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岳池模拟) 记叙文阅读

    冬天里的生灵

    ①冬天的风仿佛一道魔咒,吹起时,天空变得灰暗。当它强劲地扫过江淮丘陵时,童年的我眼中曾经活泼的生灵,顿时蔫了下去。飞翔的鸟,飞着飞着,突然往下掉,接近地面时再飞上去,让人心中感觉好一阵惊险。

    ②草与叶开始枯黄衰败,枯草在风的缠绕中呜咽,枯叶沙沙地撤退。家禽与家畜们不再远足,它们尽可能地贴近灶火,暖和身子。

    ③再冷的天,我们也得吸着鼻涕上学。风从教室窗户上破塑料纸的缝隙里进来,来一阵,我们一阵脖子,哆嗦一阵身体。有一天,老师看着我们,久久地看着,很认真的样子,突然大笑起来,他说:“怎么一到冬天,我看你们都像‘傻子’?”“哄”的一下,全班跟着笑起来。下课找个坑洼照照,果然,脸庞冻僵,毛发耸起,呆头木脑,像个“傻子”。冬天里,我们犯了错,老师不再用尺子打掌心,他说,冬天孩子们哭起来的样子怪可怜的。

    ④天晴的时候,暖阳像刚出炉的蛋糕一样诱人。有一两只土蜂在土墙的缝隙间往来穿梭,嗡嗡鸣叫。父亲搬一把藤椅坐在院中,院里有株蜡梅花吐着芬芳。他教我背两句诗,一句是“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他说你看冬日里的动物,天晴了沙鸥跳舞跳得很开心,逆风一吹雁阵就溃不成军了。另一句是“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他说这是写静物,天晴了,一条藤上的雪化了,露出了新绿,抬眼看远处万点雪峰也露出了峰顶。诗中,冬天里的生灵,可怜又可爱,显然父亲很欣赏这两句诗。

    ⑤而当时,万籁俱静,风过小院,轻叩柴门,黄犬卧地,父亲随手翻书,我和妹妹在院里的腐土中挖蚯蚓。不远处,溪流在冰层下流过……

    ⑥阴云在西边翻腾时,天空仿佛写满不祥的预言。人和畜纷纷收拢在家中,青瓦铺就的屋顶,成了冬天各种生灵的庇护。阴沉的天色渗透到人的内心:严寒会来,大雪会来,或许会缺衣少食,会不会还有更多无法预知的灾难和不幸呢?冬天,人的心灵变得脆弱敏感,但也更善良,更多流露出对同类和异类的爱。

    ⑦有一年冬天,我顺着梯子掏了屋檐下的一窝麻雀。五只未长毛的小麻雀,像一群襁褓里的婴儿。第二天早晨,父亲对我说:“昨天晚上老麻雀叫了一夜,我猜就是你掏了它们的窝!”

    ⑧父亲脾气暴躁,发怒时很吓人。我从灶门口端出一只鞋盒,鞋盒里垫满了那年我家打被絮剩下的新棉花,这群“黄口小儿”伏在云朵一样的棉花上哼哼唧唧,仿佛在向我父亲哭诉。父亲照例发了脾气,我也斗胆抗争。父亲让我把它们全送回去,我说如果那样我就不再上学了。

    ⑨我和父亲都是同样的犟脾气,父亲知道这一点。僵持了一会儿,父亲做了让步。他说他会折纸鸽子,作为补偿,他折纸鸽子给我玩。纸鸽子好玩啊,拉它的尾部,它的头就向下啄,翅膀就扇起来……这个平日里不苟言笑的冷面男人,说着说着,突然出人意料地俯下身子,嘴里咕咕地叫着,扇动两只胳膊就在屋里“飞”了一圈又一圈。他的“变态”在于引我上钩,以期协议的达成。我已经乐不可支。

    ⑩中午时分,父亲并没有折出纸鸽子,而练习本被撕掉了整整一本。他怔怔地坐在椅子上。突然他双目一亮,想起自己童年时的一个伙伴会折这玩意儿。而那个伙伴却住在十几里外的山里。

    ⑪大雪盖了下来。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傍晚,母亲望着白茫茫的一片天,说:“为了你的纸鸽子,你父亲看来要被困在山里了。”说话间,父亲已抬脚进门。只见他成了雪人,眉毛上也是雪。他跺跺脚,雪簌簌地顺着他的黑大衣落了一地。

