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罗定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溪行( )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

      如外人( )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可足于床下( )

      ②见除去( )

    4. (4)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5. (5) 桃花源和冷泉亭能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各自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1. (2024七下·常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

    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清代四名人家书》(节选)

    【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蒙辞以军中多务        及鲁肃过寻阳

      即更刮目相待

    2. (2) 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4) 请用两处“/”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5. (5) 甲乙两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请从两文中分别概括一种读书方法,并结合原文说明。
  • 1. (2024·福田模拟) 阅读下列文言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①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材料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材料三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棋令人闲,剑令人侠,杖令人轻,塵①令人雅,月令人清,竹令人冷,花令人韵,石令人隽,雪令人旷,僧令人淡,蒲团令人野,美人令人怜,山水令人奇,书史令人博,金石鼎彝”令人古。

    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材料四

    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选自张潮《幽梦影》)

    1. (1) 请将文言文知识清单补充完整。

    2. (2) 翻译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天下之乐,孰大于是?

    3. (3) 联系所学古诗文,完成以下题目。

      ①材料三第一段写古人闲时对事和物的感受,让人浮想联翩。请你展开联想,填写古诗文。

      香令人幽:零落成泥碾作尘,。(陆游《卜算子·咏梅》)

      琴令人寂: , 。(王维《竹里馆》)

      棋令人闲:。(赵师秀《约客》)

      杖令人轻:,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

      雪令人旷:雾凇沆砀,。(张岱《湖心亭看雪》)

      山水令人奇: ,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剑令人侠”让我们想起了李贺的诗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请你分析这两句诗是如何体现“侠气”的。

    4. (4) 从以上四则文言文材料中可提炼“闲”这一主题,请根据材料内容将下表补充完整。
    5. (5) 除了“闲”字之外,以上四则材料还可以提炼出别的主题。请从以下两字中任选一个作为主题,并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①乐 ②友

  • 1. (2024七下·增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

        ㅤㅤ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范仲淹读书

    郑瑄

        ㅤㅤ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ㅤㅤ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 , 得非以相浼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选自《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齑:jī,捣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②公厨室:宫官府厨房。③筯:筷子。④得非以相浼为罪乎:难道认为我们送你好饭菜是错误的吗?

    1. (1) 下列加点字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3. (3) 对两则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两则选文都与学习有关,你从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 1. (2024九下·中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译注》)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②行拂乱其所为 。

      ③困于心,衡于虑 。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

    5. (5) 当前,大国博弈愈加激烈,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你认为国家可以怎样应对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请结合两篇选文的观点进行分析。 
  • 1. (2024七下·新丰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晋大夫①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嗣②?”祁奚对曰:“解狐③可。”君曰;“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奥对曰:“午④也可。”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书》曰:“不偏不党⑤,王道荡荡⑥。”祁奚之谓也。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可谓至公矣。唯善故能举其类。《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选自《新序》) 

    【注释】①大夫:古代官职。②嗣:继承。③解狐:晋国的大夫。④午:祁午,祁奚的儿子。⑤党:偏私。⑥荡荡:平坦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公正无私。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之久而不去②康肃笑而

      ③孰可以国尉  ④善故能举其类

    2.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称 其 仇 不 为 谄 立 其 子 不 为 比

    3.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4. (4) 卖油翁和和祁奚都是有大智慧的人,请结合文本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分别学到了什么。
  • 1. (2024·光明模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乙】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

    1. (1) 请将以下表格补充完整。

      字词

      出处

      方法

      释义

      厚恩

      字形推源: 《说文解字》“邦也。从囗从或。古惑切。”

      国家

      何宜屡得折?

      课内迁移: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

       

      颖达又文见意

      语境推测:①因为   ②顺应      ③通过   ④遵循

      (填序号)

    2. (2) 请完成下面的语句翻译。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

    3.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邹忌和孔颖达都是忠君爱国的谋士,但两人进谏的原因和进谏的方式不同,请大家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风 格

      人 物

      进谏的原因

      进谏的方式

      邹 忌

      孔颖达

  • 1. (2024·清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而攻之而不胜( )    ②而去之( )   ③亲戚之( )

    2.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4) 请用3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凡 吾 所 以 来 为 父 兄 除 害 非 有 所 侵 暴 毋 恐

    5. (5) 结合【甲】文,谈谈【乙】文中沛公能够“王关中”的原因有哪些。
  • 1. (2024·惠城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 (3) 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加点词

      方法指引

      词义

      欲求能《尚书》者

      【课内迁移】

      孤岂欲卿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①治:

      伏生能治

      【借助工具书】

      闻:①听见;听到。②听说;得知。③报告;上报。④见闻;知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②闻:

      数十篇

      【成语推断】羊补牢

      ③亡: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秦 时 焚 书 伏 生 壁 藏之其后 兵 大 起 流 亡

    5. (5) 小粤在阅读【甲】【乙】两文后,认为【乙】文中的伏生也可以成为【甲】文刘禹锡“谈笑”的对象。请结合选文为小粤解释理由。
  • 1. (2024·龙湖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惡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爨,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举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白《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乱世。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通货财。有国之君不牛羊,错质①之臣不息鸡豚,冢卿②不修币③,大夫不为场躅④,从士以上皆羞利而不与民争业,乐分施而耻积藏。然故民不困财,贫麥⑤者有所窜其手。

    (节选自《荀子·大略》)

    【注释】①错质:呈献礼物 (给君主)。错:同“措”。质:同“贽”。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我与 是亦不可以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冢卿:上卿。 ③修币:经营货币,指放高利贷之类。

      ④场躅:场圃,打谷与种菜的地方。 ⑤麥 (jù):穷得无法备礼物。泛指贫穷。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故 天 子 不 言 多 少 诸 侯 不 言 利 害 大 夫 不 言 得 丧 士 不 通 货 财

    5. (5) 根据【甲】【乙】两文, 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文:我发现,【甲】【乙】两文的观点不相同:【甲】文论述了①的观点。【乙】文论述了②的观点。

      小化:你说得对,但两文也有相似之处,【甲】【乙】两文都强调了③的重要性,都运用了④两种论证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