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社会法治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上·浙江期末) 饮食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饮食与料理嬗变表

    时间

    历史时期

    重要事件

    约前12000-592年

    先史时代

    稻作技术传入日本

    592-1185年

    古代

    1185-1568年

    中世

    日本料理格局初步诞生

    1568-1868年

    近世

    1868年至今

    近现代

    材料二 (欧美人和日本人在体格上有明显差异)其原因的大部分乃在于日本人和欧美人食物的差异。欧美人食用人类最重要的滋养品——禽兽之肉,而日本人则吃滋养不足的草实菜根,不喜好肉类。

    ——[日]福泽谕吉《应该吃肉》

    材料三 天妇罗作为日本料理的代表,在日本关东地区的制作方式大多是由鱼、虾、蔬菜等食物襄西浆下锅油炸;而关西地区的天妇罗则多以鱼肉磨成鱼浆后再下锅油炸。后来,这种关西的料理方式又传到了中国台湾地区,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吃—“甜不辣”。

    ——摘编自冯纬《日本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下列现象填入上表相应位置(填字母)。
      A.茶叶、豆腐等食物生产制作技术传入日本
      B.天皇亲自率先试食牛肉,并解除肉食禁令
      C.天妇罗(一种油炸食品)由葡萄牙人传入日本

    2. (2) 推测材料二福泽谕吉所撰《应当吃肉》发表于材料一表格中哪一“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时代背景,简述你对6世纪以来日本饮食与料理的嬗变过程的看法。
  • 1. (2024八上·杭州月考) 阅读下图,导致清朝3种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北京条约》的签订 B .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 《辛丑条约》的签订 D . 《南京条约》的签订
  • 1. (2024八上·杭州月考) 城市是有记忆的,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一部史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百年沧桑的北京】

    图一:1860年10月18日联军闯入北京犯下的罪行(第一次沦陷)

    图二: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第二次沦陷)

    图三:1937年7月29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第三次沦陷)

    材料二:【充满故事的南京】

     

    《大总统誓词》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中国同盟会老会员、辛亥革命参加者林伯渠口述史

    材料三:【风云变幻的上海】

    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的召开地点都是在上海。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材料:【朝气蓬勃的青岛】

    青岛是历史文化名城、著名旅游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有建于1997年的“五四广场”,标志性雕塑“五月的风”以螺旋上升的风的造型和火红的色彩,充分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和张扬腾升的民族力量。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图一中的“联军”犯下的罪行是什么?图二中“联军”侵华产生的重大影响有哪些?图三中的“侵略军”占领北平前制造了什么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说说它为何值得中国人民永远铭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图中历史事件的标志意义;谈谈你对“它……是报春的惊雷”的理解。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五月的风”纪念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承载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 1. (2024八上·金华市月考) 清朝面临“亡国之危”,变法以“救亡图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材料三:

    国别强租海湾及地区“势力范围”
    德国胶州湾山东
    沙俄旅顺和大连长城以北及新疆
    法国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和附近岛屿,威海卫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为“学习外国利器”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 (2)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两项运动的相同点。请选择其中一项运动说说其对旧中国的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列强瓜分中国的侵略方式有哪些?(2分)并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 1. (2024八上·金华市月考)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御侮的不朽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松花江上》

    材料二:正面战场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回忆录》

    材料三: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敌后战场的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材料四: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摘编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1. (1) 材料一中“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哪一年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世界性意义?
    2. (2) 材料二、三分别是指哪一战役,并简述材料中两大战场的关系。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 1. (2024八上·金华市月考) 学者茅海建指出:“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从今天的角度去探讨这次战争的意义,我们会首先看到,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把中国拖入世界”的这场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甲午中日战争 C . 护国战争 D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下列不平等条约的排序能正确反映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的是(    )。

    ①《南京条约》

    ②《马关条约》

    ③《辛丑条约》

    ④《北京条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④②③
  • 1. 从世界看中国,从屈辱到平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在19世纪中叶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炮舰政策分不开的。

    ——吴于星、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43年,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议定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19世纪中叶英国贸易政策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2. (2) 材料二中1901年签订的“议定书”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美英放弃部分在华特权的背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忘屈辱】

    材料一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中国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救亡图存】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 (1) 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2. (2) 列举“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的内容一项,并指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相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何进步?
  • 1.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 . 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 . 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