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嘉禾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齐桓公问于宁威曰:“笼子① 今年老矣,为弃寡人而就世也,吾恐法令不行,人多失职,百姓疾怨,国多盗贼,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宁威对曰:”要在得贤而任之。“桓公曰:”得贤奈何?“宁威对曰:”开其道路,察而用之,尊其位,重其禄,显其名,则天下之士骚然举足而至矣。“

    (选自刘向《说苑·君道》,有删改)

    [注释]① (guǎn)子:春秋时管夷吾。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独其子  子:

      ②男有    分:

      ③吾法令不行  恐:

      其禄  重: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吾何如而使奸邪不起,民衣食足乎?

    3. (3)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4. (4) [甲]文中“选贤与能”的观点在[乙]文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1. (2024·长沙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摘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 , 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迁交趾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摘(tī):挑出。②对策:指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③高第:经过考核成绩优秀,名列前茅。④阙下:宫阙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⑤论次:论定编次。⑥交构:相互构陷。⑦陵藉:凌辱怠慢。⑧繇:同"由”,自,从。⑨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⑩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

    4. (4) 结合文本,联系链接材料,请你说说王勃个性上的优点和缺点。

      【链接材料】唐代名将裴行俭以善辨人才著称,他曾这样评价王勃: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咸露,岂享爵禄者哉?

  • 1. (2024·开福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 抚节悲歌 ,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

    【乙】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 , 使门人往,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选自冯梦龙《砚眼》,有删改)

    【注释】①讴:徒歌(无伴奏)歌唱。这里指唱歌。②郊衢(qú):郊外的大道边。③悲歌:慷慨悲壮的歌。④邸:官办的旅馆。⑤鸲(qú)鹆(yù):鸟名,俗称八哥。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4. (4) 请结合【甲】【乙】两文和链接材料,说说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正确的学习观。

      【链接材料】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 1. (2024·鄞州模拟) 学习活动四:探究筷子引发的信任危机,完成下面小题。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节选

    [西汉]司马迁

    顷之,景帝居禁中 , 召条侯,赐食。独置太胾无切肉又不置箸。条侯心不平,谓尚席取箸。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注释】①禁中:旧称天子居住的地方。②胾:大块的肉。③尚席:古代官名,掌管宴席。④怏怏:形容不满意、不高兴的神情。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谓尚席取箸

      ②条侯免冠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独 置 大 胾 无 切 肉 又 不 置 箸。

    3. (3) 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不足君所乎?

    4. (4) 景帝事后觉得条侯是“怏怏者”,你赞成这样的看法吗?请结合内容分析。
    5. (5) 条侯就是周亚夫,文帝对他“称善者久之”:“嗟呼,此真将军矣!”而景帝却说:“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为什么两位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如此悬殊?请结合选文和课文《周亚夫军细柳》试作分析。
  • 1. (2024八下·常平期中)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 ,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 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①相:查看好坏。②剧饮:痛饮;豪饮。

    1. (1) 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日光下②往来翕忽③悄怆幽

    2. (2) 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4)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予 买 田 其 间 因 往 相 田 得 疾 闻 麻 桥 人 庞 安 常 善 医 而 聋

    5. (5) 柳宗元、苏轼同样遭遇贬谪,心境却不相同,两文所表达的情怀也不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更欣赏哪种情怀呢?请结合【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怀,谈谈你的看法。
  • 1. (2024·杭州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奏请增修水利书

    臣闻国之本在农,农之本在水。水者,生命之源,农事所赖。今岁旱魃为虐,江河枯竭,禾苗枯槁,民不聊生。臣窃以为,当此之时,非增修水利,无以济其困。

    夫水利者,非一日之功,须经年累月,方能成其大用。然昔日之水利设施,或年久失修,或设计不周,致使灌溉不畅,水患频生。今欲增修水利,必先察其地形,观其水势,因地制宜,方能事半功倍。

    臣建议,一者,当修缮旧有之水利设施,补其不足,去其弊病;二者,于适当之地,新开渠道,引江河之水以灌农田;三者,设专人管理水利,以防损坏,并教民使用之法。如此,则水利大兴,农田得润,民安物阜,国祚可长。

    望陛下采纳臣言,速下诏旨,令有司施行。臣不胜感激,谨此奏闻。

    1. (1) 选择义项;文中“臣闻国之本在农”的“本”字,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A. 树根

