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兴化模拟) 阅读朱辉的《儿时的江湖》,完成各题。

    ①兴化无山川之形胜,多的是水,各种形状的水。衣带形的是河,不规则圆形的是塘,更大的、只能从地图上看出形状的是湖。当然不管大水小水,死水活水,都是一个个水滴汇聚而成的。我们小时候,就像是兴化的一滴水。

    ②童年是快活的。虽然穷,但是穷快活。我父母都是教师,有工资,吃饱饭似乎没问题。多年后母亲告诉我,她其实多年来一直是八成饱,但我们当时不知道。我们吃饱了,主要就是玩。游水。夹黄鳝。捉蝉。打鸟,用弹弓打,打不到就上树掏鸟窝。钓鱼,没了耐心就转过身来钓田鸡(青蛙),总之不空手。如此等等,别的孩子玩过的,我件件不少。既然是玩,就少不了玩伴,少不了合作与竞争,也少不了打架。

    ③故乡是我儿时的江湖。我们最有兴趣的是学军。露天电影里的战争片是取之不尽的范本。记得父亲带领高中生进行过一个项目,十分类似于现在的定向越野,大概是先在田野村庄河流里设置一些标记,很不好找,然后各队开始寻找,沿着标记比赛,看谁找的标记多,谁先到达终点。父亲何时出发我不知道,回来时已是深夜,一身烂泥,但因为他的班级得了第一,十分高兴。但这样有趣的学军项目我们小孩子可没机会参与。我们学军基本是自发,主要就是打仗。孩子们分成两边开战。谁当解放军,谁当反动派,这个必须计较。有的时候尚处于分派角色阶段,大家就先打起来了。这个打还是真打,一方必须压服另一方。被压服的一方最后认输,当反动派。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我们的争斗一般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角色扮演,是假打;另一种就是为了什么事,真的动手。为了分派角色,常常从假打演变为真打,打出结果后,角色也就分派好了,又从真打变为假打。我们在这样的转换中乐此不疲,锻炼成长。

    ④这其实是人生的初步历练。领袖和跟屁虫,或者实力派,都在淘洗中产生。这是人生的初步定位,也许会长久地影响人的一生。儿时的江湖锤炼了我们的身体,也磨炼了我们的意志。

    ⑤好玩的是,分派好的反动派有时实力不凡,或者“不争馒头争口气”发挥超常,倒成了最后的胜利者。这时候往往就会开始打嘴仗,互相挖苦攻击。但打嘴仗不易分出胜负,双方就会放大自己的实力,用嘴“亮肌肉”。这个说我哥哥厉害,他来了你们一定抱头鼠窜;那个说下次叫我叔叔来,他是退伍军人,他一到你们肯定屁滚尿流。最后往往连三舅八叔都算进来了,也不管人家肯不肯来助拳。这是“精神胜利法”的好样本。

    ⑥父母毕竟是有见识的。在那个非正常的年代,他们想到了我和弟弟的出路。家里还有些书,老版的《收获》和《莽原》,“破四旧”后残存的一点世界名著,我和弟弟半懂不懂的都看了。印象更为深刻的是,父亲竟然订阅了杂志《化石》,买来《少年科技制作》和《天体的来龙去脉》,父子谈天说地,一起动手做望远镜和简易的直升飞机模型。这是我们在“闯荡江湖”之外的文化和科学启蒙。父亲学的是中文,但琴棋书画样样都会,我和弟弟都学过素描和二胡,虽未有成就,但父亲的初衷是让我们以后插队时,能有一技之长,不至于去种田,其心可悯。父亲以他的爱,扶持引导了我人生的每个关键时刻,我爱我的父母。我弟弟现在是清华大学教授,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我也写了一些“拙作”,父母的苦心算是没有白费。在我内心,父母就是故乡。

    ⑦故乡十七年的生活,给我的生命和创作打上了底色。我有时会想:我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人呢,如此简单,又如此复杂?但显然,故乡的影响是确凿的。我曾给儿子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我的一个同学,他偷了家里的鸟枪,让我和他一起逃学去打鸟。他开出的价码很诱人,一是我们向他舅舅家进发,可以到他舅舅家吃饭,吃好的;二是虽然枪只能打一枪(我们不会填装火药铁砂),但这一枪让我打。为了防走火,枪他扛着。我一路心痒难熬,又战战兢兢,走了大概十里路,看见一个打谷场,有不少野鸽子。就是这儿了!我端着枪,指头搭在扳机上,瞄准。瞄啊瞄,突然我又退回来了。我想起了他吹嘘他家的枪时说过的话,他说,如果火药和铁砂装得太实,扳机一扣,铁砂会从后面喷出来!我手直抖,把枪捧给了他。“砰”一声巨响,地上蓬起一团烟雾。我硬撑住没捂耳朵,但眼睛是闭了的。睁眼一看,鸟毛都没一根。但他敢打枪,无疑比我高了一筹。江湖规矩是:敢下手的就是狠角色。从此我崇拜他。

