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西峡模拟)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 大雪深数尺 , 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也。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

    (摘选自王安石《答曾子固书》)

    【注释】①某:作者自称。

    1.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中有足乐者

      语境推断法: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⑵余得遍观群书

      查阅词典法:①依照②顺应③原因④于是,就

      填序号

      ⑶同舍生皆绮绣

      成语印证法:枷戴锁

      ⑷至《难经》《素问》《本草》小说

      课内迁移法:今生学于太学

    2. (2) 把甲文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 (3)  阅读甲文第②段,分析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4. (4) 联系甲文和乙文的内容,宋濂和王安石在读书上有何共同之处?并探究王安石在读经中“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的主要原因。
  • 1. (2024·临颍模拟)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①十年春,齐代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 ,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逐之。”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 (2) 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 (3) 选文中的曹刿与鲁庄公形象鲜明,特征明显。如果跨越时空,你愿意和谁做朋友?请阐述理由。
    4. (4) 曹刿认为“民从”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请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结合内容分析其是运用何种手法来说明“民从”的重要性的?

      【链接材料】

      白公胜得荆国,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患必至矣。不能予人,不若焚之。”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日而禽白公。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有删改。)

      【注释】①府库:指收藏财物和兵器的地方。②大府: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③高库:国家收藏兵器的地方。

  • 1. (2024·惠山模拟) 阅读

    白居易,字乐天。所著歌诗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章武皇帝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

    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进绢,为魏徵子孙赎宅。居易曰:“微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尝赐殿材成其正室。子孙典贴,其钱不多,自可官中为之收赎,而令师道掠美,事实非宜。”宪宗深然之。

    王丞宗拒命上令承为招讨使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擢耳。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十年七月,有素恶居易者,言其浮华无行。其母看花堕井而死,居易作《赏花》诗,甚伤名教。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有删改)

    1. (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王 承 宗 拒 命 上 令 承 璀 为 招 讨 使 居 易 面 论 辞 情 切 至

    2. (2)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②有素恶居易者,言其浮华无行。

    4. (4)  李绛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 1. (2024·开福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 抚节悲歌 ,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选自《列子·汤问》,有删改)

    【乙】

    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 , 使门人往,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观砚有鸲鹆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选自冯梦龙《砚眼》,有删改)

    【注释】①讴:徒歌(无伴奏)歌唱。这里指唱歌。②郊衢(qú):郊外的大道边。③悲歌:慷慨悲壮的歌。④邸:官办的旅馆。⑤鸲(qú)鹆(yù):鸟名,俗称八哥。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句子。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4. (4) 请结合【甲】【乙】两文和链接材料,说说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正确的学习观。

      【链接材料】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 1. (2024·杭州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奏请增修水利书

    臣闻国之本在农,农之本在水。水者,生命之源,农事所赖。今岁旱魃为虐,江河枯竭,禾苗枯槁,民不聊生。臣窃以为,当此之时,非增修水利,无以济其困。

    夫水利者,非一日之功,须经年累月,方能成其大用。然昔日之水利设施,或年久失修,或设计不周,致使灌溉不畅,水患频生。今欲增修水利,必先察其地形,观其水势,因地制宜,方能事半功倍。

    臣建议,一者,当修缮旧有之水利设施,补其不足,去其弊病;二者,于适当之地,新开渠道,引江河之水以灌农田;三者,设专人管理水利,以防损坏,并教民使用之法。如此,则水利大兴,农田得润,民安物阜,国祚可长。

    望陛下采纳臣言,速下诏旨,令有司施行。臣不胜感激,谨此奏闻。

    1. (1) 选择义项;文中“臣闻国之本在农”的“本”字,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A. 树根

