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四下·德江期中) 课外阅读。

    小战马(节选)《十万个为什么》

    材料一:选自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水为什么能够灭火?

    如果把点燃的蜡烛浸入水里面,蜡烛就会熄灭。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蜡烛燃烧所需要的东西是空气,而不是水。

    这也正是水可以灭火的基本原理:水能够阻碍空气接近燃烧的物体。

    同理,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灭火:盖上毯子或者撒上沙子。毯子或者沙子同样可以阻止空气接近火源,于是火就会熄灭了。

    材料二:选自中国《十万个为什么》

    地震为什么总在夜里发生?

    地震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对地震发生时间的统计,我们就会发现: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地震,大多是在夜间发生的。

    为什么地震往往发生在夜间呢?

    原来,这一现象和月球有关。大家知道,月球的引力可影响海洋潮汐。其实,这种潮汐现象并不仅限于海水,现代科学家用精密仪器观测发现,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壳会产生周期性的形变现象,这种运动被成为“固体潮”。地震虽然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反映,但当它蓄势待发时,月球引力所带来的“固体潮”便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日积月累的能量一下子迸发出来。

    知道了这个道理后,我们就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地震不仅多发生在半夜,而且还常常发生在月相为朔望①的时候。这是因为在朔望前后,月球的引力会更大。

    注释:①朔望:朔日和望日。旧历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

    1. (1)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水为什么能够灭火?

      ②为什么地震往往发生在夜间呢?

      ③结合生活中遇到的疑问,请你提出两个问题。

    2. (2)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 (3)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选自米·伊林和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你读过哪一本书?请你为它写一写推荐语:
  • 1. (2024四下·南海期中) 整本书阅读。

    ①那么泡沫又是什么呢?

    ②你仔细看一看它。它全部是由小肥皂泡组成的,由外面包着一层水膜的小空气球组成。正是这些泡泡将烟炱抓住带走的。烟炱(tái)(由烟凝积成的灰)小颗粒沾在泡沫的这些小泡泡上,把它冲去就不难了。

    ③正是用了这种办法,工厂里把矿物从废石里洗出来。矿物和废石在水里都要下沉,可是如果把它们磨碎了,放在泡沫里,它们就不会下沉了。

    ④小泡泡有很大的力量,它们能把矿物和废石的小颗粒都带到上面来。废石颗粒不能长时间沾在泡泡上,时间一长它们就沉到桶底去。然而矿物颗粒却不会沉,最后在桶里就浮着一层矿物,可以很容易地将它们撇出来。

    ⑤可见肥皂泡并不只是给孩子们玩儿的。机智的人们利用肥皂泡替自己工作。

    ——节选自《肥皂泡是怎样工作的》

    1. (1) 文段选自《》(书本),作者是
    2. (2) 阅读科普作品时,当你遇到类似“烟炱”的科技术语,你会借助哪些方法理解?
    3. (3) 读了这篇文字,你知道工厂是通过哪些步骤把矿物从废石里洗出来的吗?

      ①把矿物和废石磨碎

      ③废石颗粒下沉,矿石颗粒保持漂浮

    4. (4) 丁丁吃早餐的时候,发现面包里有很多小孔,这些小孔是从哪里来的呢?他决定从这本书里找找答案。下边是这本书的部分目录,你建议他从哪一站去找答案呢?说说你的理由。

  • 1. (2024四下·汉川月考) 阅读理解

    看看我们的地球(节选)

    地球内部那么深,那么热,我们既钻不进去,摸不着,看不见,也听不到。那么怎么能了解它呢?办法是有的。

    我们除了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以外,还可以通过各种间接办法来对它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可以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去发生爆炸,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记录,可以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从而为我们利用地球内部储存的大量热量提供可能。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地震或火山运动来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这些工作获得成效的同时,仍然作为一个谜的有关地球起源的问题,也会逐渐得到解决。到现在为止,地球究竟是怎么来的,人们做了各种不同的猜测,主要的要数下述两种:一种说法,地球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原先它是一团灼热的熔体,后来经过长期冷缩,固结成了现今具有坚硬外壳的地球。直到现在,它里边还保存着原有的大量热量,这种热量也还在继续不断地慢慢变冷。另一种说法,地球是由小粒的灰尘逐渐聚合固结起来形成的。他们说,地球本身具有热量,是由于组成地球的物质中有一部分放射性物质,它们不断分裂而放出大量热量。随着这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地分裂,地球的温度可能会渐渐升高,但到那些放射性物质消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逐渐变冷。

