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曲靖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奶奶的星星

    史铁生

    ①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噢——,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

    ②“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么……?”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来了我打它……”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③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么?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④“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⑤“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⑥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

    ⑦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打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还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⑧“老了,还不死?”

    ⑨“死了就怎么了?”

    ⑩“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

    ⑪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又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

    ⑫一个冬天的下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喊她,窗外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

    ⑬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个星星。

    ⑭“怎么呢?”

    ⑮“人死了,就变成一个星星。”

    ⑯“干嘛变成星星呀?”

    ⑰“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

    ⑱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

    ⑲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揣摩哪一颗星星是奶奶的……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

    1. (1) 文中写了四件我和奶奶的琐事,请你补充出其中两件。

      ①“我”回忆幼儿时期奶奶抱“我”在怀里哄我睡觉。

      ③“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死了而伤心。

    2. (2)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文章第⑦段加点词语“漫长”看似不合情理,又感觉很传神,请写出其妙处。

      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②请自选角度赏析第⑱段的划线句子。

      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3. (3) 文末画横线的句子有何深刻含义?在文中起何作用?
    4. (4) 谈谈你对标题中“星星”的理解。
  • 1. (2024八下·重庆市期中) 阅读《旅途中的陌生人》,完成下面小题

    旅途中的陌生人

    ①那年夏天,我突然接到婆婆的电话,长期在珠海工作的丈夫突发意外昏迷了,医生说只怕不行了,要我带孩子去见他最后一面。这消息对我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我立刻带上孩子,登上了去广州的飞机。到广州已是晚上十点半,我只能带着孩子住下来。也许老天爷要为难我们孤弱母子,“弗洛伊德”台风当晚登陆广州,第二天又下起了暴雨,由于道路被淹,去珠海的车全部停运了。

    ②为了能让孩子见到爸爸的最后一面,我无论如何也要赶到珠海。然而拦了一辆又一辆出租车,司机都表示不敢走。牵着孩子,我站在暴雨如注的旅店门前,只想大哭一场!后来又有一辆出租车停在我的面前,问我要到哪里去。我立刻像抓住了敕命稻草,这次我没有先讲要去的地方,而是先诉说了自己的情况,然后告诉他我要去珠海。听了我的话,那位司机沉默良久,终于还是充满歉意地说爱莫能助。车子慢慢滑走好像希望正在一点点消失。我咬住嘴唇、闭上眼睛,蹲下身子将孩子紧紧地揽在怀里……

    ③良久,忽然听见孩子的声音:“妈妈,那辆车又开回来了。”我抬起头、睁开眼,看见了那位司机和他的红色轿车,他说:“路确实很难跑,我先送你们走,实在不行就到中山,到时再想办法。”我的想法是能离珠海近一点算一点,就立刻答应了。

    ④沿途是一片台风肆虐后的景象,一排排的棕榈树倾成了45度,好像在行欢哀礼。有的路段车子吃水很深,都超过了车门的底缝。我们的鞋子和裤腿全湿透了。司机回过头来对我们说:“我们这是在玩命啊!你们可要坐好了。”我朝他点点头,将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心中充满恐惧。在路上只要碰到一辆车,司机都要鸣喇叭,停下来打听路况。得到的答案是不要往前走了,危险得很司机并未为之所动,反而转过头安慰我:你不要担心,他过得去,我就过得去。”直到到达中山市,我们也只碰到五六辆敢在路上跑的车。

    ⑤到了中山市后,司机带着我们母子往珠海的方向左冲右突,却怎么也冲不出去。中山周边积水太多,道路已经被冲毁淹没了。几经打听,才知道有一条可绕到珠海的路,司机说他没走过,路况又不好,不能带我们瞎冒险。但他又劝我不用担心,他去帮我们找当地的司机。他下了车,我看到他连找了当地的好几位同行,但好像都被拒绝了。他又是递烟又是陪笑脸,不时地指指车上的我们母子,大概是在告诉他们我的情况吧。

    ⑥后来,终于有一位司机将车开了过来。他吁了口气,过来对我说:“就让这位张师傅带你去吧,价钱我已经跟他谈好了,你看合适不合适?”我将车钱付给他时,特意多给了一些,以表达我的谢意。谁知他把多给的钱退了回来,说:“你也不容易,我不能乘人之危啊!”我说:“这是应该的啊。”他摆了摆手,说:“我还要赶回广州,这位张师傅一看就知道是老师傅了,别担心。一路顺风!”说完他上了车,向我招了招手,匆匆走了。

    ⑦上了车,张师傅问我:“他是你熟人?”我摇了摇头,这才记起连他的名字都忘了问。张师傅赞道:“是个男人!”我的眼睛湿润了。

    ⑧终于到了珠海,台风侵袭后的珠海一片狼藉。见到监护室里满身仪器的丈夫,才得知医生刚刚宣布了他的死亡,我心里顿时撕裂般地痛,泪水夺眶而出。

    ⑨很久我都不愿意回首这段感情之旅。而那位司机和他火红色的车,却像一盏灯,亮在我曾经冷寂黑暗的心间……

    1. (1) 本文主要写红色出租车司机对“我”进行了哪些帮助?
    2. (2) 体会第②段画线句分别表达了司机与“我”怎样的复杂的内心世界?

