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六下·黄陂期中)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答题。

    稻田插秧赛田歌

    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②位于美丽仙岛湖畔的阳新王英镇新屋村,是现代化的宜居新村,先后获得“省级生态村”“省级美丽乡村典型示范村”等称号。走进新屋村民宅,家家户户大门口都嵌着楹联,获准新建的房子也遵循村里的古老传统,楹联一条街已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诗词楹联文化、孝德文化在村里蔚然成风。这里的村民早已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新街道、新民居,整齐气派,乍一看不像是农村,而像是街市,但当你住下来,深入村民生活当中,才能深深体会这里古朴厚重的农耕文明和悠远的田园牧歌情调。其中最富诗情画意的是农忙时节新屋人稻田插秧赛田歌的情景。

    ③新屋村的四月,春风和畅、蝴蝶翩飞、紫燕呢喃,布谷鸟唱着古老的歌谣:“布谷布谷,快快播谷。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犹如一幅带声乐的山水画,插田是这幅画的主题,田歌是这幅画的主旋律。

    ④耕牛的哞哞声,泥浪翻卷。八哥在牛背上舞蹈,青蛙在田间咕呱欢叫。经过三犁三耙,就要插秧了。青壮年挑着秧把健步如飞来到田埂,一边唱着田歌,一边将秧把甩入水田,划出道道弧线,撒得均均匀匀。有人唱:“走下田来喊一声,四山乌云不分明。两手推开乌云板,只见男人和女人。”有人接:“男人下田扎高裤,女人下田穿红裙。男人说话如鼓响,女人说话蜜蜂音。长号改作短号打,三声两喊转个音。”

    ⑤开始插秧了。“四五寸,九十根,棵距行距插均匀;不插浅,不插深,棵棵栽插泥巴心。”插田是体力活,也算是门技术活,动作娴熟轻盈如蜻蜓点水,秧苗在手与水田之间不断跳跃,插秧过程如行云流水。远远望去,插秧男女如一位位画师,灵巧的双手就像握着神奇的彩笔,绘出绿色的诗行,希望的篇章。

    ⑥插田在农活中只能算是雕虫小技,可小事却也蕴含着哲理。有一首诗写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稻谐音“道”,从插田中悟出这种宽容的心胸、和谐的境界,也许就把握了生命之道。

    ⑦插秧时节是新屋农事最忙的时候,既不能错过时节,又要赶上知时节的雨水。晴天 人们戴着草帽  雨天 人们戴着斗笠 披着雨衣 雨天插下的秧苗容易成活,转青也快。

    ⑧为了抢时间,通常举家出动,老幼上阵。光凭自家的劳动力是忙不过来的,还要请很多帮手,叫上邻居或亲戚,这种帮忙是互相的。杨万里《插秧歌》道:“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鍪:音读móu,古代武士的头盔。)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插秧时节大人小孩举家出动的辛苦和快乐。

    ⑨“小孩盼过年,大人望指田。”这句古谚在新屋村其实有更深刻的内涵。大家凑在一起,一边赛插田,一边赛唱歌,指秧成了赛歌会,其乐无穷。农家的日子是多么美好!只有身在其中才能深刻体会。

    (作者:汪翔 摘自学习强国平台 有删减)

    1. (1) 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第④⑤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 (2) 给下面句子补充合适的标点符号。

      晴天( )人们戴着草帽( )雨天( )人们戴着斗笠( )披着雨衣( )

    3. (3) 读了短文中两处划线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4. (4) 细读全文,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 1. (2024六下·黄陂期中)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的盼,有对春天的喜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里的盼,有对朋友的深情。

    同学们,你盼什么呢?为什么盼呢?请以“盼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作文。

    提示:①注意先想清楚,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②文面整洁,书写规范。

  • 1. (2024五下·斗门期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结社赋诗

    自元妃归省之后,贾政到外地做官去了。贾政一走,宝玉每天就在园中游荡。这天他正觉无聊,刚走到沁芳亭,正好碰上贾芸派人送来两盆白海棠到了秋爽斋,偶然起了个念头,写了几个帖试一试

    这时,李纨也来了。李纨和迎春、惜春三人不善作诗,所以就分别担任诗社的社长和副社长,以“门”字为韵,每人各作一首七言律诗。大家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或看秋色,或又和ㄚ鬟们说笑。迎春命人点了一支香。原来这香只有三寸来长,点起来很快,如果香点完了诗还没有写成便要受罚。