    少年朋友们,从这里看来,到底谁长谁短 , 这就得等你们将来成长为科学家的时候,再提出比我们这一代科学家更高明的意见。

    1. (1) 通过阅读,我知道短文选自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作者)的科普作品《》。
    2. (2) 科普作品的知识性非常强,借助“思维导图”,可以使我们的阅读思路更清晰,阅读效率更高。认真阅读选文第2自然段,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 (3) 地球究竟是怎么来的?对此,人们做出了两种不同的猜测,请你用小标题形式概括:①;②
    4. (4)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题目。

      ①品读这句话,我知道加点词语中的两个“谁”指的是;“长”“短”的意思是

      ②“这就得等你们将来成长为科学家的时候,再提出比我们这一-代科学家更高明的意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 1. 课外阅读。

    _____

    在日常生活中,你只要稍微留意就会发现许多很有趣味的科学。如果你不信的话,那就请看——

    糟糕!生鸡蛋和熟鸡蛋混在一起了,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那该怎么办呢?别急,你只要拿起鸡蛋的一头儿,在桌上一转,如果它能直着“身子”在桌上滴溜溜地转上几圈,那它就是熟鸡蛋,否则就是生鸡蛋。你把全部鸡蛋一个一个地转上一遍后,就可以把生鸡蛋和熟鸡蛋分开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熟鸡蛋的蛋白、蛋黄和蛋壳形成一个整体,所以它能旋转;而那些生鸡蛋,内部像小孩子闹矛盾一样,不团结,则不能旋转。你看,这不就是很有趣的科学吗? 

    在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而到了冬天,人们又多喜欢穿深色衣服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里面也有科学?当然有。浅色衣服所含的白色素较多,而白色素可以把所得到的热量散发出去,因此浅色衣服穿起来凉快。而深色衣服呢,里面含有较多能够吸热的黑色素,穿起来比浅色衣服暖和。所以,人们喜欢在寒冷的冬天里穿上深色衣服。你看,在这平凡的小事中,也有科学呢!

    背着一个大书包,肩部真疼。有什么办法使肩部不疼呢?当然有。这就是加大书包带的面积,即加大受力面积。因为压力一定时, 如果加大受力面积,就可以减小压强。压强减小了,肩部自然就不会感到那么疼了。你看,这件事不是很平常吗?但它里面也有科学。

    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比如说腈纶衣服能“放电”,鸡蛋放在醋里会变软,箱子里的樟脑丸失踪,等等,不胜枚举。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科学,正等待你们去发现,去探索呢!

    (有删改)

    1. (1) 短文中一共举了个例子来说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
    2. (2) 第3自然段主要写的是(    )。(填序号)
    3. (3) 下列选项中,比较适合作为短文题目的是(    )。(填序号)
    4. (4) 如何辨别生鸡蛋和熟鸡蛋?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5. (5) 背着大书包,要减轻肩部疼痛的办法是
  • 1. (2024六下·江宁期末) 短文一

    宇宙那么大,一起去看看

    ①广阔无垠的太空,充满着神奇魅力。无论是嫦娥奔月的传说,还是伊卡洛斯的神话,都象征着自古以来人类对于太空的无限向往。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自1961年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以来,已有来自3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航天员完成了飞天壮举。

    ②太空之旅也吸引了许多普通人。2001年,美国人丹尼斯·蒂托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到国际空间站体验了8天,成为首位“太空游客”。此后,“联盟号”先后载着十余人进入太空。2021年9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将4名乘客送入距地球575千米高度的轨道,环绕地球飞行3天后返回,完成了全球首次完全商业化的太空旅游任务。2022年4月,国际空间站首次接待了由私营公司组织的“全私人”航天团队。

    ③一次太空旅游能带来哪些体验?如果选择轨道旅游,就能跟随飞船加速到超过7.9千米/秒,环绕地球飞行数天。这期间,可以全方位(    太空生活,(    壮美星空,(    地球脉络,(    90钟一次的日出日落。要想待更长时间,可能还需要驻扎在类似于空间站的“酒店”。全球多家商业航天公司都希望挖掘太空旅游的市场潜力,有的还提出了“太空酒店”的建设计划。

    ④轨道旅游对乘客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上天之前需要长达数月的训练,定价也极高,单张票定价数百万美元。相较于这种“深度游”,亚轨道旅游则好比是惊鸿一瞥的“印象游”。乘坐亚轨道飞行器,沿着抛物线轨迹飞到80~300千米高度,再以自由落体运动返回地球。在短暂的升降途中,乘客可感受几分钟的失重,并欣赏“会当凌绝顶”的美景。

