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鄞州期中)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往事耳

    ②愿为鞍马

    是陋室

    ④亭亭净

  • 1. (2024七下·鄞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晋大夫祁奚老,晋君问曰:“孰可使嗣?”祁奚对曰:“解狐可。”君曰;“非子之仇耶?”对曰:“君问可,非问仇也。”晋遂举解狐。后又问:“孰可以为国尉?”祁奥对曰:“午也可。”君曰:“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子也。”君子谓祁奚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书》曰:“不偏不党 , 王道荡荡。”祁奚之谓也。外举不避仇雠 , 内举不回亲戚,可谓至公矣。唯善故能举其类。《诗》曰:“唯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选自《新序》)

    【注释】①大夫:古代宜职。②嗣:继承。③解狐:晋国的大夫。④午:祁午,祁奚的儿子。⑤党:偏私。⑥荡荡:平坦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公正无私。⑦雠(chóu):同“仇”,仇敌。

    1. (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

    2.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之久而不去②康肃笑而

      ③孰可以国尉善故能举其类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②外举不避仇雠,内举不回亲戚,可谓至公矣。

    4. (4) 卖油翁和祁奚都是有大智慧的人,请结合文本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分别学到了什么。
  • 1. (2024八下·余杭期中) 活动三  读人生之书

    读书小组制作了关于柳宗元的阅读资料卡,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阅读资料卡

    人物简介

    行迹

    柳宗元诗文

    773年柳宗元出生于长安。21岁进士及第。

    长安

    永州


    长安

    柳州

    805年,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

    805年8月永贞革新失败,11月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815年1月,柳宗元奉召回京,但未受重用。

    【甲】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①上

    〔唐〕柳宗元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②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注释】①灞亭:长安东郊。②阳和:暖和的春天。

    815年3月14日,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

    【乙】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唐〕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819年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丙】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 , 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比柳州更偏远荒凉。③绝域:____。④偕:____。⑤易:____。⑥质:抵押。⑦没:没收。⑧营护:料理,护送。⑨义:____。

    1. (1) 根据人物简介,说说甲诗中“十一年前南渡客”指的是哪件事?
    2. (2) 甲、乙两诗都写到二月的春景,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加以分析。
    3. (3) 请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补充《柳宗元传》的注释。

      文言字词

      方法

      注释

      西南绝域

      课内迁移法: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如何与母

      成语推断法:白头偕老

      禹锡终连州

      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语义判断或推断

      时人

      语法推断法:根据词语所在的语法位置推断它的活用现象

    4.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5. (5)  柳宗元为文、为友、为官、为师等方面皆有值得称道之处。请借助柳宗元的阅读资料卡和下面链接材料,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对柳宗元的认识。

      链接材料

      柳宗元在永州呆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柳侯祠》余秋雨

  • 1. (2024九下·淳安期中)  班级开展以爱国诗人陆游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参与。

    【甲】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注释:①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②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

    【丙】

    陆游传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鳞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吴)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挺子曦僭越 , 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节选自《宋史•陆游传》,有删改)

    注释:①荫补: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一种选官制度;②指锁厅试,借指科举考试;③敕令所删定官:官职名;④辟:征召;⑤莫谁何:不敢过问;⑥僭越:超越本分行事;⑦给事中:官职名。

    1. (1) 研读陆游的【甲】【乙】诗,完成下面题目。

      ①【乙】诗语言质朴,融写景、于一体,其中颔联介绍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

      ②请仿照赏析【甲】诗中“愁”的示例,对【乙】诗中的“笑”加以赏析。

      示例:【甲】诗通过写梅花处境的悲凉来表达词人无人欣赏、壮志难酬的愁苦。

    2. (2) 借助表格中提供的方法,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

      原文词句

      关联的方法

      解释

      挺子曦僭越

      课内迁移法: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A

      秦桧孙埙居其次

      查阅字典法:①到,去,往;②舒服;③刚巧;④旧称女子出嫁

      B(写序号)

      屡以误杀人

      成语推测法:①改自新;②文饰非;③闻则喜

      C

    3. (3) 请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4. (4) 小语想把【丙】文改编为话剧,请仿照示例,为下面这句话设计舞台说明,并说明设计理由。(可从人物的语气、表情、动作和情绪等方面设计)

