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安康开学考)  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美国就很少再参加诸如联合国善后救济总局等国际机构的授助计划,相反美国政府更青睐其能控制的双边计划。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杜鲁门主义发表成为冷战的开端 B . 二战后联合国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C . 美国的对外援助由务虚走向务实 D . 美国经济外交服务于其全球战略
  • 1. (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 利用时间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冷战的时间轴,最能说明( )

    A . 冷战是纯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 B . 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 C . 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推动冷战的发生和发展 D . 冷战在美苏不断的逐渐强硬的敌对互动中爆发
  • 1. (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铜雕塑—“铸剑为犁”

    位于纽约联合国总部花园

    苏联于 1959年送给联合国的礼物

    观察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20世纪以来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 (2023高三上·浙江) 1958年美国颁布《国防教育法案》,提出要加强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居民的理解与交流。 根据该法案,1958—1960年,联邦基金共投入30万美元用于非洲研究,其中,投入撒哈拉以南非洲语言发展项目的研究经费有7万多美元。这反映出当时( )
    A . 西方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B .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得到迅速发展 C . 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开始陷入困境 D . 学术研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
  • 1.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二战后,许多西方人将苏联的政策理解为一个世界性的共产主义阴谋的一部分;从苏联的角度看,美国的政策则是一种全球性的资本主义扩张,用列宁的话表述就是“经济帝国主义”。二者之间的相互认识对历史研究的启示是( )
    A . 史学研究时应尽量剔除材料的价值倾向 B . 学者需结合不同的言论来描绘过往史实 C . 自上而下的审视是解释历史的最佳角度 D . 历史研究应以当事人的认知为主要依据
  • 1. (2023高三上·湛江期末) 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
    A .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B . 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 C . 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D . 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
  • 1. (2023高二上·光明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印度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进入 50 年代,赫鲁晓夫主张与美国在各个领 域展开“和平竞赛 ”,以制度优势战胜资本主义,亚非拉作为“ 中间地带 ”成为重点争夺对 象。1955 年之后,苏联为印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与技术援助,印度成为苏联在亚洲给予经济援助数量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等

    材料二

    苏联这种不同以往的大幅度对外援助活动被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视为“经 济攻势 ”,亦引起美国政府的警觉。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了之前重自由贸易而轻对外援助的 做法,积极加强对外援助。美国政府对印度提供了数量可观的经济援助,使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

    ——上述材料摘编自郭华东《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攻势与美国的反应(1953-1961 年)》

    材料三

    右图为“ 中国、印度的人

    均 GDP 表 ”。

    20世纪50 年代一次国际会 议上,印度总理尼赫鲁对周恩 来总理说,我们两国有许多相

    同的地方,我们能否比试一下,

    中国、印度的人均 GDP 表


    按 2003 年市场汇率计算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1970 年

    1998 年

    1995 年

    1998 年

    中国

    114

    750

    2920

    3220

    印度

    97

    430

    1400

    1700

    看谁干得好。周恩来表示同意。

    ——摘编自高斌《中印两国经济现代化的比较分析》

    1. (1) 依据材料一、二,简析苏联、美国对印度援助的历史背景,指出此时期印度经济

      现代化相对于中国的优势。

    2. (2)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印“ 比试 ”的结果及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 1. (2024高三下·深圳)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国务卿腊斯克和苏联驻三关国大使多勃雷宁是参与处理危机的重要人物。

    材料一 美苏关于古巴的协议绝对不包括撤出在土耳其或意大利的导弹,苏联方面确实曾提出过这一要求,肯尼迪不仅拒绝讨论这一问题,甚至根本对此不予回答,危机的解决与任何形式的导弹交易都没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促使赫鲁晓夫从古巴撤走导弹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很清楚面临着遭受美国核打击的可能性。

    —1963年1-2月间,麦克纳马拉、腊斯克在面对国会议员有关质询时的回答

    材料二 赫鲁晓夫没有坚持要求肯尼迪做出公开保证使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肯尼迪被誉为这场危机中的大胜家是因为没人知道那笔秘密交易。赫鲁晓夫从古巴撤出了我们的导弹而没有取得明显的收获,因而大失脸面。事实上……(赫鲁晓夫)得到了从土耳其撤走美国导弹的保证。

    —摘编自多勃雷宁回忆录(1995年出版)

    1. (1) 比较两则材料,指出双方关于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原因的解释的异同。
    2. (2) 上述材料对于研究古巴导弹危机有何史料价值?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1. (2024高二上·嘉兴期末) 它在太空中共运行了92天,绕地球大约1400圈。由于当时正值冷战,它的发射震撼了整个西方,同时亦激起美苏两国之后持续20多年的太空竞争。“它”是(   )
    A . 玉兔二号 B . “埃尼阿克” C . “奋斗者号” D . 斯普特尼克1号
  • 1. (2024高三下·山东开学考) 基辛格在《大外交》 书中将冷战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遏制政策、朝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柏林危机,越南战争等。第二阶段从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开始。 据此可知基辛格冷战阶段划分是基于( )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 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C .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 D .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