    ⑤由于“印象游”不进入轨道,普通人经过大半天训练基本都能适应,这一旅游模式有望较快获得推广。2021年,英国维珍银河公司和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先后完成载人亚轨道飞行,并开始预售船票,单张定价数十万美元。随着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日渐成熟,太空旅游或向航班化发展,更多人将有机会体验太空旅游的乐趣。

    ⑥太空旅游业发展的背后,是一条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产业技术链:要飞向太空,飞行器先进的动力与推进技术是基础;要节省成本,运载器和航天器的可重复使用是保障;要安全舒适,需要先进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与地面保持密切联络,则需要高速数据通信技术。

    ⑦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60亿千米之外,回望地球,拍下了名为“暗淡蓝点”的著名照片。仿若一粒微小尘埃悬浮在太空中的地球,承载的却是人类文明的全部历史。当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前往太空,人类对行星家园的认知视角必将更加辽阔,人类文明的韧性也将极大提升。

    (有删改)

    1. (1) 阅读第③段,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短文画横线句子中的括号里,正确的选项是(    )。
    2. (2) 阅读短文,太空“印象游”无法带来的体验是(    )。
    3. (3) 短文第②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4. (4) 李杰的爸爸是个太空迷,一直憧憬着太空旅游。他一直想去太空进行一次“深度游”,李杰则建议爸爸选择“印象游”。请你从短文中选择合适的理由,帮助李杰说服爸爸。
    5. (5)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日渐成熟的运载器与航天器可重复使用技术为太空旅游提供了安全保障。

      ②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载人航天从梦想变为现实,太空旅游已经实现了航班化。

      ③太空旅游业的发展,对人类进一步探索宇宙,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 1. (2024三下·拱墅期末) 指南针的发明

    ①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和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一样,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

    ②我国最早使用的指向工具是战国时期的司南。古人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的磁铁矿。人们将整块的天然磁铁打磨成勺子的形状,勺子的柄总是指向南方。司南做好以后,还需要一个光滑的底盘。司南的底盘是用青铜做的,有的是个涂漆的木盘。青铜和漆器都比较光滑,摩擦的阻力比较小,司南转动起来很灵活。

    ③后来,据说朝廷里有个叫张衡的官员,他专门负责宫里的接待和车马运输。他发现车夫驾车总是弄错方向,就想:要是发明一种能指示方向的马车就好了。经过长期的摸索,张衡造出了指南车。他在马车上装了个小木人,马车(    )朝哪个方向走,小木人的右手(    )指向南方。不过,指南车的造价太高了,于是人们就开始研究指南针。

    ④人们先把磁石磨成磁针,又制作了一个木架,把一根丝线从木架上垂下来,再把磁针系在丝线上,磁针的下面放置一个标有方位的圆盘。这样,静止的时候,磁针总能指出南北。我国最早把指南针用在航海上,这样,海面上雾再大也不会迷失方向。后来,人们又把磁针和区分方位的装置组合在一起,这就是罗盘。

    ⑤到了12世纪末,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外国人都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真了不起,航海家们太需要指南针了。后来,指南针又从阿拉伯传到了欧洲,欧洲的航船上都装上了罗盘。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为世界航海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

    1. (1) 本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找画出来。
    2. (2) 请在文中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3. (3) 我国最早使用的指向工具出现在时期,被称为
    4. (4) 联系文本内容,你知道下面哪幅图是司南吗?(    )
    5. (5) 短文讲述了指南针的发明历程,请按照指南针发明历程进行排序:

      ①为避免车夫走错方向,张衡造出了能指示方向的指南车。

      ②人们将整块的天然磁铁打磨成勺子的形状,在下面放一个光滑的青铜或漆器做成的底盘,这便是司南。

      ③人们又把磁针和区分方位的装置组合在一起,做成了罗盘。

      ④人们把磁石磨成磁针,利用木架、丝线和标有方位的圆盘制作了指南针。

    6. (6) 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下列有关指南针的说法不合理的一项是(    )
    7. (7) 联系文章内容,想一想“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原因是什么?
  • 1. (2024·海盐模拟) 快乐阅读;阅读《人体的色彩科学》,完成下面小题

    人体的色彩科学

    ①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实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再将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然后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____。

    ②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

    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____能用眼睛看清颜色,____能用其他器官分辨它们。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我们的神经末梢,即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这种能。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许多盲人也能分排颜色。

    ④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例如,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金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而且,人的体温也会因室内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从红色房间移到蓝色房间,人的体温就会____。

