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西峡模拟)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 大雪深数尺 ,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也。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

    (摘选自王安石《答曾子固书》)

    【注释】①某:作者自称。

    1.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中有足乐者

      语境推断法: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⑵余得遍观群书

      查阅词典法:①依照②顺应③原因④于是,就

      填序号

      ⑶同舍生皆绮绣

      成语印证法:枷戴锁

      ⑷至《难经》《素问》《本草》小说

      课内迁移法:今生学于太学

    2. (2) 把甲文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 (3)  阅读甲文第②段,分析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 (4) 联系甲文和乙文的内容,宋濂和王安石在读书上有何共同之处?并探究王安石在读经中“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的主要原因。
  • 1. (2024·临颍模拟)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①十年春,齐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 ,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逐之。”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 (2)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 (3) 选文中的曹刿与鲁庄公形象鲜明,特征明显。如果跨越时空,你愿意和谁做朋友?请阐述理由。
    4. (4) 曹刿认为“民从”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内容分析其是运用何种手法来说明“民从”的重要性的?

      【链接材料】

      白公胜得荆国,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不能予人,不若焚之。”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日而禽白公。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有删改。)

      【注释】①府库:指收藏财物和兵器的地方。②大府: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③高库:国家收藏兵器的地方。

  • 1. (2024·开福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 抚节悲歌 ,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

    【乙】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 , 使门人往,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选自冯梦龙《砚眼》,有删改)

    【注释】①讴:徒歌(无伴奏)歌唱。这里指唱歌。②郊衢(qú):郊外的大道边。③悲歌:慷慨悲壮的歌。④邸:官办的旅馆。⑤鸲(qú)鹆(yù):鸟名,俗称八哥。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4. (4) 请结合【甲】【乙】两文和链接材料,说说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正确的学习观。

      【链接材料】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 1. (2024·杭州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奏请增修水利书

    臣闻国之本在农,农之本在水。水者,生命之源,农事所赖。今岁旱魃为虐,江河枯竭,禾苗枯槁,民不聊生。臣窃以为,当此之时,非增修水利,无以济其困。

    夫水利者,非一日之功,须经年累月,方能成其大用。然昔日之水利设施,或年久失修,或设计不周,致使灌溉不畅,水患频生。今欲增修水利,必先察其地形,观其水势,因地制宜,方能事半功倍。

    臣建议,一者,当修缮旧有之水利设施,补其不足,去其弊病;二者,于适当之地,新开渠道,引江河之水以灌农田;三者,设专人管理水利,以防损坏,并教民使用之法。如此,则水利大兴,农田得润,民安物阜,国祚可长。

    望陛下采纳臣言,速下诏旨,令有司施行。臣不胜感激,谨此奏闻。

    1. (1) 选择义项;文中“臣闻国之本在农”的“本”字,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A. 树根

      B. 基础

      C. 重要

      D. 原本 

    2. (2) 划分朗读节奏并说明理由;请在“臣窃以为,当此之时,非增修水利,无以济其困”加粗一句中划分朗读节奏,并说明理由。 
    3. (3) 虚词分析;分析“夫水利者,非一日之功”中“者”的用法及作用。
    4. (4) 鉴赏分析;从文章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三个方面鉴赏本文。
  • 1. (2024·婺城模拟) 【任务二】拓展古诗文

    材料一: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注释】①陆九渊:抚州金溪人,字子静,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②慌忙:匆匆忙忙,急于求成。③涵泳:边吟诵边思考,慢慢琢磨消化。④权:暂且。⑤切身:对己有关系之处。

    材料二:

    好书三病

    明·谢肇淛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为架上美观,牙签锦轴 , 装潢衒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 , 徒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一,博学多识,矻矻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 , 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 , 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选自《五杂俎》)

    【注释】①谢肇淛(1567—1624):字在行,明代文学家、藏书家。②牙签锦轴:用象牙做的书签,用丝绸装裱的轴。③骊牝:指外表。骊,黑色;牝,公马。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④涴:玷污,弄脏。⑤矻矻(kū kū):勤奋不懈的样子。⑥慧根:本佛家语,指人天赋的聪明才智。⑦运:运用。⑧觚:古代写字用的木板,这里指书的内容。⑨均:形容恰当。

    1. (1) 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徒:        ②谓:        ③好:

    2. (2) 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广 收 远 括 毕 尽 心 力 但 图 多 蓄 不 事 讨 论

    3. (3) 两则材料中作者都提到了读书中的不好习惯,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4. (4) 结合两则材料,联系《论语》内容,请你说说古代文人在读书中寄托着哪些情怀?