    ⑧这个故事让儿子赞不绝口。在我的记忆里,它已简化成一个孩子盼着打枪,长途搜寻后,终于没敢扣动扳机。类似的况味被我写到了小说《看蛇展去》里。由此可见,故乡是我的资源。

    ⑨现在已声名遐迩的垛田、中堡大纵湖和“水上森林”,已经过整修,但在我作品里,她们永远是原生态的。《白驹》写的就是戴窑,我让垛田和芦苇荡移到“白驹”,成为环绕小镇的背景。《红花地》里无边无际的红花草,说得酸一点,是从我记忆中剪下来的。

    ⑩我脑子里还有一个好地方,可以叫“兴化渔事博物馆”,里面保存了不计其数的捕鱼方式和工具,它展现着故乡昔日生活的精髓;如果在中堡大纵湖上设立体验设施,也可让外来的客人享受水乡的捕钓乐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之谓也。我希望有一天,它能真正出现。

    (选自《泰州乡土语文》,有删改。作者朱辉,兴化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1. (1) 阅读了第⑤段文字之后,小兴和小化有不同的认识,请根据情境及自己的阅读体验补全两人的对话。

      小兴:第⑤段文字完全多余,丑化了兴化少年形象,打嘴仗,互相挖苦攻击,让读者看到了的乡村顽童。

      小化:不同意你的看法,打嘴仗,互相挖苦攻击,恰恰是水乡少年形象的真实写照。

      小兴:用嘴“亮肌肉”,不就是吹牛皮吗?牛都快吹上天了,不好!

      小化:呵呵。这一段文字其实还有这些作用呢!

      小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看起来多余的一段竟然藏了这么多秘密,看来以后我要“多一个心眼”读书了。

    2. (2) 品析第⑥段划横线句子中加点词“竟然”的表达效果。
    3. (3) 作者说“故乡十七年的生活,给我的生命和创作打上了底色”,请结合全文内容,从“生命”和“创作”两个角度,概括故乡给“我”打上底色的内涵或表现。
    4.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探索近两年中堡大纵湖景区乡村生态体验式、沉浸式旅游受到越来越多城市游客欢迎的原因。(至少写三点)

      中堡大纵湖景区2023年成功“晋级”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如作家朱辉所愿,景区专门建设了渔事体验区。这里有鱼蟹,鱼头汤“鲜而不腥,肥而不腻”,非遗产品中庄醉蟹盛名远扬,大纵湖湖鲜宴席被评为“四星地方宴席”;这里有渔事,踏上渔事步道,近距离观察渔事铜像,了解古老捕鱼技艺;亲自体验大罾,了解扳罾这种古老捕鱼方式,享受捕鱼之乐;带上一套渔具,来到钓鱼台,和钓友们坐上一整天;大纵湖捕捞节,观赏巨网捕鱼,可以感受“鱼跃人欢”的丰收喜悦。

      (选自公众号“兴化旅游”,有删改)

  • 1. (2024·建邺模拟) 文学作品阅读

    山楂树下等少年

    ①校园里,一大一小两棵山楂树。我经常站在大树下等我的少年,远望仅隔两米的小树方向。每当下课铃声一响,看着鱼贯而出的孩子们,从不同的教学楼涌向操场、食堂。他们闹着、挤着,一些笑颜盛开,一些愁眉苦脸,但都有一丝暂得解放的小轻松在他们的身上脸上舒展。我在人群中搜索那一个影子,却常常有种错觉,像是每个孩子都是我的少年。

    ②今天,又是等了很久,还不见他来寻我。我就饶有兴致地观察风摇晃着树叶,阳光在时间中的落点,小山楂树那柔柔的绿叶的缝里,透出点点金色。孩子们的鼻子上架着的不同眼镜,斯文,又沉重。长发,短发,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校服,他们飘过我身边,而我的脸上一定挂着老母亲般慈祥的笑。

    ③记得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我受邀作为家长代表发言,我把梁启超先生写给女儿信中的话作为范例,动情地宣讲。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第一等的人物,每个人都能正确选择自己的未来。我细听着台下热烈的掌声,为得到了少年们的信任而高兴。

    ④平时,等待的时间一长,就有一些小担心涌上来。我记得他说过,妈妈,请不要在我们教室门口来找我,省得你一站在窗子外面, 同学看见了,影响到大家。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有种被嫌弃的感觉,觉得自己就像一枚极酸的山楂不受人待见。

    ⑤难道是因为我的仪表不够美丽吗?或者是因为我的穿着不得体吗?我在心里嘀咕,到底是我的哪些方面让他觉得难堪了?当我以各种方式试探他的小心思时,他耍贫的小嘴脸顿时就送到我眼前,让我确信他的妈妈果真是年轻貌美才华横溢举世无双。然后他再揭开真相,原来妈妈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压力呀。有鉴于此,我乐意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妈妈,把车停在两棵山楂树中间,等他来寻我。