    ⑤更为奇异的是,专家们发现:颜色可促进人体分泌荷尔蒙,而分泌荷尔蒙的多少,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和增进生产活力;而后者则能使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

    1. (1) 专家发现色彩令人惊讶的特性一是,二是,三是
    2. (2) 联系上下文,在①段和④段的括号里选填合适答案的序号。

      A. 用红纸包封的盒子重一些
      B. 用白纸包封的盒子重一些

      C. 上升
      D. 下降

    3. (3) 在③段的横线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
    4. (4) 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能不能这样换,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味道”,而且还有“重量”,为什么?
    5. (5) 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 1. (2024二上·鄞州期末)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开心果旅行记

    ㅤㅤ我是一颗小小的开心果,是小主人最喜欢吃的东西。

    小主人爱吃零食,一会儿吃糖果,一会儿吃糕饼……可是他吃得太快了,我被他塞进嘴里,还没来得及被牙齿嚼碎,就跟大伙儿一起滑进了食道。

    我顺着小主人的食道来到胃里。胃像一个倒挂葫芦,不断地蠕动,把嚼碎了的同伴变成糊糊。可是我在胃里转了几个小时,来到小肠的时候,仍然是一颗完整的开心果!

    小肠就像一根弯弯曲曲的管子,他只吸收了糊糊里的养料,剩下的废物就滑进了大肠。我也顺着大肠往下溜。最后,从肛门里跑了出来。就这样,我在小主人的身体里白白旅行了一趟。

    1. (1) 短文一共有个自然段,其中第3自然段有句话。
    2. (2) 读故事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糖果是小主人最喜欢吃的东西。

      ②小主人吃东西特别快,没来得及把我嚼碎就进了食道。

      ③我在胃里也变成了糊糊。

      ④我在小肠时,仍然是一颗完整的开心果。

    3. (3) 我在小主人身体里的旅行线路图是这样的(填序号):

      ①小肠②食道③大肠④胃

      嘴→→肛门

    4. (4)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很有趣,在文中再找一个写法相同的句子,找出来。
    5. (5) 我在小主人的身体里白白旅行了一趟,下面的说法合理的是(    )

      ①我在小主人身体里旅行不用花钱。

      ②我没有被小主人的身体器官消化掉。

  • 1. (2024三上·永年期末) 课外阅读。

    读不完的大书

    ①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中寻找好玩的东西。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②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③植物的开花、结籽,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

    ④我家房子前后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在不同的时间里,它们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刚从树上摘下的果子,味道格外鲜美。

    ⑤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⑥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1. (1) 按原文填一填。 

      的天空

      的大地

       的浮云

       的虾蟹

    2. (2) 读第③、④自然段,填空。

      花的颜色有:

      花的形状有:

      果树的种类有:

    3. (3) 仿写句子

      小麻雀叽叽喳喳,叫人愉悦。

      叫人

    4. (4) 文中的“大书”指的是什么?你在大书中,读到了什么?

      “大书”指的是;我在大书中,读到了

    5. (5) 写出第①自然段的意思。
  • 1. 拓展阅读。

    鱼 的 记 忆

    人们曾认为鱼的记忆只能维持3秒,但科学家的研究却推翻了这一观点。他们发现,鱼不仅有长达5个月的记忆,还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科学家展开了一项实验:他们每次喂鱼时都用扬声器播放某种声音。训练一段时间后,____听到这种声音,鱼____会来吃食。

    1个月后,科学家把鱼放入自然水域,让它们任意畅游。经过4到5个月,他们再次播放最初训练时的声音,鱼又循声而来。鱼____有这种反应,____它们记住了这种声音。

    另外一些科学研究也证明,鱼有记忆和学习能力,甚至和哺乳动物一样聪明。

    科学家迈克·韦伯斯特说:“不少鱼学会了走迷宫,辨认其他鱼,还能记住什么样的鱼是比自己强大的竞争者。

    金鱼不仅有长达5个月的记忆,还能分辨时间。研究人员首先训练金鱼学会推开开关获取食物,随后调整开关,使开关每天只有一小时能被推动。令人惊奇的是,金鱼适应了这一改变,每当“开饭”时间临近,它们就会聚集在开关周围。很明显,它们知道用餐时间到了。

    1. (1)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只要……就……  之所以……是因为……  虽然……但是……

    2. (2) 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3. (3) 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不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①可以去掉,去掉后句子的意思不变。

      ②不可以去掉,“不少”限制了范围,去掉后就变成了所有的鱼都学会了走迷宫,与事实不符。“不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4) 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作用是( )。
    5. (5) 下列对于鱼的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