    ⑫他呵呵地笑着,从口袋里掏出纸鸽子。纸鸽子有点潮湿,但拉一拉它的尾部,头和翅膀还能动……

    1. (1) 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与父亲相关的几件事,请阅读全文,将下列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②→父亲答应为“我”折纸鸽子玩作为补偿→③

    2. (2) 阅读文章,品味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风从教室窗户上破塑料纸的缝隙里钻进来,来一阵,我们缩一阵脖子,哆嗦一阵身体。

    3. (3) 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4)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5. (5) 作者曾说“此文为纪念我父亲而作”,文章题目为什么不取为“纪念我的父亲”,而是“冬天的生灵”?
  • 1. (2024·楚雄模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悬崖上的少年

    胡宝林

    ①站在我家门前,就可看见南山。南山峰峦层叠,常常隐约在云雾里。

    ②12岁那年四月的一天,我走了十多里山路去南山里挦(xián,撕,取,拔,拉)韭菜,已经到半下午,鎏笼(pàn lóng)里依然只有细细一撮,心里有些焦急。

    ③我朝西面看了看,几十丈高的悬崖从河底一直矗立到白云下,一绺溪瀑,从上面跌宕流下。悬崖上部有一处缓坡,绿绿的,是不是韭菜?

    ④悬崖似乎不宽,两边是荆棘簇拥的杂木林。我顺着一边山坡往上爬,爬了一个多小时,佔计接近悬崖顶了,拨开荆棘钻进杂木林。杂木林里,埋藏着几段巨石。在巨石之上,我发现了几簇韭菜,瘦瘦的,却让人心生希望。

    ⑤我踩着杂草,绕到巨石上,将那几簇细韭菜一根一根挦了,放到繁笼里,又在树林里爬上爬下继续寻找。

    ⑥从几十丈高的悬崖往下看,就仿佛直直立在天地之间,人有些头晕。往上看,一块突出的巨大的岩石挑着水流跌下,头顶是白云蓝天。在十几米远处的上方,崖石有些微凹平缓,上面蓄了些土,土上长着一丛丛茂密的绿叶子。我分辨了半天,是韭菜!水流是从另一边流下去的,这边没有水。我望着悬崖,对于韭菜的渴望终于占了上风。我脱掉布鞋,光着脚,手指抠着石头,脚趾紧紧抠着石头上些微的突起,一步一步,往斜上方爬去。在巨大的石崖上,我像一只蚂蚁一样,往前缓缓挪动,终于爬到了缓坡处。

    ⑦我侧身坐下,悬崖下深深的沟谷在眼前一晃,顿时心生惊诧,赶紧回身。这丛绿叶中,叶片大的是石蒜,还有一片韭菜。这片韭菜长在土苔藓上,像蒜苗一样,绿森森的,叶宽膘厚又修长,密密麻麻。

    ⑧像发现宝藏一样,我趴跪在地,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捏住一根韭菜根部,轻轻提撅,“咯吱”,

    韭菜就断了,又滑润又干脆,鲜嫩的汁液染湿了我的手指。“咯吱”“咯吱”,韭菜在我指头间断裂的声音,在我意识深处回响,瀑布的流荡声仿佛不存在了。终于,我将韭菜捋完了。

    ⑨悬崖上不敢久留,回!

    ⑩此时,我才意识到,比爬上来更难的是退下去。上的时候,身体平衡,还能抬头看路;退的时候,整个身体似乎往下掉,又不敢朝下看,只能摸索着退。

    ⑪我探出脚去,把身体慢慢交给腿脚,让自己落在了崖壁上。我的脚趾依然紧抠崖壁,但脚心刚踩了泥土,有些滑。手指紧抠着石壁上的小突起,但手心出汗,手指抠不紧。我缓缓地,一点一点移动脚、腿、腰、肩、手、头,感觉自己就像一张皮影贴在石崖上,一阵风吹来就会被轻轻吹走。

    ⑫我觉得身躯慢慢变得酥软了,脊背上冒出了汗,额头上也冒出了汗。我甚至后悔了,如果掉下去怎么办?我想到了父亲、母亲,想到了课本里写的总在危急时刻出现的英雄,想到了救援飞机。头顶是蓝天白云,我渴望变成一只燕子,一朵白云……

    ⑬就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内心的另一种渴望、另一种声音——带着美好的想象,在内心生长并越来越大:不要想,走!你会走过去!你走过了那么多难走的路呢!