      B. 基础

      C. 重要

      D. 原本 

    2. (2) 划分朗读节奏并说明理由;请在“臣窃以为,当此之时,非增修水利,无以济其困”加粗一句中划分朗读节奏,并说明理由。 
    3. (3) 虚词分析;分析“夫水利者,非一日之功”中“者”的用法及作用。
    4. (4) 鉴赏分析;从文章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三个方面鉴赏本文。
  • 1. (2024·镇海区模拟) 明代微雕珍品核舟“东坡夜游赤壁”曾在宁波被发现,让我们通过古人文字记载来一睹古代雕刻艺术的风采,请你一起参加探究活动。

    【甲】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虞初新志》)

    【乙】

    濮仲谦雕刻

    张岱

    南京濮仲谦 , 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款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之,终不可得。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濮仲谦:姓濮,字仲谦,明清时期雕刻家。②粥粥:柔弱、无能、谦卑的样子。

    1. (1) 【学方法·夯基础】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选文词汇

      方法

      解释

      然其技艺之巧,天工焉

      联系成语:巧天工

      以不刀斧为奇

      借助字典:①事情;②侍奉,服侍;③实践;④使用。

      (填序号)

      辄自

      课内迁移:盖简桃核修狭者之。

      虽势劫之、利

      语境推断: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之,终不可得。

    2. (2) 【断句读•晓内容】为乙文划波浪线句子划分停顿(限断2处)。

      仲 谦 名 噪 甚 得 其 款 物 辄 腾 贵。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

    4. (4) 【巧对比·知立场】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雕刻艺人精湛技艺的赞美,但它们在写作内容上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5. (5) 【善总结·明风格】《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所编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所收多为明清时期搜奇志异的文章。乙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同样记录了一位雕刻技艺精湛的“奇人”,能否将乙文编入《虞初新志》?请结合文本内容以及你的学习和阅读经验,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 1. (2024·宝应模拟) 文言文阅读

    徐谦尊侠义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然诺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 , 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 , 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殲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欲,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减)

    【注释】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然诺:然、诺皆应对之词,指应允。③首事者:主管这些事的人。④诸甲:各户丁口。⑤殲:饿死。⑥字:许嫁。⑦鼎革:指改朝换代。⑧饮饩(xì):饮食。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君减廪食以资乡里 岁( ) 

      葬而岁祀之 没( )

      里中壮士为守御 纠( )

      我辈无所矣 恃( )

    2. (2) 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黄 之 姻 某 喜 豪 举 忽 罹 大 祸 君 营 救 之 为 破 家

    3. (3)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②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

    4. (4) 用自己话概述文中正面、侧面写徐谦尊的文字,并分别说说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 1. (2024·广陵模拟) 文言文阅读

    送天台陈庭学序

    【明】宋濂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语愈壮其志意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术成而不;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加耄矣!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有所得,则以告予,子将不一而已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减)

    1. (1) 借助方法提示,完成表格。

      方法

      例句

      解释加点字词

      借助汉语字典

      ①拔取,抽出;②提拔,选拔

      四川都指挥司照磨(    )

      借助课内积累

      明年,政通人和

      三年(    )

      借助常用成语

      应接不

      顾以学未成而不(    )

      借助课内积累

      慕圣贤之道

      予齿加耄矣(    )

    2. (2) 请用“/”为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语愈壮其志意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②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4. (4) 《送东阳马生序》和《送天台陈庭学序》都是宋濂给后辈的临别赠言,但对他们分别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分析。
  • 1. (2024·江都模拟) 古诗文阅读

    【甲】

    江村二首 其一

    苏轼

    野水开冰出,山云带雨行。

    白鸥乘晓泛,黄犊试春耕。

    地僻民风古,年丰米价平。

    村居自潇洒,况有读书声。

    【乙】

    稼说送张琥

    苏轼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致轻用,以待其成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 , 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实久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注:①张琥:与苏轼同年登进士第。②曷尝:此处意为“可曾”。③早得:很早登第。④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⑤去此:抛弃已得(登第)的浮名。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则可以休(     )

      之常及其熟(     )

      而地力矣(     )

      亦不可不早也(     )

    2. (2) 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3. (3)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4. (4) 在【甲】诗前两联中任选一联,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5. (5) 【甲】诗中“耕”“读”二字分别与【乙】文中哪两个字相对应?
    6. (6) 本文与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请加以分析。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