      链接材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1. (2024·义乌模拟) 任务二:析古人晚上不眠之因

    【甲】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唐·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选自《李白集校注》)

    【注释】①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二十七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来到安陆,与堂弟们在春夜宴饮赋诗,并为之作此序文。②有以:有原因。③召:召唤,引申为吸引。④大块:大地,大自然。

    【乙】岁暮归南山

    唐·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岁除 ,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后为朝廷的别称。②青阳:指春天。③逼:催迫。④岁除:年终。⑤虚:空寂。

    1. (1) 用“/”为甲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幽 赏 未 已 高 谈 转 清 开 琼 筵 以 坐 花 飞 羽 觞 而 醉 月

    2. (2) 揣摩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完成填空。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惠连”与下文的“康乐”对应,都运用了①。“康乐”是②(人名),由此可知“惠连”也是一个人名,借指③的人。

    3. (3) 甲文和乙诗中作者“不眠”的原因是不同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 (4) 填写下列表格,完成“何以不眠”分类梳理。

      原因

      内容

      忧思不眠

      ①悠哉悠哉,。(《关雎·诗经》)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世乱难眠

      ③自经丧乱少睡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因景忘眠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⑦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5. (5) 综合对甲文、乙诗和表格内容的理解,探究古人“不眠”行为的思想内涵。
  • 1. (2024·金东模拟)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和桃源诗序

    苏轼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注释]:①醯(xī):醋。

    1. (1)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括号内。(选三处,填序号)(    )

      而溪中A多枸杞B根C如龙蛇D饮其水E故F寿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把画横线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4. (4) 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 1. (2024七下·永康期中) 阅读《卖蒜老叟》,完成下面小题。

    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

    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 , 走告杨。【1】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 , 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 , 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券【2】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央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____。【3】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叟:指年老男子,老头。②堵:墙。③揶揄:嘲笑。④大骇:十分惊讶。⑤许:左右。⑥垂死之年:临近死亡。⑦立誓券:立下发誓的契约。⑧养息:将养身体,休息。⑨卒:最终。

    1. (1) 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课内迁移法

      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⑴旁而揶揄之

      字典查阅法

      解释:①精心;②精神;③精通;④精华

      于拳勇(填序号)

      成语联想法

      不疾不

      徐徐负蒜而归

      字体溯源法

      “走”的甲骨文字形 , 像一个人摆动双臂、迈开大步奔跑

      ⑷众大骇,告杨

    2. (2) 小语和小文共同制作了“互动手札”,请同学们帮助他们一起完成。

      互动手札

      【揶揄】示例:噢哟!这点本领也值得如此嘚瑟哩!

      【A】曰

      【笑】

      【大怒】

      (B)

      【傲】曰

      【愈怒骂】

      ⑴摘录文中关键字,完善【C】【D】【E】处情节

      ⑵参考示例,揣摩(B)处人物心理

      ⑶在【A】处添加一个修饰语气的词语,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3. (3) 故事结尾没有交代围观群众的表现,请联系划线【1】【2】句,在【3】处用第三人称想象并描绘群众表现。
    4. (4) 综合研读,你做完了2-3题的阅读后,发现读出人物形象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写出两点即可)
  • 1. (2024七下·义乌期中) 古诗文阅读(15分)

    甘凤池传

    甘凤池,江南江宁人。少以勇闻。康熙中,客京师贵邸。力士张大义者慕其名,自济南来见。酒酣,命与凤池角,凤池 , 固强之。大义身长八尺余,胫力强大,以铁裹拇 , 腾跃若风雨之至。凤池却立倚柱,俟其来,承以手,大义大呼仆。血满靴,解视,拇尽嵌铁中。即墨马玉麟,长躯大腹,以帛约身,缘墙升木,捷于猱。客扬州巨贾家,凤池后至,居其上。玉麟不平,与角技,终日无胜负。凤池曰:"此劲敌,非张大义比!"明日又角,数蹈其瑕,玉麟直前擒凤池,以骈指之,玉麟仆地,惭遁。凤池语人曰:“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释】:①贵邸:指王侯宅第。 ②拇:这里指脚趾。 ③即墨:地名。 ④猱:猿猴类动物。

    1. (1) 运用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

      示例

      释义

      凤池

      课内迁移法

      以军中多务

      凤池语人曰

      射于家圃

      以驻指

      查阅字典法

      A.拒绝,推辞;B。退;C。除,消除。

      (填字母)

      腾跃若风雨之

      联系成语法

      疾风

    2. (2) 用“/”给划线句断句。(限2处)

      吾力不逾中人所以能胜人者善借其力以制之耳

    3.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玉麟不平,与角技,终日无胜负。

    4. (4) 本文尾句中的“耳”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中的“尔”表达的情感相同吗?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5. (5) 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1号挑战者:张大义

      从“①(填文中句子)”看出张大义②的特点。

      ③本文写了两场结局相同的对决,是否多余?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2号挑战者:马玉麟

      从“缘墙升木,捷于猱”看出马玉麟敏捷的特点。

  • 1. (2024七下·鄞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奥对曰:“午也可。”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书》曰:“不偏不党 , 王道荡荡。”祁奚之谓也。外举不避仇雠 , 内举不回亲戚,可谓至公矣。唯善故能举其类。《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选自《新序》)

    【注释】①大夫:古代宜职。②嗣:继承。③解狐:晋国的大夫。④午:祁午,祁奚的儿子。⑤党:偏私。⑥荡荡:平坦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公正无私。⑦雠(chóu):同“仇”,仇敌。

    1. (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

    2.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之久而不去②康肃笑而

      ③孰可以国尉善故能举其类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②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可谓至公矣。

    4. (4) 卖油翁和祁奚都是有大智慧的人,请结合文本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分别学到了什么。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