      那位司机沉默良久,终于还是充满歉意地说爱莫能助。车子慢慢滑走,好像希望正在一点点消失。我咬住嘴唇,闭上眼睛,蹲下身子将孩子紧紧地揽在怀里……

      司机:

      我:

    3. (3) 文中第④段画线句,体现了司机怎样的品质?
    4. (4) 文章第⑦⑧段结尾分别写眼睛湿润,泪水夺眶而出,“我”两次流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5. (5) 如何理解“那位司机和他火红色的车,却像一盏灯,亮在我曾经冷寂黑暗的心间”?
  • 1. (2024七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童年的冬天

    ①寒冬鼓着腮呜呜讲了一夜的童话,清晨,再用它干枯的手指敲打我童年的窗棂,我从四十多年前故乡的被窝探出头,童年的冬天就这样开始了。

    ②玻璃上的白霜刚变薄,咣当一声,冷风裹着一群小伙伴围过来:走哇,吃冰溜、打仗去。村东的大池塘是我们夏天的游泳池,冬天的滑冰场。滑累了就去砸冰,把扎嘴的大冰块含成滑溜溜的小冰溜。耳朵是红的,脸蛋是红的,冰溜含在嘴里,嘴唇也是红的,喊着闹着跑向空旷的田野,打仗去。拣来柴火点上,边烤火边分伙,分好伙讲好打仗规则,各伙自己商量防守、抢夺策略,喊着各自的口号,把手里的冰溜子扔进柴火堆,顿时浓烟滚滚。冲啊,我们像乡间撒欢的小狗儿。

    ③太阳当头,地似乎软了,我们的肚皮也瘪了,于是说好回家吃午饭,吃完再玩。可还是等不得,纷纷拿着大饼子到军烈属范六爷家会齐,帮他压水烧火,听他讲打仗的故事。坐在热炕头,手里的大饼子吃了一半,眼睛盯紧了绘声绘色的范六爷,不觉中屋子暗了。

    ④)隐约地像有根丝牵着我飞快地往家跑,到爸爸下菜窖的时候了。蹲在菜窖口,心思顺着小木梯下到了里面。挖菜窖时,我们在旁闹着欢呼,看得仔细:四方的深坑,搭上木头,铺上油毡纸再铺上苞米秸,压上土,远看只略凸起,近看有进出口。踩着梯子下去,迎面扑来潮湿的土腥气,一堆白菜亮着,再看一会儿,还看见了土豆、萝卜。

    ⑤晚饭后,跟着母亲去串门,那家里早满了人,街坊四邻的姨婶们和她们的孩子都在,说说笑笑的。灶膛里的火闪着红星,锅里的苞米噼噼啪啪,这家的姑娘忙得粗黑的大辫子甩来甩去。捉迷藏正当关键,大人们喊我们吃炒苞米,蹑手蹑脚回到母亲身旁,那个躲起来的孩子一会儿噘着嘴自己出来了。又香又脆又甜的炒苞米天天吃不够,趴在炕上,耳旁大人们的唠嗑断断续续,心里想着母亲晚饭时说过的话,今年过年老舅还来,到时又可以跟着他拿手电照麻雀了。

    ⑥脑子里还是昨晚串门的情景,张开眼,已在自家躺着。外面下雪了,哇,好大的雪呀。堆雪人去呀。穿了衣服往外跑,迎面撞上进来的姥姥,姥姥眉开眼笑的,说老张家媳妇生了胖娃娃,让我们不要吵吵嚷嚷的。于是我们悄悄堆雪人,家家门口的雪人与屋檐下挂着的串串红辣椒、黄澄澄的玉米相互映衬,像幅年画。

    ⑦姥姥去帮别人家包黏豆包了,我招呼来小伙伴,给他们炒黄豆。半熟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抢着吃,也不怕烫,嚷嚷着黄豆香。吃完,张家孩子带我去看她家刚出生的小妹。小娃娃白白嫩嫩的,黑亮亮的眼珠看着我,像对我笑,又像在和我说话,太可爱了。我说要抱回家看,张家老太太哈哈笑,去吧,回家取小被子,抱走吧。我一溜烟跑回家,翻找小棉被,姥姥问了原委,也哈哈笑地说,人家那是说笑的,明年让你妈给你生个妹妹,你天天抱着。

    ⑧一年后的冬天,我起得很早,天没亮就到学校操场做操,然后开始早读,大声地读着新学的课文,口中哈出的热气在冷空中凝成一缕缕白雾,描绘着对未来的渴望。

    ⑨童年的冬天,滋养我的身体和心灵,是我人生旅程中温暖与爱的被窝,令我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日子。

    1. (1) 文章围绕“童年的冬天”写了七件事,请概括其中的三件。

      “我”和小伙伴吃冰溜、打仗;“我”看爸爸下菜窖“我们”堆雪人;“我”到学校操场做操,大声读新学的课文。

    2. (2)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
    3. (3) 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第几人称来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 (4)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
  • 1. (2024七下·广西壮族自治区期中)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接地气”的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日常课堂内外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度融合,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具体验性,更鲜活。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可以避免“单一式”讲授,通过参与国庆节升旗仪式,观看神舟十二载人飞行等重大活动,实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立场表达的“组合式”发声,让爱国情怀渗透到青少年的血液中。

