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历史上曾出现过六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其中公元前后在欧亚大陆的西端与汉朝并立的大帝国是( )

    A . B . C . D .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不同地区的人类文明各放异彩。以下迄今所知“世界之最”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B . 玻璃是古代波斯人最早制造的 C .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苏美尔人发明的 D .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1983—1988年我国的劳模表彰活动,在继续提倡吃大苦耐大劳精神的同时,更注重表彰知识分子和经营型人才,如发明汉字编码方案的王永民、研究河蟹育苗新技术的赵乃刚。这一时期的劳模表彰( )
    A . 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B . 满足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 C . 促进了国家战略的重大调整 D .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享有中国商品对贫穷的欧洲人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美洲的白银为欧洲提供了中国唯一可以接受的交换物,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地。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对欧洲人来说堪称神品。用丝、瓷、茶换白银的贸易持续了数百年,穿梭在东西方之间的大帆船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由此可知( )
    A .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间的贸易没有了阻碍 B . 世界贸易中心由大西洋沿岸转到太平洋沿岸 C . 大帆船贸易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 D . 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 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20 世纪50年代末期至20世纪60 年代前期,根据形势的发展,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问题,认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时段,中国在后一个“中间地带”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是( )
    A . 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B . 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C . 中英、中荷的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关系 D . 中法建交,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 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19世纪后期,华茶约占有国际茶叶市场一半的份额,但到20世纪初,印茶的输出额首超华茶。时至清末民初,印度成为国际茶叶第一出口大国,锡兰上升为第二位,中国则下降为第三位。上述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 国际饮茶习俗的变化 B . 中华文化影响力下降 C .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 . 英属殖民地的工业化
  • 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传教士介绍的光学知识和望远镜曾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该现象表明(   )
    A . 新航路开辟推动中西物质文化交流 B . 中国传统古典科技遭受到巨大冲击 C . 西学传入有利于开拓中国人的视野 D .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因素大大增加
  • 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下列关于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隋唐到两宋城市的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B . 明清时期杭州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 C . 雅典卫城具备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功能 D . 古埃及人营建的城市成为西方城市建设标准
  • 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某校高一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日本,日本学问僧赴长安求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等。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佛教文化的传播 B . 文化艺术的繁荣 C . 政治制度的创新 D . 中外文化的交流
  • 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辽太祖立国后“建孔子庙,诏皇太子春秋释奠”;金世宗令人译《五经》,“欲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耳”;西夏虽以佛教立国,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从辽、宋、金输入汉文典籍以满足阅读需求。上述现象反映了( )
    A . 多元一体的格局 B . 儒学正统秩序的重建 C . 文化认同的理念 D . 崇文尚读风气的盛行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