    ⑭我冷静下来,把自己整个交给下意识,一点一点,一点一点移动脚、腿、腰、肩。不知道过了多久,仿佛一个世纪,当杂草出现在身侧,我一脚踏到树林边缘,身体终于离开崖壁时,我猛地坐在了草地上,大脑一片空白……

    ⑮太阳落山,树林笼在阴影里。走过沟底的石桥,我回头望去,悬崖像直立的一道铜墙铁壁,挂着瀑布流泻,长韭菜的地方,像生在云雾里,深深的恐惧如水涌来……

    ⑯回到家,我择了一大把韭菜,母亲炒了,山韭菜耐炒,有种特别清新的香味。

    ⑰晚上九点时,院里传来“咚”的一声,一根松木檩,扔在了院里。父亲从南山林场扛木头回来了。他拉过凳子一屁股坐上,凳子咯吱了一下。父亲古铜色的脸庞上全是汗水,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他的胳膊上一绺一绺是荆棘划出的血道,一根手指上还缠着胶布。母亲端来一碗水,父亲一口气喝完。母亲问,疼不疼?父亲满不在乎地说,没啥。

    ⑱父亲每天早晨五点多出门,走几十里山路,在南山主梁下村里林场的松木沟里,将树伐倒、蜕皮、火燎,然后一步步扛到梁上,办手续,再走几十里山路回来的。这根檩条明早交到村委会,能换回五块钱。家里花钱的地方多,他就选收入高但又最粗重最费力气的檩条来扛。

    ⑲吃搅团时,父亲把一筷头韭菜,塞进嘴里嚼了下,对我笑了,目光里有一种暖意。

    ⑳父亲没有问我韭菜从哪里来,我也没有问父亲松木檩从哪里米。

    ㉑我们用被荆棘划出道道血痕的手臂端起饭碗时,大山在家南面的不远处矗立着,照旧沉默不语。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1. (1) 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地点

      事件

      “我”的心情

      南山

      “我”的鎏笼里依然只有细细一撮韭菜

      有些焦急

      在巨石之上

      心生希望

      一块突出的岩石的上方

      “我”辨认出一片密密麻麻的韭菜

      沟底石桥

      “我”回望悬崖

      深深的恐惧

    2. (2)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简要分析第⑥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我脱掉布鞋,光着脚,手指着石头,脚趾紧紧着石头上些微的突起,一步一步,往斜上方爬去。

      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⑪段画线句子。

      我缓缓地,一点一点移动脚、腿、腰、肩、手、头,感觉自己就像一张皮影贴在石崖上,一阵风吹来就会被轻轻吹走。

    3. (3)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⑱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4. (4) 我们学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也讲述了一个少年爬悬崖的故事,这个故事与本文中“我”爬悬崖的故事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完成下表。

      篇目

      目的

      解决方式

      启示

      《走一步,再走一步》

      “我”不想当胆小鬼,“我”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勇敢。

      “我”在父亲的指引和鼓励下爬下悬崖。

      《悬崖上的少年》

  • 1. (2024七下·港南期中)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①《2018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在睡眼质量欠佳的人群中,普遍有一定程度的“入睡困难”。约有四分之三的人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在凌晨1点后入睡,晚睡晚起的“猫头鹰型”和晚睡早起的“蜂鸟型”作息占到六成以上,仅有17.5%的人能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

    ②现代人睡眠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来自工作压力和电子产品两方面。近日,一篇名为《每天2点睡觉,37岁年轻父亲查出胃癌晚期》的文章引起人们关注。主人公刘凌峰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业务多、压力大,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两点之后才睡觉,最拼的一次是连续工作了70个小时没有合过眼。像他这样熬夜晚睡的人在全球范围内都较为普遍。另外,睡眠质量差的人,有许多都是电子产品的重度依赖者。互联网从业者睡眠质量普遍较差,自媒体人和程序员是失眠最严重的人群,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和广告人的睡眠质量也普遍较差。同时,有四分之一的人失眠是因为玩手机。

    【材料二】

    ①一般来说,每天睡眠时间:学龄儿童约10小时,成年人约8小时,老年人5~6小时。当然,这只是一个平均数。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这与人的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等许多因素有关,也与人的睡眠习惯有关系。此外,睡眠质量并不是完全取决于睡眠的时间,也要看整个睡眠中深睡眠时间的长短。