    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要使受教育者激发“爱”的情怀,要充分运用好载体尤其是人文资源。比如,依托祖国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通过宣传展示,体验感受等多种方式,引导人们领略壮美河山,投身美丽中国建设。同时,通过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富有价值内涵的民俗文化活动,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

    (摘自《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更鲜活》)

    【材料二】

    无论文字叙事、文艺表演还是电影创作,近年来,这些文艺作品频频“出圈”。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到扶贫主旋律热播剧《山海情》,从聚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春秋》到脱贫攻坚壮丽画卷《山河锦绣》,从用匠心传承经典的《典籍里的中国》到能“百世流芳”的文艺演出《伟大征程》,真实地还原出细针密线勾连起的人物关系,从细腻的表达中捕捉到先辈的神韵。他们近在咫尺,引起“强国一代”的强烈情感共鸣。

    (摘自《精品“频频出圈”,主旋律激越昂扬》)

    【材料三】

    以下是对安徽省12座城市172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问卷内容

    统计数据

    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41.5%

    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30.5%

    拥有权利和社会地位

    17.2%

    拥有财富,事业兴旺

    10.8%

    (摘自《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教育策略》)

    1. (1) 下列说法与材料一、材料二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材料三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有哪些形式,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 1. (2024九下·文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旧皮箱

    殷贤华

    ①肖风在站台等了许久,终于看到爹的身影。这个城市太大,每次爹娘进城,肖风再忙都会抽出时间去接站。

    ②爹是大身板,在农村练就了一身好气力,虽然扛着大包裹,但走路仍然呼呼带风的样子。不过半年不见,爹这次看起来白发更多了,皱纹更深了。肖风快步上前扶住爹,欢喜而心疼地说:“爹,您人来就行,哪用得着扛这么大个包裹呀!”

    ③“那怎么行?”爹笑呵呵地反驳道,“你娘给你准备了好多你小时候就爱吃的东西,我敢不给你带来?”肖风心里感到一阵暖意,低头揣摩道:“照现在这个季节看,估计娘给我带了小叶糍粑、糖酒酿鸡、大头菜吧。”一打开包裹,果不其然应有尽有,爹和肖风都会心一笑。

    ④“风儿,这次你准备带爹去哪里玩呀?”爹兴致勃勃地问。每次爹娘来城里,肖风总会陪他们到城市周边各大风景区看看。起初爹娘心疼钱,不愿意去。但架不住肖风的一再坚持,况且进城旅游确实开了眼界,最关键的是儿子不缺钱,也就由了他去。时间久了,到处转转看看,已经成了爹娘进城最大的乐趣。

    ⑤肖风愣了愣,随即回过神来,笑着回应:“看把爹急得,先休息半天,明天我就带您到欢乐谷看看!”

    ⑥“欢乐谷,那肯定错不了!我在车上听乘客说,欢乐谷是这个城市新开发的旅游景点,这次我先去看看。”爹拍拍肖风的肩膀说,“我回去再馋馋你娘,下次换她来玩。”

    ⑦肖风笑了笑,回答道:“好啊,您和娘都不想进城长住,就只能这样啦!”肖风是个大孝子,其实前几年就想把爹娘接进城享享清福,但爹娘在城里住不习惯。他们总是舍不得乡里乡亲,舍不得庄稼菜园,舍不得家里的老黄牛、小花狗和鸡鸭兔崽们。肖风只得想了个办法,每次爹娘轮流来城里的时候陪他们到处旅游,让他们把城里城外的大好风景看个遍看个够。

    ⑧第二天,肖风带着爹来到欢乐谷。肖风为爹买好了套票,他自己在景区门外玩手机等候。肖风对爹说:“您和娘不是一直教育我要节约吗?欢乐谷我陪客户来过几次,早玩腻了,今天就不进去了。”爹愣了愣,觉得有点意外,随即拍拍肖风的肩膀,感慨道:“风儿懂得节约,好啊,好啊!”

    ⑨临近中午,爹出了欢乐谷,看得出玩得很高兴。“饿了吧,您来一趟不容易,这次我还是请您吃海鲜吧!”肖风拉着爹进了附近的一家海鲜馆,点了爹最喜欢吃的大闸蟹、皮皮虾。肖风对爹说:“爹,您多吃点。我最近肠胃有点不舒服,不宜吃海鲜,只能喝点稀粥陪您。”望着爹狐疑的眼神,肖风马上笑着解释:“爹放心,儿子遗传了您的基因,身体棒得很,医生说只需要调理一段时间就没事了。”爹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⑩两天后,爹坚持要回老家,说挂念肖风他娘。肖风挽留不住,只得由了爹回去。

    ⑪几天后的一个中午,肖风在家做饭,忽然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爹竟然又进城了。肖风惊讶地睁大眼睛,见爹扛着一个很大的旧皮箱。肖风一眼认出,这是他以前读初中、高中、大学时用过的皮箱。

    ⑫爹进了屋,打开皮箱,里面全是叠得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有新的,有旧的,有的已经泛黄。“爹,这是谁的钱,您拿来干啥?”肖风惊诧地问。

    ⑬“这就是你自己的钱呀。”爹爱怜地拍拍肖风的肩膀,“这么多年来,你给我们的钱,我们全放在这个旧皮箱里,没舍得用。你娘一直念叨,做生意难免遇到困难,你又总是大手大脚,这钱,迟早有你用得上的时候。”

    ⑭多好的爹娘呀!肖风鼻子一酸,眼泪马上就要流下来了。爹继续说道:“风儿啊,这回你的生意遇到大问题了吧?你不用瞒着我们,咱们一家人共同面对,重新再来,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⑮肖风别过头,他不想让爹看见他滚烫的泪花。他望望窗外,明晃晃的,春光一片。树上发出的几枝新芽,是那么的碧绿清新,充满生机!

