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千年大变局,革新求生存。初三某历史兴趣小组在研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时,做了三张书摘。 阅读书摘,回答问题。

    1. (1) “以新卫旧”的洋务运动以什么为旗号?
    2. (2) “破旧立新”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如何体现出“破旧立新”?
    3. (3) “除旧布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4. (4) 综合三张书摘,梳理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程。
  • 1. 1882 年出版的《益闻录》报道:“本埠(上海)现有华商集合巨资,拟办纸厂一所,已聘定英人梅特兰综司其事,一切作纸之具皆用火轮机器。”不久,中国第一家机器造纸厂诞生。这表明( )
    A .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B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 中国近代企业引进了工业革命的技术 D .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1.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
    A . 维护封建统治 B . 挽救民族危机 C . 推行君主立宪 D . 建立民主共和
  • 1. 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和存放保管文明“金种子”的“库房”。

    【斯文在兹·古代文明】

    材料一:中央总馆展品《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图片

    【见证伟业·民族复兴】

    材料二:某学校学生在参观杭州分馆浙江历史文化名人展后,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

    材料三:为使中国走上现代化强国道路,(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在屈辱中探索……每次都对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王文凯《全球化视阀下中国现代化道路研究》

    1. (1)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展品所代表的我国古代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
    2. (2) 请补全材料二中的主题名称。
    3. (3) 从材料二中主题一和主题二各选择一个合适的史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 1. 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上边图示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A .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 1. 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是指( )
    A . 扶清灭洋 B . 自强求富 C . 民主共和 D . 君主立宪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对日本公使说:“对于近代贵国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改革,只是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二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行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 胡适说:“在一个遍地都是奴才的国度里,是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共和国的……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1. (1) 依据材料,分别概括李鸿章、梁启超、孙中山、胡适的主张,总结这四位人物引领的近代化探索的共同点。
    2. (2) 材料三中,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有何重要意义?有人认为它还是失败了,请运用所学加以说明。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下列时间轴解读正确的是(  )

    A . 在A时间,洋务派提出了“求富”口号 B . B和D爆发的运动都彻底批判封建道德礼教 C . C时间成立中华民国,确立为中华民国元年 D . 该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甲午战争后留学生主流转向日本,他们之中多数人关注新的政治体制,后来成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思想和军事人才。这主要说明(  )
    A . 甲午战后我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 . 中国借鉴日本经验进行救亡图存 C . 日本通过留学教育进行文化渗透 D . 辛亥革命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
  • 1. (2023八上·萧山期中) 它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并且引进了西方的生产技术,传播了西方的科学文化,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它”是(   )
    A . 洋务运动 B . 维新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