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普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逾约   以是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 (3)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字词

      方法

      字义

      贫者自南海

      结合语境。

      解释为

      蜀之

      有二僧

      查阅词典: ①周代基层行政区划,五百户为鄙。②边疆,边远的地方。③庸俗、浅陋。看不起, 鄙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选择哪个义项?

      (填写序号)

      吾欲南海

      联系课内: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太丘与友期》)

      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③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与哪一句意思相同?(填写序号)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富 者曰吾 数 年 欲 买 舟 而 下 犹 未 能 也 子何恃而往

    5. (5) 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小语与小文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甲文以自身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业有成的原因是

      小文:乙文引用蜀鄙二僧 (去南海)的故事,意在阐述的道理。

  • 1. (2024八下·盐田期中)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弱蓬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魏学洢《虞初新志•核舟记》)

    【乙】

    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入定于龛中者,荫树跌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议论者,袒跣曲拳,合计之为数五百。蒲团、竹笠、茶奁、纸钵、经卷毕具,又有云龙风虎、狮象鸟兽、狻猊猿猱错杂其间。初视之,不甚了了:明窗净几,息心谤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sù),神情风致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长洲周汝陶言,吴中人业此者,研思殚精,积八九年,及其成,仅能易半岁之粟,八口之家,不可以饱,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节选自高士奇《虞初新志•记桃核念珠》)

    【注释】①入定:佛教名词,指坐禅时,心不驰散,进入安静不动的禅定状态。②龛(kān):供奉佛像的石室或柜子。③跌(fū)坐:佛教中修禅者的坐法,即双足交叠而坐。④袒跣(tǎn xiān):袒胸赤足。⑤茶奁(lián):茶具。⑥狻(suān)猊(n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

    1. (1) 请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释画线词的含义。

      方法

      示例

      画线词

      含义

      成语推断法

      翼双飞

      ①其两膝相

      A

      查阅字典法

      “属”的义项:A.类似。B.群。C.隶属。

      ②神情与苏黄不

      b

      语境探究法

      根据上下文进行词义探究

      ③经卷

      c

      课内迁移法

      勾画了了

      ④不甚了了

      d

    2.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两处)。

      神情风致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

    3.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②故习兹艺者亦渐少矣。

    4. (4) 在《核舟记》中,作者称赞工匠“技艺灵怪矣哉”,《记核桃念珠》选文末也感叹“可谓艺之至矣”。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两文中匠人技艺的精湛表现在哪里。
  • 1. (2024七下·自贡期中) 完成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4. (4)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1. (2024八下·广安期中) 文言文阅读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①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 , 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 , 禅刹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

    ②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也。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临流泛觞,最为胜处矣。

    ③憩青龙桥,桥侧数武,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丛翠之中,隐见村落。

    ④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胜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

    ⑤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选自明袁中道《游西山十记》之记一)

    (注释)①鬣(liè)走带牵:意味水藻像马鬃那样被风吹动互相牵扯。②亘流背林:流水绵延,背依树林。

    1. (1)  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神寒骨见沙石

      为西湖也最为处矣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4. (4) (甲)(乙)两文如何描写水的清澈,请结合文章内容解析。
    5. (5) (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 (2024八下·成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热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钱,过期则没③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④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之。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没:没收。④营护:料理,护送。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②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3. (3) 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依据本文从柳宗元对友、为官、为师方面简要分析。
  • 1. (2024八下·成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奴隶人之手,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 且欲与常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3)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无误的一项是 (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 1. (2024七下·长沙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传

    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 , 所言必从。

    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文章吟咏陶冶性情,未尝颓丧。

    元和十年召还,宰相复欲置郎署时禹锡作诗 , 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贬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州西南极远,禹锡母八十有余必去不得,请稍移近处。”帝改容曰: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连州。

    (节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有删改)

    【注】①擢:提拔,提升。②器:才干、才能。③大议秘策:重大议题和秘策。④引:延请。⑤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⑥坐贬:因受牵连被贬。⑦郎署:宿卫侍从官的公署。⑧亲:父母亲。

    1. (1) 下面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①时禹锡作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贬为播州刺史。

      ②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4. (4) 刘禹锡晚年常和白居易相互和诗酬答,于是白居易集录这些诗并为之写序说:“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刘禹锡无论其文风还是性格皆有豪气,请你结合文章与下面所给的链接材料分析刘禹锡性格上的豪气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链接材料】

      刘禹锡在朗州一待就是十年,他成功实现人生的突围,走向丰富深刻的诗豪人生。他往往能在思索中自我奋起,始终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这成为他朗州诗文的主旋律,在《秋词》和《浪淘沙》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1. (2024·岳池模拟) 文言文阅读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时秋潦 , 涛濑涨恶。萧铣以李靖未能下 , 不设备。诸将亦请江平乃进,靖曰:“兵事以速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若乘水傅垒,是震雷不及塞耳,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擒也。”李孝恭从之。萧铣之罢兵营农也,才留宿卫数千人。闻唐兵至,大惧,乃悉见兵出拒战。孝恭将击之,李靖止之曰:彼救败之师策非素立 , 不若且驻南岸,缓之一日,或留拒我,或归自守。兵分势弱,我乘其懈而击之,蔑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并力死战,未易当也。”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潦:同“涝”,雨多。②涛濑:波涛急流。③萧铣: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④李靖:隋末唐初名将。⑤下:攻打,攻克。此处指渡水作战。⑥营农:经营农事,即做农活。⑦蔑:无。

    1. (1)  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1处)

      彼救败之师策非素立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弗敢也: 小未孚:

      水傅垒: 李孝恭之: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 (4)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闻唐兵至,大惧,乃悉见兵出拒战。

    5. (5)  曹刿和李靖在指挥作战方面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概括。
  • 1. (2024·江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 ,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 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颍上:地名。②游:交游,交往。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⑤见逐:被赶走。

    1. (1) 下列加点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 1. (2024·南充模拟) 文言文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独子其子 ,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唐太宗论止盗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资治通鉴》)

    1.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 (3)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4.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