    (选自《金山》,有删改)

    1. (1) 请根据小说内容,将下表补充完整。

      故事内容

      人物情感

      欢喜而心疼

      听爹说娘准备了许多自己爱吃的东西

      内心惊诧

      爹娘准备与肖风共同面对困难

      感动流泪

    2. (2) 设置悬念是小说常用的写作手法。本文设置了三次悬念,请找出其中一处,概述悬念情节的内容并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3. (3)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爹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有新的,有旧的,有的已经泛黄。(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 (4) “树上发出的几枝新芽,是那么的碧绿清新,充满生机!”请结合全文,简析文章以这句话结尾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 1. (2024九下·梁平期中)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各题。

    最后一个送水工

    马风

    ①好些年前,这个北方城市,除了规模比较大的工厂、商号、市政机关大院、第一中学校园这么一些地方有自来水管道。其余的区域,特别是住着平民百姓的小街小巷,都没有自来水。

    ②常言道,柴米油盐酱醋茶,过日子离不了。其实,最最离不了的,是水。用不上自来水,也得用水。面对这个需求,冒出了一个新的行业,送水。

    ③快四十岁的老隋,无家无业,是一个资格很老的送水工。隋和水,说出来差不多,就都叫他老水。【A】

    ④老水总是系着一条能防水的长围裙,穿双半高腰的黑胶皮水靴。肩膀上垫着一块由几层麻布缝成的护肩。这身打扮,成了他的职业装。

    ⑤老水用一辆由一头小毛驴拉着的平板车送水。车上的大木桶装着从水源地灌满的水。小毛驴脖子上拴着一串铜铃铛,走起路来哗哗直响。好像通知用户,我们送水来了。

    ⑥老水送水的车辕子上,绑着个半尺见方的口袋,也哗啦啦响着。好像和铜铃铛合奏什么曲子。里面装的是小竹片做成的水牌。

    ⑦老水给两条街上的二十来家的用户送水。一个小院子差不多都是三间房。左右两间各住一家人,中间是摆着锅碗瓢盆的厨房。靠着大锅台,每家都有一口大水缸。挨着水缸的墙上,钉根铁钉子,挂着弯成对号形状的细铁条,上面串了一串水牌,水牌是自制的,大小不一,不像那种正式的,关键也没有厂家再生产了。牌上烙着老水自己定下的记号。

    ⑧送一挑水,也就是两桶,不管这家有没有人,老水就从铁条勾住的竹牌中,拿下一片,这就等于收费了。

    ⑨竹牌用光了,用户在水缸盖子上留下钱,老水就拿出足够的水牌,挂在铁钩上。用户和老水都很有信用,不会出错。对一些老用户,老水会给些优惠。水倒进缸里了,不往下摘水牌,算是赠送。

    ⑩不少人家院子里,养着一条看家的狗。有外人进来,汪汪叫个不停。可是,老水进了不管哪家有狗的院子,多凶的狗也不叫,反倒摇着尾巴跟着他,像在替主人表示欢迎。

    ⑪一个下午,老水刚在水源那里上完水,拐进胡同,身后忽然飘来一股刺鼻的糊巴味,还听到粗门大嗓的喊叫声:失火了,失火了!老水听了,不由分说,连忙拉紧小毛驴的夹板,掉头往那边奔过去,一路喊着:“我车上有水,过来打水!”

    ⑫没有水井,也没有自来水管,救火的人也只好拎着桶捧着盆向水车跑过来。可车上木桶只有一个出水口,人得排队等着。老水又喊:拿个斧头过来,斧头!有人赶紧送来斧头,老水接过来,砰砰砰几下,凿开三个洞,又喊起来,快接水,赶快!

    ⑬有了水,火给浇灭了。人们清理完火场,忽然想起那辆水车,可是早就不见人影了。

    ⑭老水去一家木匠铺修理送水车。掌柜的已经听到了失火的事,指派两个大工匠,用最短的时间,补好了那三个洞。老水拿起装牌的口袋,对掌柜说:“我没现钱,只有这些竹片子,回头把钱送来。”话刚说完,掌柜的连连摆手说:“水师傅,不必,不必。材料费劳务费,全都免收,一分钱不要。”最后还嘱咐老水,他们木匠铺有一眼机井,他随时都可以来装水,还是免费不收钱。老水听了这番话,感激得不知怎么好。只是拱起双手说:“感谢老板,谢谢了。”