      B. 基础

      C. 重要

      D. 原本 

    2. (2) 划分朗读节奏并说明理由;请在“臣窃以为,当此之时,非增修水利,无以济其困”加粗一句中划分朗读节奏,并说明理由。 
    3. (3) 虚词分析;分析“夫水利者,非一日之功”中“者”的用法及作用。
    4. (4) 鉴赏分析;从文章结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三个方面鉴赏本文。
  • 1. (2024·镇海区模拟) 明代微雕珍品核舟“东坡夜游赤壁”曾在宁波被发现,让我们通过古人文字记载来一睹古代雕刻艺术的风采,请你一起参加探究活动。

    【甲】

    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选自《虞初新志》)

    【乙】

    濮仲谦雕刻

    张岱

    南京濮仲谦 , 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款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之,终不可得。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濮仲谦:姓濮,字仲谦,明清时期雕刻家。②粥粥:柔弱、无能、谦卑的样子。

    1. (1) 【学方法·夯基础】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选文词汇

      方法

      解释

      然其技艺之巧,天工焉

      联系成语:巧天工

      以不刀斧为奇

      借助字典:①事情;②侍奉,服侍;③实践;④使用。

      (填序号)

      辄自

      课内迁移:盖简桃核修狭者之。

      虽势劫之、利

      语境推断: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之,终不可得。

    2. (2) 【断句读•晓内容】为乙文划波浪线句子划分停顿(限断2处)。

      仲 谦 名 噪 甚 得 其 款 物 辄 腾 贵。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

    4. (4) 【巧对比·知立场】甲乙两文都表达了对雕刻艺人精湛技艺的赞美,但它们在写作内容上的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5. (5) 【善总结·明风格】《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所编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所收多为明清时期搜奇志异的文章。乙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同样记录了一位雕刻技艺精湛的“奇人”,能否将乙文编入《虞初新志》?请结合文本内容以及你的学习和阅读经验,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 1. (2024八下·越秀月考) 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瑕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紫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禽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豆,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随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②乍:连词,或者。③越过,经过。④被:同“披”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其长可十许步

    3. (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都是清澈的,但各自又有不同的特点。请筒要概括。
  • 1. (2024八下·南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 曰奉壹。

    【乙】

    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绕观俯览,遂忘簪辔之劳。翌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明旦,惟深约寺僧契园从予游,东过通胜桥,至苍龙洞,又至菩萨洞;下而南观长老岩、水帘亭,周行岩径,下瞰白龙潭而归。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①箍辔 chuí pèi: 马鞭子、马笼头。②惟深: 和尚的法号。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甲文中的意思。

      ①水清冽 ②日光下 ③折蛇行

    2. (2) 把甲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 (3)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4. (4) 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翌 日 饭 于 林 虑 亭 午 抵 桃 林 村 乃 山 麓 也

    5. (5) 【甲】【乙】两文都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都描写了水、树、石等自然景物,但景中所含之情大有不同,试分析两文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2024·路桥模拟) 阅读理解

    材料一  “忍冬,凌冬不凋,名由此得。”

    ——选自《本草蒙荃》

    材料二  “忍冬在处有之。附树延蔓,茎微紫色,对生叶。叶似薜荔而青,有涩毛。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气芬芳。”

    ——选自《本草纲目》

    材料三  忍冬嫩苗一握,甘草半两,生用。上,忍冬烂研,同甘草入酒一觚半砂瓶中,塞口,煮两食顷,温服。予在江西,有医僧鉴清,善治发背疽。得其方,用老翁须,余颇神秘之。后十年,过金陵,闻医王琪亦善治疡,其方用水杨藤,求得观之,乃老翁须也。又数年,友人王子渊自言得神方,尝数人,方用大薜荔。又过历阳,杜医者治疡,尝以二万钱活一人,用千金藤。过宣州,宁国尉王子驳传一方,用金银花。海州士人刘纯臣传一方,用金钗股。此数君皆自神其术,术其草视之,一物也。余以《本草》考之,乃忍冬也。