    探春最先想好了,提笔写出,又修改了一回,宝钗说:“有是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她们都有了。”黛玉说:“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经誊写出来,便说:“不得了,你还蹲在那潮地上做什么?我可顾不得你了。”说着,走到案前把诗写了出来。

    李纨说:“我们要看诗了。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要受罚的。”宝玉道:“你虽不善作诗,却善看,你的评阅,我们是服的。”众人都点头。

    大家看了诗,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说宝钗的最好,说完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扔给众人。众人看了,都说这首最好。李纨说:“若论风流别致;若论含蓄浑厚,还是宝钗的最好。”探春道:“评得好,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本来就不好,这评得很公平。”又笑道:“只是宝钗和黛玉的两首,与你们不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

    李纨规定每月的初二和十六两天开社作诗。宝玉道:“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探春道:“俗了又不好,太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是海棠诗开端,就叫‘海棠诗社’吧。”说完,才各自散去。

    1. (1) 阅读短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填一填。

      起因:探春发帖结诗社

      经过:

      结果:成立“海棠诗社”

    2. (2) 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出短文中的“下帖”指的是(    )。
    3. (3) 人的性格不同,写出的诗的风格也不同。黛玉作的诗的特点是,宝钗作的诗的特点则是
    4. (4) 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5. (5)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十分有特点的人物。短文中有两处正面描写她与众不同的举动的地方,请你在文中找出来,并写一写林黛玉给你留下的印象。
  • 1. (2024五下·斗门期中) 课外阅读。

    童年笨事——追“屁”

    ㅤㅤ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做过一些笨事,这并不奇怪,常常把幻想当成真实。做笨事并不一定是笨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聪明人做了笨事之后会改,而笨人则屡错屡做,永远笨头笨脑地错下去。

    ㅤㅤ我小时候笨事也做得不少,现在想起来还会忍不住发笑。

    ㅤㅤ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我认为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就是汽油味,比那种绿颜色的明星牌花露水气味要美妙得多。而汽油味中,我总是拼命用鼻子吸气,有汽车开过去,他发现我不停地用鼻子吸气,便问:“你在做什么?”我回答:“我在追汽车放出来的气。”哥哥大笑道:“这是汽车在放屁呀

    ㅤㅤ笑归笑,可我的怪嗜好依旧未变,还是爱闻汽车排出来的气。因为做这件事很方便,你只要用鼻子使劲吸气便可以。后来我觉得空气中汽油味太淡,而且稍纵即逝,于是总想什么时候过一下瘾。终于想出办法来了!一次,一辆摩托车停在我家弄堂口。摩托车尾部有一根粗粗的排气管,我想,如果离那排气管近一点,过了一会儿,摩托车的主人来了,准备发动时,我动作敏捷地趴到地上,只见他的脚用力踩动了几下,摩托车呼啸着箭般蹿出去。而我呢

    ㅤㅤ那一瞬间的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随着那机器的发动声轰然而起,一团黑色的烟雾扑面而来,只有一股刺鼻的、几乎使人窒息的怪味从我的眼睛、鼻孔、嘴巴里钻进来,钻进我的脑子,又是咳嗽,只感到头晕眼花、天昏地黑,只见好几个人围在我身边看着我发笑,好像在看一个逗人发乐的小丑。原来,我的模样狼狈而又滑稽……

    ㅤㅤ从此,我开始讨厌汽油味,并且逐渐懂得,做得过分以后,便会变得荒唐

    1. (1) 题目中的“追屁”,实际上指的是
    2. (2) 根据成语的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成语。

      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

      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多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3. (3) 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根据短文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有一次,我想靠近去闻摩托车排气管吐出的尾气,好让自己过把瘾。

      ②摩托车放出来的是刺鼻的、让人窒息的怪味。

      ③当我缓过一口气来时,看见好几个人在看着我笑,就像看小丑一样。

      ④小时候我特别喜欢闻汽车尾部放出来的“屁”,而且总觉得闻不过瘾。

      ⑤从那次以后,我讨厌汽油味。

    5. (5) 文中围绕“我”爱闻汽油味的嗜好,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6. (6) 仔细揣摩“猛烈喷出的油气把我的脸熏得一片乌黑,我的模样狼狈而又滑稽……”一句,体会“我”当时的心情
  • 1. (2024四下·龙湖期中) 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玲玲家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狗,它平时十分tān wán____,不是追 qīng tíng____到处跑,就是缠着玲玲玩皮球,看上去总是wú yōu wú lǜ____的。但小花狗在看家护院方面格外jìn zhí____。晚上,大家都进入了梦乡,只有它时刻窥探着周围的动静。____院子里有一点儿异常的响动,它____会 mǐn jié____地起身,jǐng jiè____地狂吠。玲玲非常喜欢它,希望它能一直这样jiàn kāng____、快乐,永远陪伴着自己。