    ⑮拿在手里的小口袋,随着手的动作,上上下下的,竹片发出哗啦啦的碰撞声,像喜庆时候放的小炮仗,响了好一阵子。

    ⑯随着市政规划的全面落实,自来水管线越来越多。逐渐的,小胡同小街道,也有了自来水。

    ⑰老水仍旧坚持送水。有十户用水,他就送十户。最后有两户用水的,他就送两户。直到再没有人家让他送水了,他才放下那辆送水车,去水源地当了保安。他说他离不开水,离水近一点,心里滋润,清爽。小毛驴没了用场。一家饭馆要买去杀了当下酒菜。不论给多少钱,老水说什么也不卖。他搂着小毛驴的脖子说,伙计,你别怕,我不让你走,还得好草好料养活你,为你养老送终。【B】

    1. (1)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员工基本信息卡。

      基本

      信息

      姓名:老隋

      绰号:老水

      年龄:快四十岁

      职业:送水工

      送水工具:①

      个人

      履历

      好些年前,小街小巷没有自来水,老隋每天用平板车送水给用户。

      渐渐地,小胡同小街道,也有了自来水,老隋依旧坚持送水,直到再没有人 家需要他送水。

    2. (2) 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其实,最最离不了的,是水。用不上自来水,也得用水。(连用两个“最”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一个小院子差不多都是三间房。左右两间各住一家人,中间是摆着锅碗瓢盆的厨房。靠着大锅台,每家都有一口大水缸。(这段环境描写与全文联系并不紧密,是否多余?)

    3. (3) 水牌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4. (4) 下面这句话,你认为放在文A、B哪一处更合适?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述理由。

      据一位地方史志专家考证,老水是这个城市最后一个送水工。

    5. (5) 阅读本文后,你们班的语文学习小组准备将这篇文章推荐为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请你结合【链接材料】中单元导语和目录的内容,撰写推荐理由。

  • 1. (2022七下·梁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回答下题。

    南泥湾侯发山

    ①直到父亲去世,我才解开他身上所有的谜。

    ②我刚刚懂事的时候,曾问过父亲:“爸,我的爷爷奶奶呢,我怎么没见过他们?”父亲说:“你没见过?我也没见过。”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面无表情,冷冰冰的,吓得以后我再也不敢提这个话题了。事实上,父亲不是没有见过爷爷奶奶,是他没有印象了。我曾悄悄地问过母亲。母亲说她也不知道父亲的底细,父亲是“流浪”到他们村的,只说自己是个孤儿。后来,我查了查资料,父亲是 1961

    年来的,他当时 20 岁,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姥爷家没有男孩,看他老实、勤快,便收留了他。三年后,和与他年龄相仿的母亲成婚,算是入赘。我出生后,依照入赘的习俗,姓氏随母。

    ③后来搞运动,父亲因为是外来人口且身份不明成了批斗对象,甚至说他是特务,经常被喊来叫去。他每次回来,身上少不了带着伤疤。母亲忍不住哭哭啼啼,他就瞪母亲:“哭啥哭?我还没死呢?!”母亲不哭了,却还是不住地抹眼泪。有一天,那些批斗父亲的人来家里,从家里的地窖中找到一个保存完好的箱子,打开箱子,里边有一个小包裹——他们以为“铁证如山”,没想到打开包裹,竟是两张烈士证书,一张是爷爷的,一张是奶奶的!至此,大家才知道,我的父亲是烈士的遗孤,我的爷爷和奶奶在抗战中牺牲了。

    ④当时,我已经上初中,不是一般的懂事,我想知道更多的真相,也想为父亲讨个公道。父亲没好气地对我说:“战场上死的人多着呢,有的连个后代都没有,他们找谁说去?”

    ⑤说实话,我不只是想为父亲要个待遇,也想为母亲、为我讨点好处,看到父亲如此固执,我便死了心。

    ⑥得知父亲的身份后,村里人才对他另眼相看,不再找他的茬儿。父亲难得“清闲”,一心一意地开垦荒地,除了下雨、落雪,他都在山上的旮旯角落忙活,这里扒扒,那里垒垒,捡出石头,拔掉杂草,都给弄出大小不等、规则不一的地来。那时还是大集体,土地还没有分包到人,他把那些开垦出来的土地交给公家。有的地块小,其实根本算不上地,仅能站下一头牛,生产队不要,他便自己撒下种子,或菜,或庄稼。我记得有块“地”,年年收四五颗玉米,因为地块太小了,实在不能多种。

    ⑦到了 1982 年,我已经上高中了。市里来了几个人,找到父亲,要落实政策,为他恢复工作。这时候,我才明白,父亲原在市某厂矿工作,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生活物资异常匮乏,父亲响应国家返乡务农的号召,主动报了名。

    ⑧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父亲拒绝了。来人不忍放弃,再三恳请,父亲说:“这里有吃有喝,我已经习惯了。”父亲又说:“我已经四十来岁了,还去干啥?把岗位留给年轻人吧。”

    ⑨不止市里来的人失望,我和母亲也很失望。父亲不满我和母亲的表现,说:“当农民咋啦?种地吃粮,问心无愧。”

    ⑩父亲的老家是河南的,他为什么没有回老家却来到了这儿?我说出了心中的疑惑。“老家没亲人了,那地方也难……”

    ⑪我没考上大学,回到了农村,曾有过外出打工的想法,都让父亲给堵了回去。

    ⑫这时候,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父亲的干劲更足了。天不亮就带着我下地,晚上星星出来了,还在地里忙活。在我们那个村,年年就属我家打的粮食多。吃不完,便积攒起来,遇到哪里有了难,捐,可劲儿地捐。为此,家人没少跟他闹别扭。