    ——选自《苏沈良方》

    材料四

    冬天,行走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大街上,可以看到很多裸露着枝条的行道树:国槐、法国梧桐、苦楝等,还有花灌木:忍冬、接骨木、荚蓬等等,它们用绝对的“素颜”,涂抹出这个季节特有的表情。

    冬天这些植物掉落的叶子大多是扁平而宽大的。叶片的面积越大,分布的气孔就越多。可别小瞧这些小小的气孔,它们如同一台台微型抽水机,散失掉植物体内的大量水分。落叶乔灌木一旦把美丽的叶子“衣服”脱掉,就能大大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也能减少从叶面蒸腾散失的热量。寒冬将至,叶柄下部的组织内会产生离层细胞,使叶子快速脱落,让树木逐渐进入素颜的冬眠中。

    ——节选自科普读物《我的植物闺蜜》(有删改)

    1. (1) 任务一:【识忍冬面目】参考提示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

      词句

      方法

      释义

      二、三日

      查阅字典法:①与“纬”相对②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③治理,管理④通过、经过。⑤禁受、经受。

      ⑵气芬芳

      关联成语法:不求甚解

      ⑶尝数人

      语境推理,联系上下文

      一物也

      课内迁移法:盖竹柏影也

    2. (2) 根据上述材料,请你来完善忍冬名片。

      学名

      忍冬

      别名

      、②

      名称由来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

      形态特征

      茎:藤蔓状,微紫色

      叶:形状像薜荔,青色,叶片上长有细毛

      花:④ (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

      花期

      三、四月份

      药用价值

    3. (3) 任务二:【品考究心路】阅读材料三,结合文本,体味作者在考究发现忍冬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4. (4) 任务三:【探自然智慧】对链接资料四进行梳理概括,用平实准确的语言简要介绍忍冬等植物过冬的“智慧”。
    5. (5) 向自然取经,感受自然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和力量,就可以得到无数的智慧与答案。请结合推荐书目,分享你从哪些动植物或自然现象中获得了思考和启发。

      推荐书目

      我的分享

      《昆虫记》

      《寂静的春天》

      《沙乡年鉴》

      动植物/自然现象:

      启发和思考:

    6. (6) 任务三:【辨价值意义】同学们围绕“当今社会西医水平发展突飞猛进,《本草纲目》、《苏沈良方》等传统医学典籍是否还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请发表你的看法,要求做到有理有据,100字左右。
  • 1. (2024·婺城模拟) 【任务二】拓展古诗文

    材料一: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慌忙 ,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注释】①陆九渊:抚州金溪人,字子静,号象山翁,世称象山先生。②慌忙:匆匆忙忙,急于求成。③涵泳:边吟诵边思考,慢慢琢磨消化。④权:暂且。⑤切身:对己有关系之处。

    材料二:

    好书三病

    明·谢肇淛

    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为架上美观,牙签锦轴 , 装潢衒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之无书可也。其一,广收远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 , 徒涴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其一,博学多识,矻矻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运 , 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夫知而能 , 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

    (选自《五杂俎》)

    【注释】①谢肇淛(1567—1624):字在行,明代文学家、藏书家。②牙签锦轴:用象牙做的书签,用丝绸装裱的轴。③骊牝:指外表。骊,黑色;牝,公马。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④涴:玷污,弄脏。⑤矻矻(kū kū):勤奋不懈的样子。⑥慧根:本佛家语,指人天赋的聪明才智。⑦运:运用。⑧觚:古代写字用的木板,这里指书的内容。⑨均:形容恰当。

    1. (1) 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徒:        ②谓:        ③好:

    2. (2) 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广 收 远 括 毕 尽 心 力 但 图 多 蓄 不 事 讨 论

    3. (3) 两则材料中作者都提到了读书中的不好习惯,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4. (4) 结合两则材料,联系《论语》内容,请你说说古代文人在读书中寄托着哪些情怀?

      链接材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