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清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养心殿里悬挂着康熙自书的一条铭言:“天下之治乱休咎,皆系于人主之一身一心,政令之设,必当远虑深谋,以防后悔,周详筹度,计及久长,不可为近名邀利之举,不可用一己偏执之见。采群言以广益,合众志以成城,始为无偏无党之道。”下列符合该理念的是( )
    A . 设锦衣卫 B . 实行奏折制度 C . 废除丞相制度 D . 大兴文字狱
  • 1. (2024高一下·湖南开学考) 清代奏折创立之初,只在京城满汉大臣和外省总督、巡抚等高级官员中使用。雍正时规定“科道每日一人上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事务,皆许据实敷陈”,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一变化( )
    A . 推动皇权向地方渗透 B . 提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 C . 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D . 确保了国家决策正确性
  • 1. (2023高一上·涟源期末) 清朝雍正帝为了能了解各级官员的真实情况,解决各部门存在的报喜不报忧的弊端,进一步完善了密折奏事制度。主要是扩大了撰写密奏的人的范围,先后拥有密折奏事权的可达1000多人。由此可见,密折制度 (    )
    A . 加强了皇帝对官吏的监管 B . 继承了明朝厂卫制度的传统 C . 激化了各级官员间的矛盾 D . 完善了古代监察制度的职能
  • 1. (2023高一上·郑州期末) 清前期设立台湾缺、烟瘴缺、沿边缺、苗疆缺等“边缺”,由当地督抚就近拣选“熟悉风土”的官员,在提请吏部后调补地方各缺,且俸满后可不拘泥于辈分和资历,遇缺“即加优升”。这一举措(    ) 
    A . 顺应了边疆民族自治的需求 B . 解决了吏部铨选官员的弊端 C . 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 1.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中国古代王朝的治乱兴衰】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几个被人津津乐道的“治世”“盛世”时期,如汉“文景之治”、唐“贞观之治”、清“康乾盛世”等等。三个典型的“治世”“盛世”时期,统治者都能从前代汲取教训,居安思危,关注民生,克勤克俭,以德义感化百姓;在治理上为官择人,注重吏治,改革法制,减轻刑律,缓和矛盾,取信于民,从而有助于良好社会环境的形成;在“治世”“盛世”的初期,生产都不是高度的发展,统治阶级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如解放奴婢,驱民归农,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不夺农时,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摘编自裘斌《中国古代“治世”与“盛世”成因探析》

    材料二:康乾时期,国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在盛世“光环”之下,我们应该看到康乾盛世的另一面。权力不受监督,就容易滋生贪腐。和珅、王亶望都是这一时期巨贪的代表。经济发展区域不均衡,人口资源环境危机显现,粮食供应问题越来越严重。1796年至1804年,川楚陕甘豫五省白莲教起义,清政府花费了2000万两白银才将其平定下去。随着闭关自守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越来越深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越来越枯竭,而同期的英国工业革命正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进行。

    此消彼长,清王朝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可避免地减弱了。

    ——摘编自唐博《深度探秘:康乾盛世的AB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世”“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乾盛世”背后隐藏着何种危机。
  • 1. (2023高二上·全南期中)  乾隆十九年(1755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杀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初劝他们自己调解,后因英国坚决要求,官厅始理问。倘若中国人杀了外国人,官厅绝不偏祖,总是杀人者抵死。这反映了(   )
    A . 中国司法主权的逐步破坏 B . 政府官员的法权意识淡薄 C . 古代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 D . 清朝维护国家形象的决心
  • 1. (2024高一上·通州期末) 雍正元年,年羹尧在《会陈军务事情请先具稿密陈折》中写到:“臣等请嗣后凡有紧要事情,先具奏稿密呈睿览……既经圣虑,自有乾断,不独臣等获有遵循,而军务大事可免错误矣。”由此可见( )

    ①奏折制度不利于皇帝获取信息 ②奏折制度的特征之一是私密性

    ③奏折内容仅限于通告军事要务 ④奏折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1. (2024高三下·辽宁) 从雍正后期开始,外朝的题本逐渐变得可有可无,内阁只限于处理日常琐事,机密政务全部由内廷的军机处予以掌控。这反映了( )
    A . 中央决策方式发生异变 B . 统治者实现了高度集权 C . 清政府的行政效率低下 D . 传统的君臣观发生动摇
  • 1. (2024高一下·河南开学考) 1723年2月,雍正帝规定:“在京满汉大臣,外省督、抚、提镇,仍令折奏外……今著各科道,每日一人上密折,轮流具奏,一折只言一事,无论大小寸务,皆许据实敷陈。”这一规定( )
    A . 杜绝了大臣专权 B . 扩大了地方官员职权 C . 强化了君主专制 D . 完善了官僚政治体制
  • 1. (2023高一上·高州期末) 清朝瘫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瘫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瘫正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
    A . 标志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 . 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 . 说明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D . 是中央了解地方的最有效途径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