如图所示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B . 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1 C .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1 D . 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 1. (2024·浙江模拟) 据悉,中国石油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突破,这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用氢、储氢、制氢是氢能研究的热点。

    1. (1) 用氢: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以氢气为燃料,是世界首套高压储氢火炬,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氢能可以实现零碳排放的理由是
    2. (2) 储氢、释氢:

      ①新型镁铝合金(Mg17Al12)是一种储氢材料(如图甲所示),17 g氢气理论上可以通过储氢反应得到221g 的 MgH2 , 请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这些MgH2 通过释氢反应能释放出氢气的质量比原来贮存的氢气质量增加了多少?

      【释氢过程可以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

      ②CO2和 H2在 Pd 和 MgO的催化下(如图乙所示)可实现CO2的再利用和储氢。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制氢: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利用此技术使海水分解,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 1. (2024·嘉兴模拟) 科学具有实证性,可验证性是它的基本属性之一,因此,学习科学离不开观察、实验、探究等各种实践活动。下列实践活动的设计,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 1. (2024·拱墅二模) 如图所示为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水循环系统,该系统使游泳馆实现常年“不换水”的同时,水质完全符合国际赛事标准,充分体现了杭州绿色亚运的理念。回答问题:

    1. (1) 硅藻土过滤器中的硅藻土为多孔结构,其孔隙最小可达1-2 微米,可阻隔固体颗粒、去除悬浮物、脱色、除味等,则硅藻土在净化水的过程中起了过滤和作用。
    2. (2) 水经过臭氧反应罐和尿素分解罐,初步完成了水体的消毒和有机物的去除,则此过程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 (3) 水经过热板,提升到适宜人体的温度。此过程中术的内能是通过(选填“热传递”或“做功”)改变的,水分子的大小(选填“有”或“没有”)发生改变。
    4. (4) NaClO是常用的消毒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工业上用 制取,则X 的化学式为
  • 1. (2024·拱墅二模) 我国炼铜历史悠久,不少古籍中有古代劳动人民炼铜方法的记载。如:西汉《淮南万毕术》中记载了“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一“湿法炼铜”方法。

    南宋《大冶赋》中记载了“利用孔雀石和木炭置于炼铜炉煅烧”这一“火法炼铜”方法。

    如图甲所示为以孔雀石【主要成分 Cu2 (OH)2CO3 , 杂质不参与反应】为主要原料模拟上述两种炼铜方法的流程。 湿法炼铜

    物质

    反应前

    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一氧化碳

    0

    14

    二氧化碳

    0

    11

    0

    64

    1. (1) 湿法炼铜:孔雀石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蓝色滤液”中的溶质是(填写化学式),铁与“蓝色滤液”生成铜的反应属于(填写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反应。

    2. (2) 火法炼铜:若孔雀石煅烧后得到80g氧化铜,将其与9g木炭充分混合后隔绝空气高温加热,得到的生成物质量如表所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现代,炼铜方法在不断发展,如“生物浸出法”炼铜。其中以黄铜矿(主要成分 CuS)为原料得到CuSO4 的机理如图乙所示,FeSO4 的酸性溶液在 T-f 菌的帮助下,只需少量的( 可转化为Fe2 (SO4 )3 ,  同时释放的能量还能供给 T-f 菌生长, 如此循环。T-f 菌在此过程中起到(选填“催化) “氧化”或“还原”)作用。实验表明,温度较高或酸性过强时金属离子的浸出率均偏低,原因可能是
  • 1. (2023八下·嘉兴月考) 在试管甲中放入 15g 氯酸钾,试管乙中放入 15g 氯酸钾和一定量的 MnO2 , 分别加热并充分反应。下图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1. (2024八下·浙江期中) 实验室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 (1)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玲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小江应选择制取甲烷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2. (2) 用AF装置组合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试管中装入过量的红磷,实验过程中需要缓慢拉几次注射器,其目的是。试管的容积为15毫升,注射器内装有 10毫升空气。反应结束后恢复至室温,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为6毫升,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3. (3) 小江同学向盛有5%双氧水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当产生大量气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未见木条复燃。你认为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