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七下·邯郸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 (3) 文中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的学习成效?请予以说明。
    4. (4) 现在人们常用的“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形容什么? 
  • 1. (2024八下·东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核舟记》)

    【乙】

    用云母粉同苍术、生姜、甘草煮一日,布包揉洗,愈揉愈细,以绝细为佳。收时以绵纸数层,置灰矼上,倾粉汁在上,湮干。用五色笺将各色花板平放,次用白芨调粉,刷上花板,覆纸印花。板上不可重拓,欲其花起故耳。印成,花如销银。若用姜黄煎汁,同白芨水调粉,刷板印之,花如销金。二法亦多雅趣。

    (选自《蕉窗九録·造金银印花笺法》)

    【注释】①云母:一种造岩矿物,开采后洗净泥土,拣净杂质,捣碎使用。②苍术(zh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③矼(gāng):石桥,两头聚石,以木横架其上,可行如桥。这里指形状像桥的石凳。④花板:镂空或雕刻着花纹的木板。⑤白芨: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块茎可入药。⑥欲其花起故耳:是为了使花色清楚地出现的缘故。⑦销银:敷洒银粉。⑧姜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多用作调味品和黄色着色剂。⑨销金:洒金,敷洒金粉。⑩《蕉窗九録》是明代高濂记录笔墨纸砚制作技巧及碑拓等的一部著作。

    1.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其两膝相

      与苏、黄不

      细为佳

      粉汁在上

    2. (2) 翻译下列语句。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二法亦多雅趣。

    3. (3) 选文【甲】和【乙】共同体现怎样的艺术追求。
    4. (4) 读完【甲】【乙】两文,如果你是某视频号博主,你用什么样的关键词来介绍明代人的生活?
  • 1. (2024八下·长沙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①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其源。

    ②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③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 , 不知其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榖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④缘溪而出,水之所经,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亭以赏其趣。

    (有删改)

    【注释】①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②石(xià):石缝。③穀(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④人事:这里指世俗杂务。

    1. (1) 下列对加点词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画横线句子。

      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

    4. (4) 柳宗元游小石潭后,认为其“不可久居”。李元阳游青碧溪后,又有怎样的感受?请用原文作答。请分别谈谈本文和《小石潭记》的作者产生各自感受的原因。
  • 1. (2024八下·玉州期中)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 , 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 , 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jū)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汤池:温泉。③殆:大概。④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⑥山烧:夕照景象。⑦度:越过。⑧击汰:击水,汰是水波。⑨掬(jū):捧。⑩馀甘:即橄榄。

    1. (1) 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4. (4) 从【甲】文最后一段来看,与作者同行的有五个人,为什么第4段还说“寂寥无人”?
    5. (5) 【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主要表达了各自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别作答)
  • 1. (2024八下·于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咫尺,或倍尺,其长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 , 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释】①渴:潭名。②泓:水深的样子。③倏:迅速,极快。④睨:斜着看。⑤诡:奇异。⑥庥:同“休”。⑦韵:和谐悦耳的声音。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

       可 卒

    2.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3. (3) 结合全文,谈谈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 (2024八下·瑞昌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桃源洞在县南三十里,洞下有遇仙桥,桥左右山陇 , 方竹郁翠。迤北里许,为清风桥。又里许,为桃花溪。……考《晋书·隐逸传》有刘歆之子骥,采药衡山,见二石门,一闭一开,从开者入,深广不可测。既远失道,就樵人问径,而归后欲更往,不可复得。大率渊明所指必此人也。

    洞当孔道 , 使车所至,往往蹑屐焉。而无亭以憩,先是右廷尉念所江公捐金构之,恐木久易朽,下令所司结砖为亭,方台石室千载可垂。……攀石层级而上,形胜景概,清幽奇邃,著于人寰,真天造也。……白石清泉,豁然高举,此地不为东园绮里者,少矣。避秦之事,何必问有无哉。

    (选自陈性学《桃川八方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山陇:山丘。②迤:往。③孔道:关口,这里指桃源洞的洞口。④蹑屐:拖着木屐,穿着木屐。⑤所司:有司,指主管的官吏。⑥问:追究,考察。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归后欲更往,不可复得。

      ②避秦之事,何必问有无哉。

    3. (3) 本文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叙述了“桃源”这个地方,二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
  • 1. (2024·南昌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王凝之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郭①自 , 申②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遭孙恩②之难,(道韫) 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④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⑤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节选自《晋书·列女传》)

    【注释】①步郁: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②申:申述。③孙恩: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后聚众作乱,四处攻州破府。④肩舆:抬着轿子。⑤见: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 译为“自己”、“我”。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及 乃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②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3. (3) 谢道韫是古代杰出女性的代表,有人赞她“使人心形俱服”。根据选文内容说说谢道韫令人佩服的原因。
  • 1. (2024八下·涪城期中) 文言文阅读。

    极乐寺纪游

    (袁宗道)

    高梁桥①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②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尝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③,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释】①高梁桥:北京西郊名胜。②绀:天青色。③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

    1. (1) 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2. (2) 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暇日,尝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②思立亦以为然。

    4. (4) 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
    5. (5) 文末作者因何而叹?
  • 1. (2024七下·武宣期中) 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逆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蒙入吴,王①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尝在孙策家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②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③兴亡之事,日月广明④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⑤空诵其文耳。”众坐⑥皆知蒙呓⑦诵文也。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王:指孙权。②向:先前。③世祚:指国运。④日月广明:指天地宇宙。⑤政:只,仅仅。⑥坐,同“座”,在座的人。⑦呓:说梦话。

    1. (1) 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文言疑难字词。

    2. (2) 下面对【甲】文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4. (4) 吕蒙是古代一位有名的武将,他在学习方面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吕蒙是如何做到学有所成的?他的成功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1. (2024七下·南宁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诸葛靓在吴,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 , 如斯而已!”皓闻之大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有改动)

    【注】①诸葛靓(jìng):字仲思,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他入吴国,任右将军、大司马。吴亡,逃匿不出。②朝堂:君臣议政的场所,③孙皓:吴末君主。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人谋而不忠乎:              

      博学而志:

      朝堂大会:                

      皓闻之大 

    2. (2)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3) 用“/”给乙文中的划线句子断句,限断1处。

      事 君 思 忠 朋 友 思 信。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卿字仲思,为何所思?

    5. (5) “凡思之属皆从思”。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思”的异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