    ⑥偶尔,他也不会让我久等。一次,下课铃响起,半分钟之后,我就看见了第一个冲向我的少年。少年身后的小山楂树,已经隐隐□(zhuì)几个果子 , 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片下,透漏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他傻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勇士,等待嘉奖。我带他吃好吃的,鸡腿四只,他只吃完了两只,另外两只要留给要好的朋友。这提醒我往后要更加小心。

    ⑦此刻,我看到来来往往的孩子们,从我面前经过。我怕漏看了每一个少年——终于,远远地,他跑向我。我就不停地猜:他今天是开心,还是沮丧?无论他是什么样的表情,我都必须要像一团棉花,紧紧包裹住他的身心。从他上高中的那一刻起,我就这么要求自己:我要成为与棉花有关的物品。一朵白云,一个棉花糖, 还有一个巨大的棉花垫子。我想用一朵白云,让他仰望天空,生发远大的理想,增长浩瀚的知识;我想用一个棉花糖,适时地哄哄他清苦的学涯,给他些甜蜜的滋味,感知爱的温暖和力量;我还需要一个棉花垫子, 以防他不小心滑落的时候,有一个最稳当的依托,托住他的身体,托举他的灵魂。

    ⑧站在山楂树下,只要回忆起这个少年的成长,时光就变得更加斑斓明亮。我常常会为少年告诉我一件有关我的趣事而开心,比如,少年说有同学看见我了,说今天穿得真漂亮,我的脸就笑得像红山楂。还有一次, 同学问他,为什么你的妈妈长得那么漂亮,而你却那么丑呢?我猜一定是个女同学吧,少年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我说,请告诉你同学, 因为你长得像爸爸。母子大笑的样子,惊动了小山楂树上的果子,有一枚小山楂欢快地掉到我的车窗上。

    ⑨山楂果,酸里带着甜。

    (选自《江南》2023年第六期,有删改,作者叶浅韵)

    1. (1) 结合文章补充下表。

    2. (2) 第⑥段中“少年身后的小山楂树, 已经隐隐□(zhuì A.坠 B.缀) 着几个果子”,方框里填哪个字更合适?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3. (3) 对第⑥段的“更加小心”展开想象,写出母亲的心理活动。
    4. (4) 分析文章第⑨段的妙处。
  • 1. (2024·溧阳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静静的海河

    龙平平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李大钊提议到海河边走走。二人走到老龙头桥,眼前的景象把他俩惊呆了。只见海河两岸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灾民,到处搭的都是小棚子,有的在露天里烧火,有的裹着稻草和破被絮冻得发抖,情形惨不忍睹。老龙头桥桥面上,有一家几口跪着乞讨的,有插着草标卖儿卖女的,还有躺在地上不知是死是活的。

    一个拖着长辫的老者拉着陈独秀的长衫,哀求道:“二位先生,看着你们就是有学问的人,可怜可怜我这快要饿死的小孙女吧!”

    陈独秀俯身问道:“听口音像是从南边过来的。”

    老者答道:“是的,安徽凤阳的。”

    陈独秀点点头:“我知道,靠近淮河,经常闹水灾,唱着凤阳花鼓出来要饭的到处都有凤阳今年又闹灾荒了?”

    老者唉声叹气:“今年不单是闹水灾,还闹瘟疫、闹土匪、闹兵乱呢,什么都闹,没有活路了才跑出来的。”

    李大钊问:“大冬天的,怎么不往南方去呀?”

    老者答道:“本来我们一家是想去济南投奔亲戚的,没想到一路上都在打仗,到处都是难民。亲戚找不到,就一路随大溜到了天津了。”

    陈独秀看看四周:“这儿的难民都是安徽来的吗?”

    老者:“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哪儿都有。山东今年遇大灾,出来逃荒的最多。”

    陈独秀掏出一些铜板放到老者手上,老者千恩万谢地走了。

    入夜,海河边上有不少人在放灯祭奠亲人,各色各样的小河灯吸引了很多人。李大钊和陈独秀走下河堤,沿着河边小道漫步,心情非常沉重。一个老人挑着两个箩筐,筐里放着很多小纸船和蜡烛,每个纸船上都写着人名。老人蹲在河边,恭恭敬敬地往每一个纸船上插蜡烛,点灯,放灯,每放一个就磕一个头,口中念念有词。

    李大钊和陈独秀走过去帮老人插蜡烛,老人也不拒绝

    李大钊:“大爷,您怎么放这么多灯呀?”

    老人头也不回地答道:“那边朋友、兄弟多,不能让他们孤单着。”

    李大钊问:“您是祭奠您的朋友?”

    老人一脸悲戚:“都是当年一起闹义和团的兄弟,死了有小二十年了。他们是为了这个国家被洋人杀死的,死的时候可都是活蹦乱跳的小爷,连媳妇都没娶就走了。一门兄弟就剩下我这一个,每年的今天,我都来这里给他们放船烧纸。”说完,老泪纵横。

    李大钊扶住老人的肩膀安慰道:“老爷子,别伤心了。您这些朋友是为国捐躯,死得值。”

    老人猛一摇头:“值个屁!我来给他们放灯,就是来给他们叫屈的。你看看这河堤上,这么多年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哪一天不是满满当当的灾民,哪一天不死上十来个人?太惨了!”