    ②一个睡眠周期由四个部分组成,清醒—浅睡眠—深睡眠—做梦,时间是1.5-2小时。四个部分周而复始,每个晚上4~6个周期,所以说每个人都会做梦的。如果你做梦时正处于浅睡眠阶段,醒后会清晰记得自己的梦境。

    【材料三】

    ①睡眠不足会影响容颜。在睡眠不足时,体内会释放出更多的应激激素——皮质醇。过量的皮质醇会分解皮胶中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变得粗糙且缺乏弹性。睡眠不足还会损害人的注意力。据统计,因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数的20%左右,重特大伤亡事故中约40%是疲劳驾驶造成的。有专家称,“睡眠不足,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道路安全问题”。

    ②研究证明,长期失眠会导致认知功能衰退、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免疫系统衰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险增加,甚至提升乳腺癌、胃癌、结肠癌的风险。

    ③对青少年来说,睡眠严重不足会造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生长发育,会降低记忆的储存、重组和整合能力,容易造成学习能力降低。

    ④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强调:“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保护脑种经细胞功能;帮助体力、脑力恢复。”可见睡眠已成为人类健康生活的试金石。赵谋明教授研究发现:人体睡眠与体内的酪蛋白钛及维生素B2等物质有关,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合理膳食补充,同时一定量的运动,也能促成睡眠肽的分泌。这无疑给一些睡眠质量差的人群带来福音。

    1. (1) 下列关于【材料一】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3) 某班要举行“五项管理”之“睡眠管理”宣讲活动,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为保证同学们的睡眠质量,你会发出哪些好的倡议?
  • 1. (2024七下·港南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

    穿过岁月遇见你

    李良旭

    ①那年,我刚转到这所学校上中学。一个陌生的环境,使我心理一时感到很不适应,特别是我那带着浓重的乡下口音,一张口,就让我自惭形秽。一种自卑心理无形中显现出来,让我有一种挫败的感觉。

    ②一次,英语老师让我站起来读课文。我刚开口,立刻引起班上的同学哄堂大笑。我一下子窘得无地自容,刚刚燃烧起来的一点自信心,顷刻间被击得粉碎。我再也读不下去了,僵在那里。感到时间都凝固了,不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③突然,教室里响起一句悦耳的声音:“木子,你朗读得很清晰,我支持你!”这声音,在哄笑的课堂里,像吹来一缕和煦的春风,在教室里回荡。

    ④我惊讶地循声望去,只见是她端坐在座位上,一双清澈的眼睛,分外明亮。她叫什么名字我还不知道,更重要的是,当时,在众目睽睽之下,她为我说话,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我内心感动不已。

    ⑤她的那句话,仿佛是一枚炸弹爆炸,班上顿时鸦雀无声,面对投来的那么多疑惑的目光,她一脸平静地望着老师,仿佛把问题抛给了老师,让老师来做个解答。

    ⑥面对班上发生的炸堂现象,正感到束手无策的老师,仿佛也有了一个力量的支撑,她严肃地对同学说道:“张影同学说得对,刚才木子同学朗读得很好,请木子同学继续朗读下去!”我这才知道,她叫张影,这个名字,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心里似乎有了一股力量在支撑着,刚刚熄灭下去的一丝火焰,又重新燃烧起来了。我清了清嗓子又重新开始朗读起来。这次,班上再也没有同学哄笑了,相反,教室里却有种出奇的安静,我的那浓重乡音,在教室里回荡。

    ⑦从此,再也没有同学嘲笑我那浓重的乡下口音了,我也敢和同学们大声说话了,脸上荡漾着挥之不去的自信。

    ⑧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一直到高考结束,我始终没能和她说过一句话,但在心里,我一直想对她说一句话,但因为矜持和内敛,我没有能够跨过这一步。

    ⑨几年后,我终于打破沉默,开始向同学们打听张影的下落,可是几乎没有人知道她现在在哪里。有同学告诉我她家过去住的地方,我利用假期,专程前往,可眼前看到的只剩一片拆迁工地。

    ⑩30多年过去了,无论生活发生何种改变,我一直记得那节课上的情景。我常常穿过岁月遇见你,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张影,谢谢你!你的那句‘木子,你朗读的很清晰,我支持你’这句话,可以说是改变了我一生。几十年来,每当想起这句话,就给了我无穷的力量和信心,还有什么比‘我支持你’更令人鼓舞呢!”