    1. (1) 根据拼音,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写词语。
    2. (2) 请为语段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家护院(kàn kān)    探(kuī guī) 狂(quǎn fèi)

    3. (3) 填入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2024五下·潮南期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架设的桥(节选)

    ①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chéng)上,自己浸没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

    ②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3小时光景。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母亲种上了甘薯、萝卜之类。上那儿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会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

    ③到时候,擅长修建寺庙和神社的木匠大伯,必定从哪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一座坚固的红土桥了。约莫过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一排排露出像在神社屋檐椽子上见到的那种白色缺口。而且,桥在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把这些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吃。

    ④母亲在她的一生中,把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不知修过多少回!不论哪天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长起蘑菇来。

    ⑤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因此,那桥,不论修得如何简陋,可仍是美好的啊!

    1. (1)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童年——    田埂——    依赖——

    2. (2) “性命攸关”是指。作者说这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是因为
    3. (3) 找出文中表现母亲种地环境恶劣的语句。
    4. (4) 文中的桥建在什么地方?是怎样修建成的?
    5. (5) 作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哪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1. (2024五下·迁安期中) 课外阅读

    没人喝彩的工作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那带着眼泪的脸,使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般伤心?”

    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妈妈,我想要做的事,老师总不让我做。”“到底是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不让我当主角,却只要我在后台工……工作!那小龙平时很不爱文艺,这次反做了主角!”我抽噎着,连话也说不清楚。

    妈妈伸出手,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云,你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说:“你看里面是些什么?”

    “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徒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也就是这些别人看不到的部分。”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这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作,____。”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

    1.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意味深长:

      ②恍然大悟:

    2. (2)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 (3) “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经历,将妈妈对“我”说的话补充完整。
    4. (4)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无人喝彩的工作还有很多,请你举例说明,并结合工作内容把自己想对他们说的心里话写下来。
  • 1. (2024五下·榕城期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的馒头

    ①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②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星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③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高采烈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④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馒头。

    ⑤回家的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地叫声。吃一个吧!我犹豫不定地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个。三两口下去,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经不见了。又走了一会,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的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娘平时不是都把好东西让给我和妹妹吗?于是……

    ⑥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娘笑了笑,没吭声。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三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⑦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来了!你看嘛——”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竟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热腾腾的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⑧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⑨那天晌午,娘把馒头分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百感交集,哇的一声哭了。

    ⑩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1. (1)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苦涩      清贫      慌乱      幸福

    2. (2) 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中,“妹妹笑了”是因为, “娘也笑了”是因为
    3. (3) 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词语,按顺序填在横线上。

      →犹豫不定→→慌乱→

    4. (4) 结合文章,说说“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5. (5)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写一写。
  • 1. (2024一下·榕城期中) 读一读,做一做。

    金色的秋天

    秋风阵阵吹,白云朵朵飘,天气一天天转凉。

    一片片树叶在风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有红的,有黄的,还有半黄半绿的。它们飞啊,飘啊,纷纷向树妈妈告别。

    1. (1) 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 (2) 树叶像什么?请把相关句子找出来。
    3. (3) 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请把相关词语找出来。
  • 1. (2024四下·新会期中) 课外阅读。

    母亲的诗

    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当我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大树,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我背上书包去上学。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我赶紧把门关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多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的一声,打开房门,说:“走,我们一起上学去!”

    ③踏着堆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都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的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雨雪。

    ⑤岁月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

    ⑥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似乎厚密得透不进一丝风,连那些星星也像是对我眨着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

    ⑦母亲从里屋出来,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的一声,打开房门,说:“走,我们看星星去!”

    ⑧坐在院子里,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⑨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 (1) 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属于描写,写出了天气的,这样写的目的是
    2. (2) 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母亲在哪两种情况下吟出了诗句。
    3. (3) 对母亲的两首小诗,理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4. (4) 从母亲的小诗里“我”得到了什么力量?
    5. (5) 母亲的小诗很有特点,请你仿照着“( )把( )的门推开了”的句式,写四行句子,连缀成一首小诗。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