    ⑬2021 年夏的一天,父亲忽然感觉身体不适。我要送他去医院,他说:“我知道自个儿的病,上医院白花钱。八十个春夏秋冬了,就是一台机器也该歇歇了。” 尽管父亲这样说,我还是请了村医。村医诊断后,开了点药走了,临走他留下话:“赶紧准备后事吧。”

    ⑭没过两天,父亲便溘然长逝。老人家临咽气的时候,用微弱的声音告诉我:“我是在南泥湾出生的,刚满一岁,你奶奶和你爷爷一道南下上了前线……是南泥湾的南瓜汤、小米粥把我养活大的。我来到这儿,总想着离南泥湾近一些,有机会回去看一看。”

    ⑮我依照父亲的遗愿,背着他的骨灰来到了南泥湾。看到南泥湾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后悔真相知道的太晚了,没早点带他老人家来。

    ⑯我一直羞于说出父亲的名字,现在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他老人家的大号叫南泥湾。这是他在南泥湾时那些叔叔婶婶给起的昵称,他一直没改过。父亲去世后,我征求母亲的意见,把姓改成了“南”。

    1. (1) 作者围绕“南泥湾”写了哪些关于父亲的故事?请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情节。

      探明父亲底细——①——②——③——放弃恢复工作——④

    2. (2) 请对选文第⑥段画线句进行简要赏析。
    3. (3) 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试举一例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4. (4) 选文最后一段“现在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他老人家的大号叫南泥湾”的原因是什么?
    5. (5) 请简要分析文章以“南泥湾”为标题的妙处。
  • 1. (2024九下·石林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雪夜的老人

    叶 骑

    雪花飘飘荡荡地落下来,散在我的脸上,像针,刺入肌肤。这痛告诉我,自己还在这个城市活着。

    寒冷,这是这个城市,在这个夜晚,留给我唯一真实的印记。

    三年了,一千多个日夜,我告别父母,远走他乡,在这个城市开始自己的事业。但最终,三次创业换来的结局,是最初的壮志雄心成了今晚口袋里仅剩的十五块钱。我淡淡发笑,索性把这十五块钱,再换成三罐啤酒。一无所有,大概,不过如此吧。

    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爸妈?万万不能。朋友?能说真心话的又有几人。不如,就跟眼前的夜相对无言吧,何必倾诉,谁愿倾听?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这城市的灯火,突然忘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夜越来越深,气温几乎跌至冰点,整个公园除了自己这个失意人,已经找不到其他行人。

    我独自对着这茫茫夜色,看雪花漫天飞舞。不知道什么时候,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老人。

    老实说,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到老人的到来。兴许,他恰巧从这里路过,或是心里也藏着一点儿事;而看到我,一个年轻人在这里坐着,他干脆也坐上片刻。这么冷的天,他不会待得太久。

    我沉浸在三年创业的岁月里,分不清哪是雪,哪是泪。老人一直在我对面坐着,偶尔用目光打量一下我,像问候,像关怀,似乎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我渐渐对这个老人有些好奇,不知道他这样跟我面对面坐着,是巧合,还是另有用意。

    我前几天看报纸,说这附近的一个社区,成立了一个老年服务队,专门给需要帮助的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莫非,他是这个服务队的成员,怕我一时做出什么傻事?

    或者,是我长得像他的孩子,而他也曾在深夜里,看见自己的子女在生活面前声泪俱下、遍体鳞伤,眼前的这一幕勾起了他内心深处的回忆?

    抑或,他是自己一个远方未曾谋面的亲人,我不认得他,而他记得我。在这孤独的夜晚,是他无声的陪伴?

    我黑色幽默般地放飞想象,希望求得一丝慰藉。但最终,悲伤如雪花般向我袭来,生活的痛楚,再次将我包围。

    终于,夜色已深,是离开的时候了。眼前这个老人到底是谁,又何必在意。

    我站起身,朝自己的出租房走去。

    没走几步,我隐隐察觉到,身后的老人也起了身子。

    我转过头,恍惚中,看见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到长椅旁,弯腰,捡起地上的三个空啤酒罐,微微向我致意,然后,安静地离开了公园。

    我怔怔地站在原地,突然明白过来,却怎么也不敢相信:

    这是一个拾荒老人,他用雪地一晚的守候,换来了三个易拉罐。

    我望着老人远去的方向,蓦地记起他坐在公园长椅上,任由雪花飘落的那份倔强。或许,在他的一生中,还经历过无数个这样的夜晚,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风雪愈紧了。

    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家乡有句老话,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 (1) 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内容

      情感变化

      创业失败,雪夜独自喝酒

      疑惑

      起身离开,老人捡走易拉罐

      释然

    2. (2) 请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雪花可以落在他的头上,可以刺进他的肌肤,但大雪,从未将他掩埋。

    3. (3) 请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④段画线句,具体分析人物的心理。
    4. (4) 研读第段中“我”打给母亲的电话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 1. (2024七下·重庆市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题。