    ⑪那是留给我们青涩年华的一段故事。那段故事,虽然波澜不惊,但在我心里却留下来了最唯美的回忆。

    ⑫穿过岁月遇见你。那堂课上你的清亮的声音,又再次在我的耳边响起。一切都仿佛如昨,历历在目……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 (1) 根据选文内容,按提示完成下表。

      主要情节

      我的心理

      “我”在英语课上朗读课文,引起同学哄堂大笑

      难堪

      “我”听到支持“我”的声音突然响起

      “我”想到张影在众目睽睽之下为“我”说话

      听了老师对张影话语的肯定,同学们再也没有嘲笑我

    2. (2)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再也读不下去了,在那里,感到时间都凝固了,不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3. (3) 小强同学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对张影同学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以下几个选项与张影同学的形象最不符合的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
    4. (4) 和谐中学校刊《只此青绿》准备转载《穿过岁月遇见你》这篇文章,请你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角度为本文写一段推荐语。
  • 1. (2024七下·港南期中) 文言文阅读Ⅰ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谈谈你对诗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着云鬓,对镜帖花黄”的理解
  • 1. (2024七下·防城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父亲陪伴的那个夏天

    胡炎

    ①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长的一个夏天。

    ②我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仅高出本科录取线3分,稍有闪失就会名落孙山。我的忐忑在暑热里不断发酵,我开始失眠,一点儿胃口也没有。不久,我就瘦得皮包骨头了。

    ③父亲长年在外,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陪爸爸到乡下转转吧。”父亲说。我不大情愿,但又不愿让父亲失望。我们骑着车,穿过郊区,一直到了县城。

    ④父亲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气,总骑在我前面。后来,我们到了一条河边。说是河,水却枯了,裸露的河床是一片开阔的沙滩。对岸一片树林,蓊蓊郁郁的。父亲说:“咱们到那儿乘凉。”沙子被日头烤得炭一样烫,脚刚踏上去,就被烫得跳起来。

    ⑤我唏嘘着,下意识地调转车头。父亲说:“都大男子汉了,还那么娇气?”说着,自顾自在前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我无奈地跟随,脚上的感觉渐渐只剩下了热。半个小时后,父亲上了岸,向我招手,给我加油。我也上岸了,一瞬间,我有点想哭。

    ⑥树林的确是个好地方,而且有风把疲惫一点点地舔了去。坐下来伸出双脚,才知父亲和我都有了轻微的灼伤。父亲说这算个什么呀,他小时候天天就这样光脚跑。但是他还是掐了一些草,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过了一会儿,父亲变戏法似的从沙子里扒出一颗花生来。这是农民收割遗留下的。轻轻一嚼,由于沙子的烘烤,竟格外香甜。

    ⑦我们捡了截树枝不停地在沙土里翻拣着,找到了不少花生,品尝了一顿天然的美味。

    ⑧父亲说:“现在感觉怎样?”

    ⑨我笑了笑。我很久没有这么轻松地笑了。父亲说:“再难的事,一咬牙,也就挺过来了。”

    ⑩休息了一阵后,父亲还未尽兴。我们骑上车,又启程了。

    ⑪这次,我们进了一片农民收摘后的果林。父亲说:“这树上肯定还有果子,你能给爸爸摘一个解解渴吗?”我点点头。我很快发现一个果子,但长得很高。我爬到粗大的树杈上,再爬,树枝越来越细,我心里越来越虚。这时,父亲在下边叫我:“下来吃果子啦。”我循声望去,父亲的手里竟托着好几个果子!我爬下树,心灰又自惭。父亲拍拍我的头:“长果子的树不止一棵,总有适合你摘的,人活着,怎么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⑫我默然无语。

    ⑬第二天,父亲走了,我的心情却好了些。我开始冷静地想一些事情,比如落榜后该怎么走,理想的院校未录取该怎么办。我有了思路,心中渐渐踏实了。

    ⑭一段日子后,父亲又回来了。父亲拎着网,说:“咱们去河里捉鱼吧。”

    ⑮我们沿着过去经常捉鱼的河边走着。该下网了,可父亲说:“往上游走。”这是我极熟悉的一条河,却又是我极陌生的一条河。人工的防护堤没了,代之以古朴的桑树、老槐。水清得像空气一样透明,螃蟹在临水的洞口和水中的石块上悠然地爬行……

    ⑯我有些沉醉了。

    ⑰父亲说:“多走几里路,不一样了吧?”

