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八上·义乌期末) 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民主科学”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④③①② D . ②③④①   
  • 1. (2023八上·缙云期末)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材料一的内容来自于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哪一历史事件,反映了什么主张?
    2. (2) 材料二中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场革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3. (3) 结合材料三,指出这场思想革命兴起的标志,说一说这场思想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 1. (2023八上·海曙期末) 中国各社会阶层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材料一:①“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③“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④“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1. (1) 某同学搜集了若干资料,请将以上观点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填序号)。
    2. (2) 孙中山在材料二中提出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这三个主张。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先生为实现其主张所进行的革命实践(至少两项)。
    3. (3) 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过程的不同阶段,并概括这一过程呈现出的特点。
  • 1. (2023八上·海曙期末) 纵观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的特征即为中西文化之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存。一个古老儒家帝国历尽无比艰难,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逐渐变为一个近代国家。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1840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生产方式的变化】

    材料二:见下图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革命力量的变化】

    材料四:五四运动后期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中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新的革命力量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人民日报》

    1. (1)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此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中与图1相比较,图2开始采用怎样的生产方式?图2中湖北织布局的创办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兴起,客观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中“把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指的是什么制度的终结?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新的革命力量”指什么?“新的革命力量”的诞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怎样的准备?
  • 1. (2023八上·东阳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摘编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二:(1911年的这场革命)在政治上付出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获得了某种补偿。1912--1919 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视为象征。

    ——摘编自许纪霖《中国现代化史》

    1. (1) 请结合梁启超的反思,将思维导图填写完整。

    2. (2) 写出材料二中的“价值重建运动”的性质,并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 1. (2022八上·余杭月考) 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破灭的根源是(    )

    A . 得不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B . 没有学到真正的技术 C . 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D . 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
  • 1. (2022八上·余杭月考) 如果你是19世纪60年代的一位北京青年,目睹了国家遭列强入侵,便决定加强外语能力,以便为国尽一己之力。你能够进入下列什么地方学习( )
    A . 黄埔军校 B . 福州船政局 C . 京师同文馆 D . 京师大学堂
  • 1. (2022八上·义乌期中)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 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 .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 1. (2022八上·北仑期中) “我中华智巧聪明,岂出西人之下?果有精熟西文者转相传习,一切轮船火器等巧技,当可由渐通晓,于中国自强之道似有裨助(增益、补益)。”下列活动最符合此设想的是( )
    A .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 创办京师大学堂 C . 创办《万国公报》 D . 开办大生纱厂
  • 1. (2022八上·北仑期中) 近代中国,在探索中前行。

    材料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1. (1) 请补充材料一思维导图①②部分,并根据导图概况中国近代化探索特点③。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并说说辛亥革命与事件②的联系。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