    传  灯

    曹文军

    ①裴先生教我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膝下似无儿女,常年穿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冬天裹条黑色的围巾。布鞋白袜,走路慢腾腾,很轻,总像在思考什么问题。苍白的脸上架了一副黑框眼睛,不怎么爱笑,颇有些落拓书生的样子。

    ②裴先生早年毕业于名校,他那时教两个班的语文,最喜欢两个大文人:苏东坡和鲁迅。上课时,讲着讲着,就讲到东坡居士和迅哥儿那里去了。久而久之,我也爱看鲁迅,半懂不懂地读《呐喊》《彷徨》。

    ③裴先生是城里人,他的普通话极标准、流利,没有一点点方言的尾子。仅这一点,就足以让我们这些乡下的少年佩服不已了。

    ④总之,裴先生就是与其他老师不太一样。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似乎还有些风度翩翩的感觉,这感觉,说不上来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在我心中,就是觉得他与众不同。

    ⑤我总是满心欢喜地期待着语文课。

    ⑥记得裴先生第一次布置我们写作文,写家乡的树,我就写了柿子树。文章的构思模仿鲁迅的《秋夜》,开头便是:“我家屋前有一棵柿子树,还有一棵也是柿子树……”,如此等等。隔了一天,作文批改发下来了,我先小心翼翼打开,想看看究竟得了多少分。要知道,在裴先生任教之前,我的作文总在班上排名第一。

    ⑦而这次,我只看见一个刺眼的“58”分,我不敢相信,但红笔写的分数,像块图章那样印在那里,赫然在目,确凿无疑。那是我自从上学写作文以来,绝无仅有的分数。那个博学而有风度的裴先生,那个说普通话曼妙地像蝴蝶飞舞的裴先生,竟这样无声地给我了一巴掌。我的脸腾地一下子很烫,心仿佛跳到了嗓子眼。整整一堂语文课,裴先生像往常那样讲得抑扬顿挫,也许,比以前讲得还要好,他似乎又提到了“痛打落水狗”的鲁迅,因“乌台诗案”下狱的苏东坡……我恍恍惚惚,挨过了漫长的一课。

    ⑧放学后,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拿着作文本,硬着头皮敲开了裴先生宿舍的门。那是一间低矮的平房,门前搭了一个花坛,里面种了一排凤仙花,还有金鱼草。旁边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果实熟了,高处无人采摘,上面停了几只啄食的鸟雀。

    ⑨裴先生听我结结巴巴说明了来意,却不作声,只见他拿出上衣口袋挂着的钢笔,转身在旁边的纸上写了一个题目,用中指敲敲那几个字,然后点点头,盯着我。我立刻明白了,他要我现场重写一篇。我又羞又气,觉得自取其辱,但急中生智,打好提纲之后,略加思索便一挥而就。写完天已向晚,夕光从西边流进来,照在裴先生冷冷的脸上。他依旧不说话,却从窗前的方几上拿了一只火红的柿子递给我。我拿了,头也不回一直走,快到家时,才发现手上还捏着软软的柿子。柿子已经裂开了,手上全是汁水,我心头顿起无名火,一气之下,将那柿子扔得老远。

    ⑩第二天语文课,我故意迟到了一会儿,及至推进门去,先吃了一惊,裴先生早已站在讲台前,他通常会稍晚到的。我低着头,故意不去看他。想不到,耳边忽然传来他那抑扬顿挫的嗓音,他喊住我,我以为又要挨批了,但也不再紧张,慢慢镇定下来。想不到,他很平静地说了一段让我终生难忘的话。“在上课之前,先说明一件事,上次布置了一篇文章让大家回去做,这位同学的文章,我在批阅时以为是抄袭哪本书上的,所以给了不及格的分数,后来这位同学主动来找我,我当场命题,让他重写了一篇,待我仔细读了第二篇后,方才知道错怪了他,为此我向他道歉!”

    ⑪说完,他竟对我作了一揖,那是我生平唯一的一次接受这样的古礼。接着,他将我那篇文章在班上当场朗读起来,读得声情并茂。我恨不得将头埋到书桌里。同窗轻轻碰了我一下,我不知道是因为心情激动还是没坐稳,整个人一下子跌倒在地,顺带把桌上堆得高高的书本全拉了下来……

    ⑫那次误会之后,我却因祸得福,得以经常出入裴先生的宿舍,在他的鼓励和指点下,我的文章经常出现在学校板报上,有时还被作为范文贴在橱窗里。每每在天黑无人之时,我悄悄溜到那儿,借着路灯,瞅上一眼,然后心满意足地走回去。毕业后,我总记得裴先生那抑扬顿挫的声调和临别时的嘱咐,“人不吃饭会饿得慌,人不读书会浮得很!”