    陈独秀心情更加沉重:“老人家,我正想问您,河堤上这么多难民,冬天怎么过呀?”

    老人声调明显提高了:“怎么过除了冻死、饿死,还能怎么过

    陈独秀又问:“难道政府不管吗?”

    老人睁大眼睛看着陈独秀:“政府?现如今政府什么时候管过老百姓的死活?”

    李大钊愤然道:“这也太不像话了!”

    老人流下了热泪:“年轻人,这点难民算什么!想当年八国联军杀进来的时候,这海河上漂的全是中国人的尸首,有的没有头,有的大姑娘光着身子,那才叫惨不忍睹呢。老百姓命贱,这么多年,习惯了。”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怔住了,两人眼睛里都含着泪花,闪着一种异样的光芒。陈独秀一把抓住李大钊:“守常,我想通了。你说得对,我们得有组织,我们得建党!”

    李大钊:“我告诉你,现在中国在册的政党已经有三百多个了。你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

    陈独秀:“一个用马克思的学说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一个能把中国带进光明,能让中国人都过上好日子的无产阶级政党。”

    李大钊:“你为什么要成立这个政党?”

    陈独秀挥手指向海河大堤上的灾民,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不为别的,就为他们。为了让他们像人一样地活着,为了让他们获得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

    李大钊(A____)说:“好,仲甫,让我们对着河堤上这些难民发誓吧!”

    陈独秀(B ____):“来,我们宣誓!”

    “为了让你们不再流离失所!”

    “为了老百姓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为了穷人不再受欺负,人人都能当家做主!”

    “为了人人都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所依!”

    “为了中国的繁荣昌盛!”

    “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愿意奋斗终身!”

    “我愿意奋斗终身!”

    静静流淌的海河,河堤上成千上万流离失所的难民,河面上无数只烛光闪烁的祭奠亡灵的纸船,两位穿着长衫,戴着围巾和礼帽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握着拳头,脸上挂着品莹的泪珠。

    (节选自《觉醒年代》,题目为士心所加)

    1. (1) 根据提示,概括文章的内容。

      →和放灯老人交谈受感染→

    2. (2) 说说文章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 (3) 请根据文意,在括号A、B处分别填写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并说明原因。
    4. (4) 依据上下文,说说选文中放灯老人在情节和主旨上的作用。
    5.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 (2024·溧阳模拟)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相关题目。

    【选段一】:我从周恩来的一个旧同学以及在一九二五年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时代共同工作的国民党人那里知道了一点关于他的事情。我从周恩来本人那里知道了更多的事情。有一点尤其使我感兴趣。他显然是中国一切人物中最稀罕的一个,他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他的行动完全和学识及信仰相协调。他是一个学者,却转变为造反者……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文学天才,所以周思来似乎是注定了要做一个学者。可是,像他同一时代的许多人一样他在民族意识觉醒的大时代中,对于文学的兴趣转变了。经过了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始萌芽而逐渐成长起来,周恩来也就被卷入了摇撼中国的社会革命运动。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选段二】:这个小房子,说得正确些,就是诺第留斯号的军火库和储藏衣服的地方。墙上挂着十二套潜水衣……尼摩船长走在前面,他的同伴在后面距离好几步跟随着我们。康寒尔和我,彼此紧挨着,好像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金属外壳交谈似的。我不再感到我的衣服,我的鞋底,我的空气箱的沉重了,也不觉得这厚厚的圆球的分量,我的脑袋在圆球中摇来晃去,像杏仁在它的核中滚动一般。所有这些物体,在水中失去了一部分重量,即它们排去的水的重量,因此我进一步了解了阿基米德发现的这条物理学原理。我不再是一块呆立不动的物体,差不多可以说能够运动自如了。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

    1. (1) 阅读【选段一】,概括周恩来由一个“学者”转变为“造反者”的原因。
    2. (2) 【选段二】将科学和想象相结合,请举例说明。
    3. (3) 请参照示例,将批注补充完整。

      示例:《海底两万里》借助科学大胆想象,体现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的梦想。

      批注:《红星照耀中国》

  • 1. (2024七下·澧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延安颂

    张勇

    ①走进陕北延安,再迈进那些土窑洞,你确实会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你会顿生一种领悟。

    ②【甲】那些起伏绵延的浑圆的丘陵,由近而远的波浪线,多么像浩渺的波澜,你会感触到一种非凡,你会感触到皇天后土的壮阔,你会感触到一种雄浑,你会感触到一种气势!

