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义乌模拟) 阅读资料三,分析下面案件中小谢被骗的心理原因。

    【资料三】

    “诈骗心理学”大盘点:这么多人被骗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01自证心理控制

    所谓自证控制,其实非常简单,一共只有四步:第一步,站上审判者的高点;第二步,强行给你贴一个你不能接受的标签;第三步,对你的反驳证据视而不见、予以否认或继续找茬,完全不用管是否符合逻辑,直到激怒你、拖垮你;第四步,继续引诱你自证清白,这时你已经上钩了,对方已实现了对你的控制。

    02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1927年发表的《无声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拆屋效应”。

    03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其实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经济学》一书中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

    对沉没成本处理不好,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淀成本”而不敢投入,也就是放弃之前的付出;二是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而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第二种,因为很多人都是非理性的,都会厌恶沉没成本带来损失。

    案件回顾

    今年4月初,正在上学的小谢接到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警员”,对方告诉小谢,她的电话卡涉嫌洗钱,可能触犯刑法,已经被警方立案调查。

    对方以帮助小谢洗清嫌疑为由,要对小谢的账户进行“资金优先清查”。随后,被诈骗人员洗脑的小谢开始四处筹款,先后向账户转入150多万元,然而,贪婪的犯罪分子告诉小谢,再提供200万元的“清查资金”就能证明清白了。

    小谢只能回家向父母筹款。拿到钱后,小谢又按指示分多次将200万转入指定账户。

    (来源:人民日报)

  • 1. (2024八下·成都期中) 立德中学开展“保护环境,从垃圾分类开始”主题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相关材料。请阅读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不够具体,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也不统一,“混装”“混运”现象严重,导致终端处理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垃圾终端处理多为就近填埋,这不仅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会严重污染土地及水源。

    【材料二】许多国家在垃圾处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制定了《资源复原法》《固体废弃物处置法》等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日本在各个学段均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每年都会组织小学阶段的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英国每个家庭都有三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环卫部门的垃圾车也相应分成三种颜色,回收垃圾时三辆车同时工作。

    【材料三】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下图是八年级(1)班同学绘制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流程图”。

    1. (1) 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括我国目前垃圾处理方式带来的弊端。
    2. (2) 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谈谈国外在垃圾处理方面给予了我们哪些启示。
    3. (3) 请介绍【材料三】中的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 1. (2024·岳池模拟) 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1)班开展以“诗意人生,共赏经典之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 (1) 根据“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的内容和意境,下列最适合作为其背景音乐的一项是( )
    2. (2) 文文同学打算报名参加新一季的《中国诗词大会》,于是在班上进行了“飞花令”的练习。

      文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梅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婷婷: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秀秀:(一时想不起来)……

      小贴士: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改良了“飞花令”,为比赛设置一个关键字,选手能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请你根据前三位同学的诗句,先解释一下本次“飞花令”的游戏规则,再帮秀秀同学回答。

      游戏规则:

      秀秀:

    3. (3) 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读诗心得。请你仿照前面的句式,再续写一句,谈谈自己的读诗感受。

      品读古诗词,我赞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想抱负;品读古诗词,我赞赏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人生态度;品读古诗词,

  • 1. (2024·衡阳模拟)  名著阅读。

    作品及体裁

    英雄人物典型情节

    塑造人物方法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传体小说)

    保尔瞻仰烈士公墓,思考“生命的意义”。

    结合作者自身经历,穿插人物内心独白。

    A《西游记》(神魔小说)

    B《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

  • 1. (2024·三台模拟)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新成果在“云”上集中展示,让人大开眼界。某班将开展以“人工智能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有同学用AI制作了一幅漫画:

    【材料二】人工智能发展前景广阔,从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全面推广应用了“健康码”。小小的“健康码”看似简单,背后的技术支撑系统却十分庞大。每天百万级数量的“亮码”,均基于人工智能科技手段的支撑。有了“健康码”,精准分类防控得以实现,我国城市管理得以科学有序地运转起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观看手机中的天气预测。在天气预测中,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过手机的GPRS系统,定位到用户所处的位置,再利用科学算法,对覆盖全国的雷达图进行数据分析来预测天气。这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所在地的天气走势,收到的天气预报能精准到分钟和所在街道。

    【材料三】人工智能在车联网的运用将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比如,外出购物时,车主启动汽车后,将同步开启车载智能系统,车主只需要告知系统所需要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汽车的智能系统将根据出行路线、交通路况、目的地的评价情况,自动推荐最合适的消费场所。

    【材料四】科技前行,经典不忘。为了消除同学们对经典的隔阂,初三(一)班同学开展 “讲西游故事”活动。下面是李红同学读完《西游记》后写给吴承恩笔下妖怪的小诗:

    妖怪:甲--金鱼精   乙--黑熊怪   丙--黄风怪丁-- 青毛狮子精

    小诗:Ⅰ--坐骑领佛旨,摇身变国王。王魂求僧助,文殊来帮忙。

    Ⅱ--冰冻通天河,一心摄圣僧。唐僧吃不得,竹篮显神通。

    Ⅲ--老鼠有道行,偷得清油来。岭上大逞凶,自有灵吉收。

    Ⅳ--袈裟是至宝,贪念起一心。观音化凌虚,收服来守山。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简要概括材料一漫画的寓意。
    2. (2) 请结合以上相关材料,探究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请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开头分点作答
    3. (3) 根据原著妖怪出现的顺序及情节,连线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24·鄞州模拟) 学习活动二:探究筷子的起源及用法,完成问题

