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 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 1. 宁波保国寺《寺志》记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唐武宗会昌年间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唐僖宗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为保国寺。该寺的由来与毁建反映了( )

    A . 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 B . 佛教与儒家文化相互融合 C . 佛教融入中国的曲折历程 D . 中国文化对外辐射力增强
基础巩固 换一批
  • 1.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出现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
    A . 佛教与儒家伦理相抵触 B .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C .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 2. 北宋建立之初,统治者曾屡次下令改变旧俗中不符合儒家原则的地方,强调“原人伦者,莫大于孝慈,正家道者,无先乎敦睦”。在此后几百年间,又屡屡下令推广儒家经典中关于社会生活的规则和仪式。这表明宋代( )
    A . 三教合一的局面被打破 B . 儒学的社会影响不断加强 C . 礼治秩序开始了平民化 D . 社会需要推动了儒学创新
  • 3. 文化的相遇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佛教传入中国后完成本土化的时期是( )
    A . 东汉 B . 南北朝 C . 唐朝 D . 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