    ③【乙】那些个窑洞都褶皱在沟壑,那些村庄也同样褶皱在沟壑,那些悠扬高亢的信天游从山峁飘进沟壑,那些陕北人执着醇厚的情感也流淌在沟壑,让陕北成为特别的陕北。

    ④【丙】和其他地方相比,这里没有险峻,这里没有平坦和海风,这里没有傲慢和炫耀……这里就只是一堆堆丘陵旋出的梯田,一排排土窑洞排出的人家村庄,一条条沟壑流淌的信天游!

    ⑤哦,那个信天游,给了这块皇天后土和生灵莫大的滋润!让人不禁想起豪放舞动的腰鼓!

    ⑥愈走进延安,你就愈加不可思议。那一代领袖居住的窑洞是那样的简陋质朴。土炕、木桌、木椅、油灯,实在再简单不过了。可是,那里的窑洞实在不平凡,毛泽东在土窑洞挥毫写出了卷卷雄文,周恩来在土窑洞里谋划战胜群魔的方略,刘少奇在土窑洞里为党的建设深思熟虑,朱德总司令在土窑洞里部署着一个个惊天动地的战略。如此,我们的领袖才能从简陋的窑洞点燃真理的火种,点燃中国革命的火种,点燃中国的希望!那个土窑洞里闪烁出的《论持久战》的光辉,照亮了中国的夜晚,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天空,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⑦就在这样一块质朴的土地上,就在这样的山峁上,那座延安宝塔,成了中国革命的灯塔;那一排土窑洞,那一排土窑洞的灯光,成了中国革命的光芒;那南泥湾的馒头能挖走中国的黑暗;那延河的流水竟然能迸溅出天安门前国庆的欢乐!那舞动的腰鼓竟能敲打出中国的喜悦!那小米喂养的枪杆竟能打出一代江山!这块土地,这块皇天后土,竟然能创造奇迹,竟然能让世界惊奇,竟然能让历史熠熠闪烁!

    ⑧不可思议的这片黄土地,不可思议的土窑洞!不可思议的雄才大略,不可思议的历史的篇章……

    ⑨不可思议的延安啊!这里有厚重,这里有博大,这里有雄浑,这里有壮阔,这里有不可阻挡的气势,这里有大智大勇,这里有的是艰苦卓绝,这里有不屈不挠……所以,这里有更多的光明!这里有更多的思想闪烁!这里有更多的伟大!

    ⑩走进延安,再迈进那些土窑洞,我们突然有一种心灵的震荡,有一种骨子里的觉悟,啊,这片神奇的土地!

    1. (1)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放在文中的哪一处最合适( )

      在延安,在陕北,登高远望。

    2.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那个土窑洞里闪烁出的《论持久战》的光辉,照亮了中国的夜晚,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天空,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3. (3) 延安的“不可思议”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 1. (2024·怀化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木匠桑伯

    徐惠林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 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 20 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 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 40 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 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了。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  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 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 经久耐用 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 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 摆水果摊了…… ”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 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 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 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 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湾。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 “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作出了 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  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十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1. (1) 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 (2) 桑果不肯“接班”,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为什么?
    3. (3)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列语句。“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

      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4. (4) 文章塑造桑伯这一人物有什么意义?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1. (2024八下·嘉禾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飘香面

    阿昕

    ① 爬上山坡,新兵段光才真真切切将营院看清。这方小天地被无尽的太行山包裹着,满眼是黄黄的土坡和峭立的山崖。再想想来时,从满眼绿色走向一片荒芜的蜿蜒山路、村庄里低矮老旧的土坯房,段光觉得这里的一切都和家乡不同,与江南水乡旖旎的风光相比,这里就连阳光都直勾勾得刺眼。

    ② 一声哨响,段光急忙奔下山坡集合,二班迎来了“新兵第一课”--巡山。山高坡陡,出发前,班长李昭仔细检查了挎包里的背包绳,试了对讲机,还背上了一个保温箱。新兵不知保温箱里装着什么,以为也是巡山的工具,都争抢着去背,李昭执意不肯。

    ③ 一条崎岖透逸的羊肠小道在山崖边瓜藤般向上伸去。初秋清展,太行山的沉积岩被上一层水汽,坚硬又水滑。李昭走在队伍最后,前面副班长开道,段光被安排在队伍中间。大家取出背包绳,把彼此连接起来以防意外。段光握着拳,脚底深一下浅一下,全身骨架仿佛忽散忽聚。

    ④ 行至一极窄极陡的峭壁,段光缓步移动,左脚刚踩上前面战友小张踏过的一块尖石,右脚摸索着支点,忽地听见李昭低吼一声:“段光快贴墙!”段光来不及抬头看前面发生了什么,情急之下收紧肌肉、将全身紧贴石壁,下意识地挤住眼睛,额上青筋暴起,头顶仿佛被人砸了一拳似的一沉。所幸左右脚踩得还算稳,他用头和左肩扛住了上面突然掉下来的这一沉。原来,是走在前面的小张踩空了一脚,身体没有稳住掉下来,好在下面的段光反应快、力量强,撑住了下坠的小张。