    ⑱我使劲点头。忽然,父亲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递给我。

    ⑲我接过来,意外的惊喜让我一下子手足无措:我按第一志愿被录取了,幸运之神站在了我的身边!

    ⑳父亲说:“祝贺你,孩子!以后,还要走得再远一些,像这河,追求无止境啊。”

    (选自《意林原创版》,有删改)

    1. (1) 本文记叙了“那个夏天”“我”与父亲之间的三个片段,请参照示例概括出另外两个

      片段的内容。

       ②爬上果树摘果子 ③

    2. (2) 按要求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但是他还是掐了一些草,揉碎了敷在我的脚上。(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人工的防护堤没了,代之以古朴的桑树、老槐。水清得像空气一样透明,螃蟹在临水的洞口和水中的石块上悠然地爬行……(从环境描写的角度)

    3. (3) 父亲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4) 文中的父亲也是名不见经传的平凡人,但在那个夏天,父亲的话却让“我”备受启发。你是否也能感同身受?请找出任意一处父亲的关键句,谈谈你的收获。
  • 1. (2024七下·防城期中)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类大脑活动模式受到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生理方面,人类大脑活动模式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经验、营养、疾病等多种因素。例如,老年人的大脑活动模式与年轻人不同,其电化学反应速度减缓,但在高负荷任务执行时更具有稳定性。环境方面,环境因素对大脑活动的影响较大,特别是视觉和听觉刺激对大脑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美景、颜色、音乐等环境因素都会对大脑活动产生影响。认知方面,人类大脑活动特别强调认知过程的影响,认知过程的质量和速度直接影响了大脑活动的模式和表现。缺乏创造力、记忆力差等因素都会对大脑活动模式产生负面影响。

    【材料二】

    “人的脑子用多了,会死掉许多脑细胞。”“人脑用多了会笨。”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道理的。

    事实上,人的肌体的各个部位,几乎都是越用越健康,脑子也是一样。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数据。经科学家研究证明 , 人的大脑皮层大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有人计算过,如果一个人活到100岁,经常运用的脑神经细胞只不过10多亿个而已,还有80%~90%的脑神经细胞没动用。所以,根本不会有什么“脑子用多会笨”的事情。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规律。人的机体,用则灵,不用则衰。脑子用得勤的人,肯定聪明。因为这些勤于用脑的人,脑血管经常处于舒展的状态,脑神经细胞会得到很好的保养,从而使大脑更加发达:避免了大脑的早衰。相反,那些懒于用脑思考的人,由于大脑受到的信息刺激比较少,甚至没有,大脑很可能就会早衰。这跟一架机器一样,搁在那里不用就要生锈,经常运转就很润滑。国外就有过这样的研究,科学家观察了一定数量的20~70岁的人,发现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到了60岁时仍能保持敏捷的思维能力,而在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懒人当中,大脑早衰者的比例大大高于前者。

    除懂得脑子多用只会聪明不会笨的道理以外,我们还应该了解“多用脑,可防老”的道理。这对老年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常说,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如果大脑迟钝了,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当然也不会旺盛。所以,保持大脑的活力,就能促进其他机体、器官保持活力,大脑如早衰,也会影响其他机体、器官的早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往往是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老年人保持勤于用脑的好习惯,就会有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使自己的生活、精神充满活力。

    【材料三】

    大脑活力影响因素表

    措施

    活力增强值(%)

    食用低血糖指数的食物

    85

    有氧运动

    75

    双语

    70

    听音乐

    60

    1. (1) 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材料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3)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打算如何让自己的大脑保持活力。
  • 1. (2024·岳阳模拟) 文学类文本阅读

    插秧

    ①陕南多梯田。旱地多分布在阳坡的山山峁峁,水田则依山势横卧在沟旁。山溪水浸泡出红砂糖般绵软细腻的泥土,一簇一簇的汗珠、露珠和水珠滴进去,入秋后就变成了沉甸甸的稻穗。

    ②过了雨水节气,春耕的第一犁往往从水田开始。些许潮湿的泥土,散发着浓郁的泥腥味,这是生着肥膘的好田独有的气息。

    ③水田需要水养。深耕过后,农人从沟渠边,将哗哗流淌的纯银水花赶进田里,如赶着一群引颈高歌的大白鹅。水中的泥土好似鼓起腮的鱼儿、开始春天的第一口深呼吸咕嘟咕嘟泛起水泡。

