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罗平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魏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 , 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微神色不 , 上亦为霁威。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 , 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 , 自臂之,望见微来,匿怀中,微奏事固久不 , 鹞竟死怀中。

    (司马光《魏徵状貌不逾中人》)

    【注释】①回人主意:使国君的主意改变。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境内。④鹞:鹰的一种。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岂不大丈夫哉 诚:

      往之家 女:

      微神色不 移:

      徵奏事固久不 已: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3. (3) 【乙】文的魏徵与【甲】文的公孙衍、张仪有哪些区别?
    4. (4)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请从中任选一方面,谈谈它的现代价值。
  • 1. (2024·曲靖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辊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

    【注释】①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可爱者甚

      亭亭净

      去泥土

      久而可喜也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3. (3) 《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说”这种文体常借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请结合【甲】文内容,谈谈“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4. (4) 【甲】【乙】两文中的莲花和石菖蒲各有什么特点?所寄托的情感各有什么不同?
  • 1. (2024八下·重庆市期中)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请根据你对《富贵不能淫》中“大丈夫”的理解,思考: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大丈夫”的著名论断的?

      【链接材料】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 , 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 1. (2024七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

    南方多没人【注】,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学没者也。

    【注】没人:能潜水的人。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4. (4) 甲文“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观”字可以吗?为什么?
    5. (5) 请说说你从甲、乙两文中分别领悟到什么道理。
  • 1. (2024七下·邯郸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 (3) 文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的学习成效?请予以说明。
    4. (4) 现在人们常用的“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形容什么? 
  • 1. (2024九下·文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屣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 , 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节选自《梁书·范缜传》,有删改)

    【注释】①缜: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②刘瓛(huán):南朝人,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③芒屣:草鞋。④《三礼》:《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⑤危言高论: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同舍生皆绮绣 被:

      白玉之环 腰:

      始往之 从:

      不为士友所 安: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缜在其门,聊无耻愧。

    3. (3) 甲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写了作者成年后求学的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分析。
    4. (4) 甲、乙两文中的宋濂、范缜的形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请简要分析。
  • 1. (2024八下·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 , 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 , 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释】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1. (1) 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

      余核舟一    贻:凿木人长寸  许:

      佛印绝弥勒      类:右臂支船     诎: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3. (3) 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_”两字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甲文中第二段依次介绍了船舱、船篷、小窗、雕栏和 , 乙文第一段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所举的一个事例是。(①②用原文回答,③④用自己的话回答)
  • 1. (2024七下·潼南期中)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 , 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一)

    [注释]①张咏:宋初名臣。②准:寇准,宋初宰相。③学术:学问。④出陕:出任陕州知州。⑤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

    1.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耳。

    3. (3) 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甲、乙两文所讲内容都是劝人学习,两文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 1. (2022七下·梁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但微之( )

      ③康肃忿然曰( )④康肃笑而之(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无他,但手熟尔。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联系《卖油翁》的内容,概括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链接材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古人的一种配饰。

  • 1.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 , 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天下之忧而忧 先:吾谁与  归:

      之曰 哂:数年之后 是: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3. (3) 甲文表达了作者什么忧乐观?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分别是什么?
    4. (4) 结合两文,你认为乙文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精神品质?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