    【筷子的由来】

    高邮龙虬庄发现了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筷子原型,此后更多的考古发现表明筷子在古代首先是一种烹饪工具,且用途甚广。在战国晚期,筷子完成了从烹饪工具到进食工具的转换。

    从汉代到唐代,勺子虽然仍然作为主要的餐具,但由于小麦由粒食改为粉食,筷子便成为食用面条、饺子等尤其是饭菜一体的面食的首选工具。隋唐时期由波斯传入的先进冶炼技术,使得很多金、银、铜等金属筷子被制作出来。炒这种烹饪方式的发明,更加拓宽了筷子的适用范围。由于唐代文化在亚洲地区的广泛扩张,筷子影响到蒙古高原、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地区,“筷子文化圈”已经初具规模。

    【用筷的方法】

    第一步:将一根筷子,置于你的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延伸过虎口。

    第二步:将一根筷子放置于你的食指与中指之间,拇指压紧。

    第三步:以拇指为支点,中指与食指灵活运动来控制第二根筷子夹取食物。

    1. (1) 下列关于筷子由来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面是筷子用法的四幅插图,哪一幅可作为第三步的插图?( )
  • 1. (2024·罗平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在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元宵晚会上,玉溪市聂耳教师合唱团一曲自然流淌、直抵灵魂的师生合唱《小雅·鹿鸣》走红网络,在富有古典韵味的民族乐器的伴奏下,老师婉转动听的歌声配上清澈空灵的童声吟诵,尽显《诗经》的韵律之美、意境之美、传承之美。紧接着,玉溪市若水童声合唱团排练的花灯曲目《螃蟹歌》再次出圈,又引发一波关注热潮。两首合唱先后走红并非偶然。近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的嘱托,将传统文化之美与时代相呼应,创新形式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擦亮“聂耳故乡音乐之都”名片。

    材料二

    马面裙是中国古代女性常见的裙子款式之一。春节期间,不少人选择马面裙作为“战袍”迎接新年。如今,马面裙已经成为新晋时尚单品。云南艺术学院范老师认为,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说,服装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现在市场上所售的马面裙,形制基本还是保持着明代汉服的形制,又以现代审美在布料、花纹、印花方式上进行了改良、搭配。传统服饰要发展,一方面可以像马面裙这样,在传统形制上增加新的审美元素、工艺性手法,让传统服饰的品质感升级;另一方面就是用现代人更喜欢的服装款式、设计图案、装饰手法等对传统服饰进行创新。对于像马面裙这类的传统服饰,以日常化为设计思路走出新路并成为爆款,可谓始于颜值,终于文化。

    材料三

    1. (1) “国潮国风”的走红并非偶然,说说你从三则材料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 (2) 学校将于下月5号举行盛大的校庆活动,校团委决定邀请聂耳教师合唱团出席活动并表演节目,你会如何邀请?
  • 1. (2024·曲靖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人工智能(AI)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在非物质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某班开展了“当传统非遗遇到人工智能”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成果汇报的内容。

    【启智小组呈现展板——初识“AI+非遗”】

    在非遗保护领域,AI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并通过不同的技术形式赋能非遗的传播过程和传承过程,使古老的非遗“活起来”。比如,AI以新的技术手段改变、重构非遗项目的存在形态和传播方式,让非遗披上了科技的外衣。又如,AI通过介入非遗的传播过程,让更多的受众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接触非遗、体验非遗,从而可提高非遗项目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博学小组展示成果——AI赋能非遗】

    穿越《听琴图》

    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被开发成了虚拟现实体验作品。参观者能够“穿越”到画中,与宋徽宗一同聆听美妙的琴声。当参观者与宋徽宗身旁的书童四目相接时,还会看到他欠身施礼,款款向自己走来并跟随在身后。观众体验后还可以自动生成在画中的视频或者照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美煞旁人”。焚香缕缕、松树亭亭,科技让这幅流传千年的画作更加生动。

    【笃行小组分享思考——展望“AI+非遗”】

    1. (1) 请你结合启智小组呈现的资料,简要概括博学小组的展示成果中,AI是如何赋能非遗传播过程,使其“活起来”的。
    2. (2) 请对笃行小组分享的图片进行解说。
  • 1.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学习与探究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在本月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向全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

    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1. (1) 上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2. (2) 苏轼任杭州刺史时,经常泛舟西湖,品茗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门前的对联。(只填序号)

      ①从来佳茗似佳人  ②日高人渴漫思茶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④尝尽溪茶与山茗

      上联:  下联:

  • 1. (2024七下·重庆市期中) 综合性学习

    2023年,重庆市持续加强交通建设,提升交通品质,不断探索培育全民文明交通意识的新路径。某班将开展以“共建重庆文明交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重庆市某中学参与交通志愿服务统计图

    【材料二】

    组织志愿服务。发动志愿者广泛参与维护交通秩序,劝阻不文明交通行为等志愿服务活动。

    【材料三】

    开展社会共建。建立专家参与决策、群众建议反馈、交通违法举报奖励机制,持续开展“争做文明好司机”活动。

    【材料四】

    加强社会宣传。加强文明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推进文明交通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网络,增强市民文明交通意识。

    1. (1) 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2. (2) 请结合相关材料,概括共建重庆文明交通采取的措施。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