    ⑤ 走过那段极难行的路,眼前柳暗花明般开阔起来,李昭让大家就地休息。段光的脸上和手掌被石壁尖锐处划破几道。惊魂未定的小张不住地向段光道谢。李昭起身:“咱们二班今天都要感谢段光同志,谢谢你反应迅速救了大家,要不然咱们这‘一条绳上的蚂蚱’可就是‘秋后蚂蚱’了。“-阵笑声中,大家的神经都放松下来。段光这些天憋着的不适应顷刻消解,心头甚至还泛上了一丝甜--经过刚才那番生死体验,自己好像成了一个真正的战士。

    ⑥ 又行至一片茂密的松柏林。李昭带着大家走进去。只见几座由石块垒砌的坟包整齐列队,周围没有一棵杂草,每一个坟包顶面都油漆着一颗红色五角星。李昭将坟包上的露水擦拭干净,靠着一座坟包坐下,给新兵们讲起一段往事。

    ⑦ 第一批踏进这片山区的官兵,都来自江浙地区。这些从没见识过“北风卷地白草折”的南方兵受命开山铸盾,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尤其是到了冬天,山里的条件更加艰苦,干活稍有不慎,手就粘在冰冻的铁铲上,几乎每天吃带着冰碴、硬得能把地面砸出坑的窝窝头,一帮人挤着睡在常被大风吹飞的补丁帐篷。首长说:“功成那天,我请大家吃家乡的阳春面。”可是,就在那年,施工时突遇山体滑坡,几名年轻的战士被轰然塌方的土石瞬间掩埋。一年后的春天,工程竣工,那碗热乎细软的面被大家端到了坟包前…

    ⑧ 说罢,李昭打开保温箱,香气扑鼻,是一大盆快坨了的面条。新兵们不约而同地走上前帮忙。

    段光沉默着,小心翼翼地为烈士们分面,一碗接一碗,他终于没能忍住眼眶边打转的眼泪。

    ⑨ 晚些时候,巡山小队完成任务,踏上回营之路。夕阳像熟了的柿子一般饱满滋润,阳光倾斜着行走,将每个人的身影拉长。战士们解下的背包绳卷裹起一串串细碎的光。

    ⑩晚饭时,每个人面前也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连长、指导员站起身来,手里端着大大的面碗,说:“欢迎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这碗面看着简单,却是我们连队的招牌菜。就像我们大山里的兵,日 复一日看似波澜不惊,但钢铁长城上有我们一砖一瓦。“老兵带头鼓掌,新兵们胸映着捧起面碗。

    ⑪ 段光喝了口面汤,惊异于北方山里的炊事员竟做出了江浙人家纯正的味

    道,大口吸溜起来。顺着山风,那面的香气溢出了大碗,一直飘向太行山深处。(有删改)

    1. (1) 阅读选文第②~⑤ 段,将下面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行踪

      段光的表现

      去巡山

      握着拳,脚底深一下浅一下,全身骨架仿佛忽散忽聚

      行至极窄极陡的峭壁

      先是缓步而行,后将全身紧贴石壁,反应迅速救下小张

      走过极难行的路,就地休息

    2. (2) 结合语境,按括号内要求赏析词句。

      ①情急之下收紧肌肉、将全身紧贴石壁,下意识地挤住眼睛,额上青筋暴起,头顶仿佛被人砸了一拳似的一沉。(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②夕阳像熟了的柿子一般饱满滋润,阳光倾斜着行走,将每个人的身影拉长。(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

    3. (3) 文章第⑦ 段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表达效果?
    4. (4) 联系全文,分析标题“飘香面”的含义。
    5. (5) 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写一段话,说说你对文中段光的认识。注意结合文章中描写段光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6. (6)  读完本文,你一定会被文中战士们的精神品质所打动,请你给段光所在营院的战士们写一封简短的信,以表达对他们的敬佩和赞美之情。100字左右。
  • 1. (2024·长沙模拟)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山高我为峰

    高满航

    ①梁班长已经在祖国西北边陲的边防部队服役16年零8个月。

    ②这天早上,梁班长和往常的每个早上一样,不等初升的太阳完全跃出地平线,就带领巡边分队出发了。他们徒步在乱石林立的戈壁滩上走了1个多小时,才抵达山脚。大家歇息片刻,正要继续登山,却远远看到裹着沙砾的狂风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朝着他们横扫而来。残雪飞舞,碎石滚动。梁班长身后的上等兵小郑没能站稳,被吹得打了个趔趄,差点摔出去。

    ③梁班长眼疾手快,伸手紧抓住小郑,又大声朝后面喊:“大家都注意了,脚下踩实,保持平衡。”他的话刚出口,就被狂风掳掠而去,连他自己都听得不真切。身后刚站稳的小郑也听了个大概,旋即转过身,向紧跟其后的战友大喊着传达班长命令:“脚下踩实,不要摔倒。”