      原文: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示例戏剧《屈原》的舞台说明及理由

      原文屈原: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舞台说明: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两手时而同时举出,时而拳曲于胸前

      设计理由:通过“目中含有怒火”“睥睨”的神态描写及手的动作设计,表现出屈原

      在深受迫害被囚禁时对卖国贼的轻视不满以及内心极其愤怒痛苦的情感。

    5. (5) 请从下列诗文中选择一句来概括陆游的一生,并结合【甲】【乙】【丙】三则材料,阐述你的理解。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B.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1. (2024七下·增城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范仲淹读书

    郑瑄

    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粟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 , 得非以相浼为罪乎?”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选自《昨非庵日纂》)

    【注释】①齑:jī,捣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②公厨室:宫官府厨房。③筯:筷子。④得非以相浼为罪乎:难道认为我们送你好饭菜是错误的吗?

    1. (1) 下列加点字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3. (3) 对两则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两则选文都与学习有关,你从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 1. (2024·绍兴模拟) 活动二:梳理材料,完成“寻找杏坛”专题探究任务。

    【材料1】

    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

    (《庄子·渔父》)

    【材料2】

    《庄子》书凡述孔子,皆是寓言,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渚之地,A.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今之杏坛,乃宋乾兴间(1022)四十五代孙道辅增修祖庙 , 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甃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耳。

    (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3】

    杏坛在先圣殿前,B.即先圣教授堂之遗址也……宋天圣二年(1024),传大父中宪监修祖庙,增广殿庭,因移殿于后,讲堂旧基不欲毁拆,即以瓴瓮为坛,环植以杏,鲁人因名曰杏坛。

    (《孔氏祖庭广记》元·孔子51代孙孔元措)

    【材料4】

    杏坛在宋以前,本为庙殿旧址。宋天禧间(1017-1021),四十五代孙道辅监修祖庙,移殿于北。不欲毁其古迹,因庄子有“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语,乃除地为坛,环植以杏,曰“杏坛”。

    (《阙里文献考》清·孔子69代孙孔继汾)

    【注释】①西晋司马彪注:缁帷,黑林名也。杏坛,泽中高处地。②祖庙:以孔子故居建造的祭祀孔子的庙,孔庙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位于今山东曲阜,曲阜为古鲁国国都。

    1.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发揄袂②依陂渚之地

      ③增广殿庭曰“杏坛” 

    2. (2) 用“/”给文中画线句设计朗读停顿。(每句限一处)

      A.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

      B.即先圣教授堂之遗址也。

    3. (3) “杏坛”位于何处?概括材料中的不同说法并结合材料简述理由。
    4. (4) 结合材料与下列关于“杏坛”的句子,仿照示例,为“杏坛”释义。

      句子1:潘岳花阴覆杏坛,门生参谒绛纱宽。(宋·王禹偁《赠浚仪朱学士》)

      句子2:天下英才尽孔门,杏坛设教簇如云。(明·梁辰鱼《浣纱记》)

      句子3:春华秋实杏坛飘香;滋兰树蕙桃李芬芳。(现代对联)

      示例:【梨园】原指唐玄宗教练歌舞艺人的地方。后泛指戏班、戏院,今喻戏曲界。

      【杏坛】

    5. (5) “寻找杏坛”专题探究汇报会中,小组将介绍“孔庙杏坛”,请根据材料写一段150字以内的介绍词。(提示:可从修建、命名、意义等角度介绍)
  • 1. (2024·富阳模拟) 为进一步宣传富阳历史文化,同学们想再拍摄一组富阳版语文课本封面视频,选了三个封面代言人。请阅读下列拍摄脚本,完成任务。

    【材料三】

    ◆脚本A

    取景地

    富春江

    封面代言人

    吴均

    视频取景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代言人资料

    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竞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

    (《梁书•吴均传》)

    ◆脚本B

    取景地

    鹳山

    封面代言人

    黄公望

    视频取景

    ……俯览城郭,屋瓦如鳞,苋浦绕其西,大江环其东南,①大隐小隐二山拱峙于北,苍翠若屏障。

    (茀侯《富春游记》)

