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汕头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料中的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一作少泉),安徽省庐州府(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清末重臣。李鸿章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对其留存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认识李鸿章。下表是研究李鸿章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

    史料3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编自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

    史料4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史料5

    《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史料6

    《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7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整理自《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等

    1. (1) 根据上表并结合李鸿章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任选其中两则史料,分析其史料价值。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鸿章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
  • 1. (2024高三下·娄底月考) 下表为近代中国(部分)海图谱系整理。这说明甲午战后( )

    名称

    绘制时间(年)

    绘制者

    图幅数量

    绘制区域

    皇朝沿海图说

    1869

    黄维煊

    32

    中国沿海、长江中下游

    沿海七省口岸险要图

    1898

    程鹂

    ____

    中国沿海

    新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

    1901

    陈寿彭

    208

    中国沿海、长江中下游

    A . 国人民族危机意识增强 B . 中央权力下移趋势明显加强 C . 近代海防建设拉开序幕 D . 清政府警惕周边的形势变化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神圣职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岸关系源远流长,从夏代的“扬州之域”说、春秋战国的越人迁台说、秦代的“瀛洲”说、西汉的“东鲲”说、三国的“夷洲”说、隋代的“流求”说、唐代施肩吾居澎湖说来看,虽然还称不上是主权的确立,但确是一种“历史联系”,一种主权的发生,从而为中国政府对台湾行使主权奠定了基础……

    ——摘自姚同发《台湾历史文化渊源》

    材料二 政治方面,后藤新平两次进行总督府及地方行政改革,形成以民政部为核心的总督府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民政长官成为总督府最高行政长官,掌握着台湾人民的生杀大权;建立“警察中心政治”,……镇压了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运动,肃清了治安。在经济方面,后藤新平主要实行土地调查,……确立以小租户为核心的近代土地制度,“改革”地租课以重税;实行鸦片、食盐及樟脑专卖,……还创设台湾银行,统一币值及度量衡,……把台湾逐渐纳入日本“南进侵略政策”的发展轨道中。在文化方面,……以培养拥有最低知识水平、忠实地为殖民统治者掠夺经济利益服务的劳动者为目的,对台湾人民实行愚民的同化政策。

    ——摘自倪霞《后藤新平在台殖民统治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因此,台湾问题原是不存在的,但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是因为国民党发动内战,失败后逃至台湾,二是因为西方势力的干涉和插手,在其性质上属于中国内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使得台湾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饱受国际势力的干涉。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余年……

    ——摘自王梦《“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的旧称有哪些?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如何经略台湾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国际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台湾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出了哪些努力?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九月,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复败于黄海,退守威海卫,日军攻陷山东荣成,绕攻威海卫后路,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北洋舰队全部覆灭。至是,中国已告战败,只得求和。以上材料中的海军主力北洋舰队复败于黄海的位置是( )

    A . B . C . D .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光绪七年(1881年)翰林院学士周德润上书:"天子守在四夷,此诚虑远忧深之计。古来敌国外患,伏之甚微,而蓄之甚早。不守四夷而守边境,则已无及矣;不守边境而守腹地,则更无及矣。我朝幅员广辟,龙沙雁海尽列藩封。以琉球守东南,以高丽守东北,以蒙古守西北,以越南守西南。”下列关于清廷的做法,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
    A . 任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 B . 因朝鲜事变卷入对日作战 C . 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占领 D . 建省以强化对台湾的管辖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九月,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复败于黄海,退守威海卫,日军攻陷山东荣成,绕攻威海卫后路,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北洋舰队全部覆灭。至是,中国已告战败,只得求和。以上材料中的海军主力北洋舰队复败于黄海的位置是( )
    A . B . C . D .
  • 1. (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 京师同文馆筹建时,清廷内部反对者甚众。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无论是地方督抚还是朝中大员,大多对创办西式学堂以兴学育才不再抵触;即便是戊戌政变失败后,顽固派也并未取缔京师大学堂这一维新运动成果。这一变化说明( )
    A . 知识分子开始放眼世界 B . 西学教育愈发受到社会推崇 C . 中华文化主动寻求变革 D . 民族危机助推新式教育发展
  • 1. (2023高二下·南昌期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知识分子为了救亡图存,主动东渡日本求学,开始翻译和介绍日文克思主义著作,当时,留日知识分子中除了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之外,改良派,同盟会成员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也发表了一些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章,这表明( )
    A . 日本主动引进马克思主义 B . 知识分子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C . 民族危机推动了救国探索 D . 马克思主义成为救亡的最强烈呼声
  • 1. (2023高二下·肥西期末) 近代某一时期,美国报纸出现了标题为《战旗高扬:中国战舰“致远"号战至最后一刻》《奋战的中国舰队:中国战舰在威海卫湾坚持顽强作战》的新闻稿。与此相关的是(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中法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19世纪后期。美国外交官田贝说:“在中国方面更没有梦想到战争,它用骄满的外壳封包着自己没有想到倭人胆敢来攻击它、它以四万万人口对抗四千万人口……他们全是东方国家,似乎没有战争的理由”。田贝的言论(   )
    A . 折射出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 B . 印证了甲午战争中国准备不足 C . 表明东亚宗藩体系的彻底瓦解 D . 见证了中日战争美国偏袒日本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