    ④风越来越大,枯草和沙砾飞上了天,石头也沿着山坡噼里啪啦地滚动。梁班长从背包里抽出绳子,先在自己腰上缠了一圈绑紧,拽了拽确定不会松开后,又转身传给身后的战友。每个人接过绳子后,都迅速穿过扎在腰间的武装带,再把绳头交到后面一个战友的手里。后面的战友如法操作,依次朝后面传去。很快,每个人都把自己系在了粗壮的绳子上。绳子最后传递到副班长手里,他和班长一样,把绳尾在腰间绑紧。

    ⑤十几个人迎风朝着山上爬去,远看像一条不断扭动着身体的大蛇。他们与风搏斗,也随风而舞,偶尔有战士被乱石绊倒。每当此时,腰间的绳子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有力地把他拽了回来。偶尔,有战士被风的阻力“定”住,后面的战友就弯下腰去,奋力推着他走。

    ⑥小郑入伍前是美术学院的大三学生,算是携画笔从戎,立志要用画笔记录壮美边防。所以从他跟着队伍巡边那天起,素描本就不离身。

    ⑦自从巡边那日起,小郑就被告知一条必须遵守的规矩-带去什么就必须带回什么-不能在边界遗留任何物品。

    ⑧见素描本被风越吹越远,小郑心中急切,慌乱中解开武装带,欲随风去追。这时候,他的迷彩服上衣被一只手紧紧抓住。他以为衣服被武装带挂住,努力挣脱,却挣不掉。他转头,见是梁班长。

    ⑨这时候,梁班长已经解开了腰间的绳子。他把绳头交给小郑,大喊着命令他:“你站着别动,我去追。”小郑看到,班长沿着风的方向奔跑着去追素描本。班长跑,素描本也“跑”。他终于追上,没等到伸手抓,素描本又飞到了空中。他又去追,却被一块.石头绊倒,滚了几圈,才被另一块石头挡住。这个时候,其他战友都注视着班长的一举一动。他们看到,班长似乎不知道疼痛,刚刚摔倒,又很快站了起来,再次朝素描本的方向飞奔追去。山风时急时缓,就在缓下来的一刹那,梁班长眼疾手快,稳稳地把素描本抓在了手里。

    ⑩他仔细掸掉本上的尘土,交还给小郑后,又从小郑手里接过绳头,再次绑紧自己。两个多小时后,他们终于登上界山之顶。原地休息时,梁班长侧身看到,小郑正在画他们所在的这座界山。他仿佛有一支神笔,才寥寥几画,就生动勾勒出了山的轮廓;又寥寥几画,刺状植物、嶙峋山石,甚至无时不在的风都入了画。

    ⑪小郑画完后转头问道:“班长,咱们这座山的海拔是多少?”梁班长倒问起他来:“你的身高是多少?”小郑疑惑地回答:“1米78。”梁班长脱口而出:“那么-这座界山的海拔就是5962.68米。”紧挨班长坐着的陈老兵听见了他俩的对话,皱眉沉默了片刻,还是忍不住纠正道:“班长,不对吧,这座山的海拔应该是5960.9米。”⑫梁班长站起身来,眺望着山下的茫茫戈壁,对陈老兵说,同时也是对小郑说:“没错,这座山的自然海拔是5960.9米,但既然我们来了,山高我为峰,这个自然海拔就要加上我们的高度,就应该是5962.68米。”

    ⑬陈老兵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小郑也恍然大悟。他又俯下身子,在素描作品的一侧,庄严且认真地题记-山高我为峰,作于5962.68米高峰。

    ⑭风止了没多大一会儿,又呜呜地吹起来。战士们喝了几口军用水壶里的水,又吃了几块军用干粮。“同志们,出发。”梁班长第一个整理好随行装具。

    ⑮顾不得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战士们绑紧绳子后,又朝着另一座界山行进······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减)

    【注】①“山高我为峰”这个题目化用的是林则徐幼年作为学童与先生和同学们一起登山的故事,先生出上联时,他第一个对出的下联。表达的是不断攀登,努力进取的人生态度。

    1. (1) 下列对于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2. (2) 请赏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

      他的话刚出口,就被狂风掳掠而去,连他自己都听得不真切。

    3. (3) 小麓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认为第②段中“大家歇息片刻,正要继续登山,却远远看到裹着沙砾的狂风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朝着他们横扫过来”这句话写得非常好,请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说说你对标题“山高我为峰”的理解。文中的小郑做出了携笔从戎的选择,请联系选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以小郑为代表的大学生参军入伍这一选择的看法。

      【链接材料】2017年,大学生应征报名参军人数突破了100万。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22万。2022年入伍新兵中,大学生士兵的比例超过80%,其中大学毕业生的比例超过50%。

  • 1. (2024·长沙模拟) 非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胖东来基因植入,步步高能否“胖”起来?

    胖东来超市现是服务口碑天花板,风头正劲;步步高超市已是落寞的“中国民营超市第一股”,日薄西山。如今两家巨头因大爱结缘:胖东来,终于走出了河南,在湖南的步步高超市被“复制”!