    ④这头的水田被溪水泡着,被和煦的春光暖着,那边已经开始忙着将晾晒干燥的谷种簸去杂质和秕谷,精选出最饱满的谷粒准备催芽。

    ⑤清冽的山泉水,先冲、再沟、后泡。等到谷壳彻底软化,巧手的农妇小心翼翼地将其用细纱布包裹起来,装进透气的竹篾筐、放在屋外的干燥处,盖上阳光的被面。三五天时间,半湿半干的谷种,在半睡半醒中萌出新芽。

    ⑥在水田的正中,农人用新泥为这些初生的稻芽建造出新居——一个三五平方米的长方形簇格、铺上清水的床单、平整熨帖。清明前后,谷种如雨滴般从农人的手中均匀地洒落,在泥水的襁褓里完成由芽到叶的成长。陪伴它们的,是春天的蛙鸣和一群油滑光亮的蝌蚪。

    ⑦节气到了谷雨,春天和夏天隔空有了第一次握手。草木葱茏,雨水充沛,正是插秧的好时节。

    ⑧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插秧是继春耕春播之后最盛大的农事。早上日头刚升起来,男劳力在田坎上脱鞋脱袜,挽起裤腿,进入水田将秧苗连根拔出,用清水淘去根部的泥浆扎成茶杯粗细的小捆。待到秧苗全部移除,再将水田耘耥成平整的镜面。

    ⑨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晌午了。日头已经将水田暖热乎了,正适合下田插秧。村里的男人们排成一排,左手握着苗捆,右手食指和拇指从中分出三两根,捏紧苗身,用手指的力量将根须直接送进油汪汪的泥水里。第一行秧苗笔直地立起身子,苗距齐整,不用比画,庄稼人的眼比尺子更精准。从田里拔出沾满泥水的腿脚,后退一步,紧接着,是第二行、第三行,刚刚还是一汪泥水的田逐渐有了满眼新绿。

    ⑩头顶是蓝天白云,眼前是晃动的水面。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能感受到苗的悠悠息。说着,笑着,憧憬着,水田里满是庄稼人朴实的想象,满是鸟语和蛙鸣。

    ⑪当西山的夕阳将一抹红晕洒在水面,微热的山风轻轻拂过,每一林秧苗都在草木和溪流的掌声中抬头挺胸。它们向面前的庄稼人深鞠躬,向它们扎根的水田深鞠躬,也向远山近水深鞠躬。它们轻盈的身姿倒映在水中,好似春天的水田生长出的新羽。

    ⑫入夜,八仙桌上已经摆上酒菜,劳累了一天的庄稼人围坐在一起,不醉不归。他们齐刷刷将酒杯举起,高过头顶,高过浓浓的夜色,为新栽的禾苗祈祷风调雨顺,也为大地粮仓祈祷五谷丰登。

    ⑬离他们不远处,稻田里的夜宴刚刚开始。禾苗和庄稼汉一样,开怀畅饮山溪清流。一群小青蛙第一次打开嗓子唱响丰年之歌。这一刻,大地、庄稼和农人,在茫茫夜色里紧紧拥抱在一起。

    (文/吴昌勇,选自2024年03月16日《人民日报》第08版)

    1. (1) 文章围绕插秧,详细叙写了庄稼人做的事。请结合全文内容,用四字短语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节点

      庄稼人做的事

      过了雨水

      深犁水田——①选种催芽——②

      清明前后

      谷雨

      下田插秧

    2. (2) 做批注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请你从第③、第四、第1段画横线的句子中选择一句,自选角度进行批注。

      ①水中的泥土好似鼓起腮的鱼儿,开始春天的第一口深呼吸,咕嘟咕嘟泛起水泡。

      ②波光里,满是泥水、汗水的脸,能感受到秧苗的悠悠鼻息。

      ③它们轻盈的身姿倒映在水中,好似春天的水田生长出的新羽。

    3. (3) 有评论者认为,吴昌勇先生的散文作品,每一篇章都充盈着对养育他的每一寸泥土的娟娟情愫,对家乡父老的拳拳情怀。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
    4. (4) 随着机械化大生产时代的到来,青少年的劳动意识日渐淡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读完本文,你有哪些新的认识?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收获。
  • 1. (2024·贵港模拟)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和分析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俗话说: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山。但说客家人居住的海岛,人们或许闻之甚少。而在广西北海,便有一个客家人聚居的美丽海岛——涠洲岛。