    ⑬离开学堂后,与裴先生联系并不多,但常常午夜梦回,想起他上课时,原本平静的神情瞬间被点亮的样子,他目光炯炯有神,像是要穿透窄小的教室,走到极远的地方去。

    ⑭工作以来,我一直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这都是受裴先生影响。我常想起裴先生那堆满书的宿舍。他其实并不藏书,只是热爱读书,而且愿意借给我们读。很多书上,都有他用铅笔写下的批注,不用说,这些书他都精读过。有的书,他还会在扉页写上一整页的读后感。我日后也养成了裴先生的读书习惯,喜欢在书上写写画画。

    (选自《美文》,有删改)

    1. (1) 你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传灯”的深刻含义?
    2. (2) 文章第⑪段画线句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对裴先生以古礼且当面道歉的形式,让“我”感到意外又惊异;裴先生肯定与认可 “我”的作文能力,让“我”;消除误会后,“我”对裴先生。

    3. (3) 从全文看,裴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4. (4) 文章结尾说:“这都是受裴先生影响。”结合全文,说说“我”从裴先生身上受到了哪些影响。
    5. (5) 文中“我”因与裴先生的一次误会而从中得福。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误会,那么文中“我”和裴先生的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 1. (2024八下·楚雄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挺直的脊梁

    章中林

    ①夜色凄冷,江风如刀,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②父亲病了,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人缩成一只虾公,瘦得只剩一把筋,可是他却吵着闹着坚持要回家。“你回家?你回家那不是让村里人笑话我吗?”我很是生气,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③一直以来,我们想要他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他却始终不愿意,说一个人习惯了。这在平时没什么,但有个头痛脑热的,那就是一个问题。我们再三劝说,可是他就是不回头,还把脊梁挺得笔直,挥舞着臂膀,嚷嚷着,我能养活自己。能说什么呢?就是到现在,他还种着两亩多田地,经常给我们送米和油呢。

    ④父亲的脊梁一生都是挺直的。小时候,经常在父亲的肩头骑大马,拍着父亲的肩膀“驾驾驾——”。父亲呢,昂着头,直着脊梁,追得那些小伙伴们抱头鼠窜。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上初三的那年冬天。天下冻雨,雨滴砸在脸上针刺一般的痛。父亲骑着自行车来接我回家。父亲穿着雨衣,我打着伞。面对着“呼呼呼”刮来的风,伞上“啪啪啪”的雨滴声,心底的一点热气都被抽空了。突然, 觉得风小了些。一抬头,是父亲挺起了脊梁——它像门板一样立在了我的身前。一种踏实的温暖涌上来,我一把抱住了父亲的腰,紧紧地。

    ⑤上高中那些年,奶奶的身体垮了,整天躺在床上。为了给奶奶治病,父亲带着她到处求医问药。本来家底就薄,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还没一两年,家里就一贫如洗,还欠下一屁股债。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跑到山里给人炸石头,钻到黑煤窑里给人挖煤——只要是能想到的赚钱路子,他都会一头钻进去。没日没夜地劳碌,就是铁打的钢钉也会折啊。看着日渐消瘦的父亲,我说不读了,但是他却突然暴怒起来,挥手就给了我一巴掌——家里不要你操心!老老实实给老子读书,你小子要是不给我争气,看我怎么收拾你!

    ⑥一个巴掌把我打蒙了!从小到大,父亲连一根手指都没有上过我的头,今天他这是怎么啦!不就是一句话吗?“他指望着你光宗耀祖呢,你成绩那么好,不能再有三心二意。你爸一个人每天忙得脚不沾灰,你可不能再添乱。”听着奶奶的话,我点了点头,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我回家不也是想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吗?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上来就是一巴掌!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竟不能完全体察父亲的心。

    ⑦再次注意到父亲脊梁的时候,是在我的升学宴上。那天,家里来了许多人。父亲不再像平时那样一个人跑前跑后地忙碌,而是穿上压在箱底的西服和皮鞋,喜气洋洋地站在门前迎接着客人。

    ⑧“老章,腰直起来,胸挺起来!对,这才精神嘛!”三爷的一声炸雷,我看到了父亲的身影。他尽管想努力地把腰直起来,可是脊背僵硬着,还是有些驼,就像反着放的桑树扁担一样,恍若再一受力就会发出痛苦的呻吟。也许是真的不自然,三爷一过,父亲的头就低了下去,身形成了一张松下弦的弓,矮小而委顿。望着一脸笑着的父亲,我的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

    ⑨工作之后,我们不希望他太劳累,可他就是固执着——我肩能挑,手能提,还没有到要你们照顾的时候。等到我做不动了,你们不说,我也会找上你们。到时候,你们逃也逃不了。可是,现在,已经病成了这样,他还是不愿意低下骄傲的头颅。

    ⑩“要不,我回你家吧。医院里吵,我睡不着。”第二天,父亲又叨叨。想想确也如此。

    ⑪来到楼下,父亲迈开大步,就往楼上走去。“爸,你慢点,我来扶你!”我拎着包裹,急忙赶上去,父亲却推开了我。这时,我又看到父亲的脊梁——它已然弯成了一把曲尺。走到四楼门口,父亲停了下来“,你看,我一口气就走了上来,气不喘心不跳,你还不如我。”

    ⑫那一刻,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1. (1) 阅读文章,梳理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

      “我”的情感态度

      父亲生病住院,吵着闹着坚持要回家

      生气

      父亲冒着风雨,接“我”回家

      埋怨

    2. (2)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第⑤段中的加点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跑到山里给人炸石头,钻到黑煤窑里给人挖煤——只要是能想到的赚钱路子,他都会一头进去。

      ②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⑧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父亲的头就低了下去,身形成了一张松下弦的弓,矮小而委顿。

    3. (3) 文章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说说其作用。
    4. (4) 文章两次写到“我”的眼泪,请结合文章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