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小学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四下·兰溪期中) 课内阅读。

    凿壁_________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退成大学。

    注释:(1)建:到,及。(2)色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3)大姓:富户:大户人家。(4)铜作:被雇伽势作。

    1. (1) 想一想小古文内容,在题目横线上用合适的字补充完整。
    2. (2) 解释下列句中带点字意思,

      衡乃穿壁引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

      主人而问衡

    3. (3)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 (4) 文章表现出匡衡的什么精神?
  • 1. (2023三下·寿光期中) 课内阅读。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_________,_________。因释其来而守株,異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1) 根据课文内容,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2. (2) 根据短文内容,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因:

      ②释:

    3. (3) 故事中的“宋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嘲笑?
  • 1. (2023六下·宿迁期中) 文言文阅读

    田登作郡

    田登作郡 , 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 , 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释】①郡:郡守,州长。②州治:州城。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自其名 

      ②吏卒多被榜

    2. (2) 根据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②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

    3. (3) 本文故事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你认为田登是一个的人。
  • 1. (2023三下·宿迁期中) 课内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1) 本文选自(     )。
    2. (2) 成语出自这则文言文。
    3. (3) 下列成语中与例句中的“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因释其耒而守株

    4. (4)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1. (2023六下·黄冈期中) 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②炳:点。③安:怎么,哪。④孰与:相当于“……跟(与) ……哪个(谁)怎么样"。⑤昧:黑暗。

    1. (1) 画线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2.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安有为人臣而其君乎?

      不炳烛乎?

    3. (3)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4. (4) 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
  • 1. (2023三下·东莞期中) 古诗文阅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 (1) 根据句子意思,下面的朗读停顿划分最恰当的是(   )。
    2. (2) “兔走触株”中“走”的意思是(   )。
    3. (3) 文中的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4. (4) “守株待兔”是一个来源于古代寓言的成语,像这样的成语,我还能写两个:
  • 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识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A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B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连同。 ②有的人。③想要。④因为、由于。

    1. (1) 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意思。
    2. (2) 本文对你的启发,可以用《论语》中的句子(    )来说明。
  • 1. 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________ ,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______________ , 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____ ,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_______。

    1.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2. (2) 请你分别用一个成语形容学弈的两个人。

      第一个人

      第二个人

    3. (3) 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文中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
    4. (4) 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什么道理?
  • 1. 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 (1) 按课文内容填空。
    2. (2) 《两小儿辩日》选自。孔子是我国古代的
    3. (3)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孩儿给出的理由是
    4. (4) “孔子不能决也”中“决”的意思是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 (5) 我从《两小儿辩日》一文中悟出的道理是:
  • 1. 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每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多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双眼失明,但音乐造诣极高。③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④戏:戏弄。⑤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 (1) “暮”字在本文中出现了两次,第1自然段中“暮”的意思是 , 第2自然段中“暮”的意思是
    2. (2) 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 (3) 本文向我们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下列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