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长沙) 1860年到1861年春夏间,太平天国在苏浙农村推行清朝赋税制度,同时,依靠乡绅、胥吏、地保等势力维护地方秩序。这反映出当时太平天国(   )
    A . 维护农民阶级根本利益 B . 践行《天朝田亩制度》构想 C . 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D . 采用旧体制应对清廷围剿
  • 1. (2024·长沙) 表2 《新中华报》报道的“九一八”运动会相关情况

    大会名称

    时间

    项目

    报道(刊号)

    绥德警备司令部九一八青年运动大会

    1937年9月18日-21日

    文化类、娱乐类、军事类、体育类、表演类等

    第391期

    八路军后方直属机关九一八运动会

    1939年9月18日

    军事类、政治类、运动类、文化娱乐类

    第65号

    廊甘警备区九一八运动大会

    1940年9月15日-24日

    军事演习、运动比赛、游戏晚会、展览会

    第164号和172号

    据此可知,当时(   )

    A . 运动会具有寓教于乐以提升战力的作用 B . 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局势稳定 C . 边区政府通过新闻报道来展示社会风貌 D . 舆论宣传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 1. (2024·长沙) 1898年,湖南维新志士樊锥在《湘报》发表《开诚篇》系列文章,主张中国应“一革从前,搜索无剩,唯泰西者是效”,“行平等平权之义”。同年,湖南封建守旧分子以“首倡邪说,背叛圣教,败灭伦常,惑世诬民”的罪名将其驱逐出境。这反映出当时(   )
    A . 全盘西化成为主流意识 B . 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 . 维新变法以湖南为开端 D . 中西文化冲突的激烈性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下图是距今五千余年的良渚遗址示意图,遗址面积100平方公里,遗址多达400余处,其核心良渚古城为三重结构。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   )

    A . 黄河流域已进入文明社会 B . 最早的稻作农业出现 C . 中华文明历史轴线的延伸 D . 邦国的神权色彩浓厚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如表为某同学查阅资料制作的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发展概况表。对其认识合理的是(   )

    时间

    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财政收入

    粮食产量

    钢产量

    1950年    

    33.2%

    62.17亿元    

    1.32亿吨    

    61万吨     

    1952年

    43.1%

    173.94亿元

    1.64亿吨

    135万吨

    A . 国民经济形势好转 B . 新中国工业基础较好 C . 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D . 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刘邦立汉以后重建封建制度,陆续分封诸侯王和列侯,然而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双轨体制”只施行于关东地区,在关西地区则采取全面郡县的一元统治体制。统治者旨在( )
    A . 吸取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B . 贯彻因俗而治政策 C . 构建中央优势的区域格局 D . 健全地方行政体系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

    材料一  先生:

    在这昏黑的年头儿,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沉沦在苦海之中。……但是我们真的就没有出路了吗?我们绝不作如是想。固然,我们对现局不愉快,我们却还有将来。……因此我们特发起,在一九三三年的新年,让我们大家来做一回好梦。对于理想的中国,理想的个人生活,各人应该有各人不同的梦。……

    (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问题二)先生个人的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东方杂志社启

    材料二  《东方杂志》共收到142份稿件,百分之七十五的作者为文化精英。下表摘录了部分作者关于“未来中国”的梦想。

    人物

    梦想

    李宗武(北京大学 教授)

    我希望中国的军人不要只能内战,不能抗外。 ……我希望商人们放出点天良, 多推销些国货,且不要硬指外国货为国货。

    徐伯璞(山东正谊 中学教员)

    中国内部既团结一致,再联合世界被压迫的民族,及各国被压迫的阶级, …… 宣传中国的王道,发扬中国的文化。

    金仲华(杂志编辑)

    农村与都市的建设将并驰前进,或许前者的发展要超过后者,但决不是在后 者摧残之下的。 ……铁道将成为中国的动脉管,河流为静脉管,而密网的汽 车道则为遍布全身的微血管。

    宋云彬(作家)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据裴植《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梦——以<东方杂志>1933年“新年的梦想”专辑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知识分子的“未来中国梦”进行评析。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1939年《大众日报》筹备期间,筹备组归纳出这份报纸的性质须遵循以下三条:

    第一,这是个党的报纸,代表山东分局的机关报;

    第二,这是一个统一战线的报纸,一切消息、言论等都要考虑到有利于统一战线;

    第三,这是群众性的报纸,要广泛发动群众。

    由此可见,该报刊(    )

    A . 体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 B . 服务于斗争环境中传播知识的需求 C . 致力于开辟一个服务现实的思想阵地 D . 凸显了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精神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的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政府田赋收入占财政收入比例由25%降至21%

    ·官办企业由年均增长14.5%降至3.81%

    ·政府明确规定各种大礼服、常礼服,大礼帽等“料用本国纺织品”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

    A . 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B .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 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 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 1. (2024高三下·安化模拟)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部分地区开始出现专业户。80年代中期,专业户逐渐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其他行业发展,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供销、加工、运输、服务等领域。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
    A . 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已基本实现 B . 农村土地所有制变革有一定成效 C . 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得到提高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