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六上·蠡县期末) 课内阅读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gāo sōng)《牛》一轴(zhóuzhù),尤为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ù chù)入两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i pì)。”不可改也。

    1. (1) 给文中的红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 (2) 解释文中画横线的字词。

      ①曝:

      ②拊掌:

      ③股:

      ④然之:

    3. (3) 把牧童说的话抄写下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4. (4) 从牧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1. (2022四上·瑞安期末) 文言文阅读

    童年勤学

    宋濂(lián)苦学

    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yú)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注释】①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②余:我。③嗜:喜爱。④致:得到。⑤弗之怠:不懈怠。⑥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1. (1) 词语解释】解释带点的字的意思。

      ①每借于藏书之家

      ②录毕,送之

    2. (2) 【正确朗读】文中划线的句子,标点正确的是(       )
    3. (3) 【句子理解】“余因得遍观群书”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懂得道理】读了宋濂苦学的故事,你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
  • 1. (2022六上·瑞安期末) 【知伟人之志】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宋·朱熹

    范仲淹二岁而孤 , 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 , 啖粥而读。既仕 , 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②辄(zhé):就。③给:供应。④啖(dàn):吃。⑤既仕:考取功名后。⑥谪(zhé):遭贬。⑦士:这里指读书人。

    1. (1) 【解释字义】请联系上下文,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家贫无              每以天下为己

    2. (2) 【解释句意】借助注释,写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3. (3) 【把握中心】读了上文,我知道范仲淹的大志是
    4. (4) 【合理选材】下列哪件事不是表现范仲淹“大志”的?(   )
  • 1. (2022五上·淅川期末) 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欧阳修读书

    欧阳公四岁而孤 , 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短文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命题人所加。①孤:小时候失去父亲。②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③及其:等他。④闾(lǘ)里:乡里,邻里。⑤或:有时。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字。  

      及其稍长,而家无读。

    2. (2)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3. (3) 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启发。
  • 1. (2022六上·离石期末) 文言文阅读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1. (1) 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搐:                   乃:

    2. (2)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画错在哪里。
    3. (3) 想象一下,“处士笑而然之”,之后他会这样说:
  • 1. (2022四上·重庆期末) 阅读与理解。

    凿壁借光

    匡衡①,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③大姓④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注释]①匡衡:西汉经学家。②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③邑人: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④大姓:富户,大户人家。⑤偿:值,指报酬(回报)。⑥大学:大学问家。

    1. (1) 文中,“主人怪”是指什么?(   )
    2. (2)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3. (3) 本文主要写了关于匡衡读书的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况。

    4. (4) 你觉得匡衡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联系文本和自身实际谈一谈。
  • 1. (2022五上·诸城期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钟氏之子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 ,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qǐn),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令誉:美好的声誉。②语:对……·说。③敕见:奉皇帝的命令进见。④昼寝:午睡。⑤托寐:假装睡着。⑥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1. (1) 联系上下文,选择句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值:A.值班。 B.正当。

      因:A.于是。 B.因为。

      ②其父时觉 , 且托寐以观之。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时:A.当时。 B.顿时。

      觉:A.睡觉。 B.觉察。

    2. (2) 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兄弟是如何回答的?(用原文回答)
    3. (3) 面对魏文帝的提问,两兄弟中谁的回答更妙?为什么?( )
  • 1. (2022六上·罗湖期末)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镱子期曰:“善哉乎鼓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 (1) [知音相遇前]伯牙为什么只把子期看作知音?下列说法最合适的一项是( )
    2. (2) [知音相知时] 伯牙善古琴,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高山流水,除了太山巍巍、流水汤汤,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仿造文中句式再写出两句。

      方鼓琴而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少选之间而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3. (3) [知音离开后] 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请你写一写伯牙“破琴绝弦”时心中的想法。
    4. (4) [短歌悼知音]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伯牙和子期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你认为下列最深刻地诠释了伯牙子期互为知音的一句是( )

  • 1. (2022六上·潍坊期末) 文言文阅读。

    陶侃惜谷

    陶侃①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②取之耳。”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③人稻!”执④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释】①陶侃:东晋名将。②聊:姑且。③贼:损害。④执:抓住。

    1. (1) 下面加点字与“陶侃尝出游”中的“尝”字意思相同的是(   )
    2. (2) 读完这则文言文,可以看出作者对陶侃的态度是:
    3. (3) 陶侃将损害稻谷的人“执而鞭之”产生的效果是什么?用文中原句作答。
    4. (4) 阅读完这个小故事,你觉得陶侃是一个怎样的人?
  • 1. (2022六上·南召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陶侃尝出游,见一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怒曰:“汝既不耕,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惜粮惜农,丰衣足食。

    [注释]①陶侃(kǎn):东晋名将,以善战和爱惜百姓出名。②聊:随便。③賊:损害,伤害。④执:抓住。

    1. (1) 下面加点字与“陶侃尝出游”中“尝”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多选)
    2. (2) 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
    3. (3) 陶侃对故意损害稻谷的人“执而鞭之”后产生的社会效果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4. (4) 爱惜粮食是一种美德。学校餐厅要悬挂标语提醒同学们要节约粮食,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