    【材料一】

    昔日“西南王”谢幕江湖

    近年,电商和新零售模式崛起,步步高商超的主业盈利能力开始下滑。当年王填夫妇带领步步高从湘潭起步,逐步向省会长沙、湖南全省扩张,再向邻近的江西、四川、重庆等地拓展,成为了一个区域性的民营零售业巨头,一时间风光无限。但高光也停留在了这个时段,近几年,这艘巨轮不受控制了,急转直下,步步高被频传倒闭,不得已收缩版图,关闭大部分门店,龟缩于湖南,昔日“西南王”就此谢幕江湖。

    【材料二】

    中国零售业当中“神”一般的存在

    中国连锁协会会长郭戈平参观胖东来后说:这绝对是中国最好的店。马云评价胖东来:它引发了中国零售商的新思考,是中国企业的一面旗子。

    胖东来被“神话”的核心还是在于创始人于东来的精神世界。一个“爱”字,是于东来品格中最亮的底色,由此而衍生的企业文化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胖东来人。

    “胖东来”因其无微不至的贴心服务,被称为超市行业的“海底捞”。走进胖东来超市,你能真正感受到:顾客就是上帝。超市门口提供免费的直饮水、充电宝和电话等,大方供顾客“薅羊毛”,原来几十项的免费服务现在已经扩展了一百多项;有为老年人、带孩子的宝妈等7种不同群体定制的不同购物车,甚至连宠物也有专门的寄放服务;胖东来的很多商品,都设置了醒目的使用提示,告诉你怎么使用、怎么储藏比较好;货架上还备有放大镜和老花镜,方便视力退化的老人看配料表,不仅如此,“胖东来”的员工还会自发给老人孕妇推购物车、给顾客打理衣物······

    更难得的是,胖东来对员工也是实打实的好。从1999年开始,胖东来就开始实行“三三三”的分配机制:每年的利润除了30%用于社会捐献、30%用于下一年的垫付成本,剩下的30%全部分给了所有员工,而管理层只保留了最少的10%。不仅给员工的工资标准高于当地同行2至3倍;还设置了“委屈奖”安抚人心;另外公司不卷,不允许员工加班,带薪年假还能达到40天。胖东来人性化的管理培养出了员工的高素质,要求员工“能干会玩”则真正造就了员工的幸福感。

    胖东来的模式可复制吗?

    今年4月,胖东来派出20人的高管团队来到长沙对步步高进行帮扶。

    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步步高将结合胖东来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策略,计划从员工薪资、工作时间、卖场规划、商品重整、供应链、价格优化、服务提升等各方面系统调整,优先在长沙打造胖东来式卖场样本,用两三个月的时间改造两三家步步高超市门店。其余步步高门店也将参照调改样本门店,后续由步步高团队主导进行全面改造。

    不过,对于复制胖东来模式,很多消费者并没有持很乐观的态度。

    胖东来构建了一个与员工共享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胖东来超市利润的增长保证员工收益的增加,员工收益的增加又促进员工为企业发展更加努力更加忠诚,二者形成良性循环,才达到“双赢”目的。

    步步高想要完全复制其模式,在员工的激励制度这方面就压力山大,更何况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真诚”这个必杀技学不来呢?

    无论如何,还是祝福步步高,能学会胖东来的流量密码,成功翻身!

    (以上材料均选自网络,有删改)

    1. (1)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去年,南南的父母开了一家大型社区便利超市,但由于经营不善,生意惨淡,濒临倒闭。店里的商品上落了灰尘;货架上各种物品随意混放;先后已有两名员工嫌工资少辞职,仅剩的一名员工也无心工作,对顾客爱答不理······南南的父母愁坏了,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实施改进。
  • 1. (2024·长沙模拟)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西游记》的片段,完成小题。

    【片段一】

    太宗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问不了,旁边闪过法师,帝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唐王大喜,上前将御手扶起道:“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随在佛前拈香,以此为誓。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片段二】

    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稳似轻舟。左有八戒扶持,右有悟净捧托,孙行者在后面牵了龙马半云半雾相跟,头直上又有木叉拥护,那师父才飘然稳渡流沙河界,浪静风平过弱河。真个也如飞似箭,不多时,身登彼岸,得脱洪波,又不拖泥带水,幸喜脚干手燥,清净无为,师徒们脚踏实地。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片段三】

    菩萨将难簿目过了一遍,急传声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即令揭谛,“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这揭谛得令,飞云一驾向东来。一昼夜赶上八大金刚,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谨遵菩萨法旨,不得违误。”八金刚闻得此言,刷的把风按下,将他四众,连马与经,坠落下地。噫!正是那:九九归真道行难,坚持笃志立玄关。必须苦练邪魔退,定要修持正法还。莫把经章当容易,圣僧难过许多般。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刬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1. (1) 下面是对《西游记》的介绍以及对文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唐僧师徒四人远赴西天,跋涉山川,历尽千险,一路斩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请结合选段及全书,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想一想,这对于面临中考的你有何启迪?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