    ②涠洲岛位于北部湾海域,南望海南岛,北靠北海港码头,东邻雷州半岛,西近越南.涠洲即水围之洲,意为海水包围的陆地。它是一万多年前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面积26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79米.有环岛公路直通景点、村庄、港口。岛上住有2000多户人家,1.6万多人口,大部分是客家人。据说是四五百年前与新会、四会①当地人发生械斗,后迁徙上岛。客家乡音浓厚,似广东惠州一带的客家话。

    ③涠洲岛上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雨量1863毫米,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明朝大戏剧家汤显祖曾游于此,写下“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的名句。故素有“大蓬莱”仙岛之称,也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④踏上这座火山岛,撞入眼帘的是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以及火山熔岩景观:猪仔岭憨态可掬,鳄鱼石栩栩如生,滴水岩泉水叮咚,红色火山岩好像刚刚喷发过……岛上绿荫掩映,陡壁幽洞,怪礁奇岩,黄沙碧浪,景物奇美。岛上景点众多,有滴水屏、仙人洞、珊瑚滩、天主教堂等。岛上还建有各种娱乐设施,是海岛探幽、海上垂钓、浴海拾贝、潜水探奇的极好去处。

    ⑤岛上菠萝、香蕉、荔枝、龙眼树遍地都是。游客走过村头树下,岛民会主动热情招呼你,请你过来尝一尝,坐一坐。如果你是客家人,会讲客家话,他们会更高兴,更热情,几句乡音,几声问候,大家便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了。游客购买旅游特产,和买笑卖,物美价廉,毋需太多的讨价还价。

    ⑥山水洞礁美景和淳朴的民风,令人流连忘返。连那看似平常的家鸡、山羊这些动物身上都具有独特的奇趣。

    ⑦涠洲岛上居民家养的鸡绝少进鸡舍,一般都栖息在树上。平时,每当夜幕降临,任凭风吹雨打,无论如何驱赶,家鸡都不肯挪位。但是如果哪一天你发现没有一只鸡栖息在树上了、那肯定是台风要来了、探岛民介绍、家鸡的预报一向都是准确无误的、岛上的居民都把家鸡当作可靠的台风“预报员”、

    ⑧润洲岛上的灌木丛中常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山羊、它们不时会凑过来与人亲热、或用尖角给你“搔”、或与小孩“顶牛”、可是一旦有危险信号、山羊们将立则逃得无影无踪、据说、20多年前、岛上一位老人从陆上带来几只小羊羔、放养在山上、之后、几只小羊羔便再也没回来、一两年唇、岛上的山羊奇迹般地多了起来、数都处不过来。

    ⑨涸洲岛风光关、人情好、四周烟波浩渺、金岛眼树茂密、气候宜人、动物奇趣、堪称海上明珠。

    [注释]①新会、四会:为为广东省地名。

    【材料二】 涠洲岛旅游形象就标

    【材料三】 消息一则

    6月8日上午、 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汕头联合举办全国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活动现场, 自然资源部公布“和美海岛”名单,对全国获得“和美海岛”称号33个海岛统一授予证书、颁发牌匾。北海市泅洲岛成功入选、是广

    1. (1) 下列表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
    2. (2) 下列对材料一的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请把材料三的内容改写成一则关于广西涠洲岛的“一句话新闻”。
  • 1. (2024·贵港模拟)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生树下

    ①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 “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 “桑梓”便成了“故里” “家乡”的代称。

    ②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关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看儿孙绕膝。所谓“荫泽” “荫蔽” “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片盛大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③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勾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 “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⑥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就像民谣里所唱,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看到的是它,返乡者,第一眼瞅见的也是它。

    ⑦游同里古镇,听到一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作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仿音“两箱丝绸”)。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宇闰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⑧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

    ⑨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事物越来越少, “不动产”越来越少, “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 “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

    ⑩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的最大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实用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

    ⑪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⑫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

    (摘自《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文/王开岭,有删改)

    1. (1) 围绕着文中画线句“这样的树,犹若亲属”,请细读⑤~⑦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
    2. (2) 文章以《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开篇,请分析这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3. (3) 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 (从修辞和句式特点的角度)

    4. (4) 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