    代言人资料

    黄公望,字子久,放浪江湖无所归,爱富春山水之胜,后结庐隐居于富春江北大岭山,历时多年作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展现富春江畔初秋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景致。

    (《富阳县志》)

    ◆脚本C

    取景地

    新登古城

    封面代言人

    罗隐

    视频取景

    片水净无尘,青山是四邻。

    上天如有意,此地著诗人。

    (宋•徐照《题罗隐故居》)

    代言人资料

    罗隐,诗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 , 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隐至 , 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

    (《旧五代史•梁书•罗隐传》)

    【注】①表求:上表请求;②敕:帝王诏书;③省:有关部门。④罗隐:富阳新登人,唐代著名诗人。

    1. (1) 请根据提示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有敕召见

      关联课内:“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

      本纪

      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

      于天下

      以故不中

      多义区分:A等第,次序;B.封建官僚住宅;C.数词前,表次序;D.科举考试等级

      (选择正确的义项)

      一日,隐至

      (选择正确的义项)

    2. (2) 依据脚本中画线句子,用现代汉语描述另两个语文封面。

      富春江: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即使有千丈深也可以看到底。

      鹳山:①

      新登古城:②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3) 请结合脚本A、脚本B内容,探究同学们选择吴均和黄公望成为富阳版语文课本封面代言人的原因。
    4. (4) 请结合脚本C及链接材料,参与同学们对罗隐的讨论。

      【链接材料】《新唐书•选举志》: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组员甲:据说,唐朝时,罗隐十多次考进士没中,史称“十上不第”。这样看的话,我觉得现在富阳大力宣传罗隐文化是没必要的。

      组员乙:罗隐屡次不第的原因是①

      组员丙:我觉得宣传罗隐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因为②

    5. (5) 三个富阳版语文课本封面视频制作完成后,你认为哪一个将会得到最多点赞和转发?请综合材料一、二、三,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 1. (2024·富阳模拟) 【技巧一:辨清音形意】

    诗句及出处

    辨读方式

    读音

    字形

    词意

    ____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xiāo

    偏旁不同

    汉字偏旁往往与字的完整意义有关联。如“艹”常指草本植物,“⺮”大多与竹制器物有关。

    秋风②____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____ , 直挂云帆济海。(李白《行路难》)

    ⑴____

    含“氵”的字常与水流、液体有关,含“忄”的字常与心理、情感有关。“怆然而涕下”的“涕”意思是⑤____。

    ____ , 独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⑵____

    坐观垂钓者,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略有不同

    此句中“徒”有“只,白白地”之义,请为含有此义的“徒”字组一个词或成语:⑥____。

    是鸟也,海运则将于南冥。(庄子《北冥有鱼》)

    请为此句中的“徙”选择正确的意思。⑶____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yàn

    完全不同

    “燕”常在春天出现,成双成对衔草啄泥筑巢;“雁”是大型候鸟,每到秋季便结伴飞回南方故巢,直到春季才回。它们传达出来的情感有何不同呢?

    乡书何处达?归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技巧总结:古诗中容易误读的字词,可通过读音、字形、词意的区别来辨析。

    1. (1) 请填写表格中①、②处空缺的字。
    2. (2) 请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①直挂云帆济 A.cāng B.chuāng

      ②独然而涕下 A.chāng B.chuàng

      ③海运则将于南冥_ A.改变,变化 B.迁移 C.调职

    3. (3) 请补全表格中③—⑥处空缺的诗句、解释或词语。
    4. (4) 请根据词意的不同,指出《钱塘湖春行》和《次北固山下》中“燕”和“雁”分别传达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1. (2024八下·慈利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人来此绝境 ,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南阳刘驎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船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世间。

    (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有删改)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1. (1) 下列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驎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

    4. (4) 《桃花源记》中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中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两篇文章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 1. (2024·南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溪行②便还家③处处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3) 【乙】

      ①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①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②,人甚知礼。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老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③。

      ②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节选自顾况《仙游记》)

      【注释】①瓯闽:浙江南部和福建的别称。②象耕雁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③申……敬:表示敬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好 田 泉 竹 果 药 连 栋 架 险 四 面 高 山 回 还 深 映

    5. (5) 根据【甲】 【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