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江门月考) 根据情境默写古诗文。
    1. (1) “”(《竹里馆》)中,王维以声衬静,营造了一个精神可以彻底放松的境界,将内心的恬淡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2. (2) 写塞上风光,李贺“”(《雁门太守行》),号角连天,厮杀惨烈的场面中透着豪迈与悲壮。烈马秋风塞外,惹起多少文人的情思。
    3. (3) 曹操曾在《短歌行》中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思念;但他省掉《诗经·子衿》紧接着的两句:“”才是提醒:“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曹操求才若渴又含而不露,可见一斑。
    4. (4) 面对别人的误解,我们要有孔子所言的“”的宽容;面对重重的困难,我们要有王安石所说的“”的勇气:一时一事的干扰无法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
    5. (5) 心怀家国,匡济天下,已沉淀为中华儿女的内在品格,在历代诗文中多有体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就启迪我们无论为官还是为民,都应该忧国忧民之心不改。
  • 1. (2023高二下·高安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对于学与思的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劝学》中,荀子则认为:“”。 
    2. (2) 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用不堪入耳的乡野音乐,反衬琵琶女的演奏给人“如听仙乐耳暂明”的感觉。 
    3. (3) “月”本是客观无情之物,但古人却常以明月寄托相思之情,在唐诗中多次出现,如:“”。 
  • 1. (2022高二上·北京期中)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1. (1) 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重视学习的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 (2) 选择其中一方面内容,结合章句,谈谈你的认识(可从本质、原因、影响等角度)。
  • 1. (2022高一上·北京期中) 阅读《论语·为政》中文字,回答问题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2.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1. (1) 如何理解“色难”?
    2. (2)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孔子对“孝”的看法。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认识。
  • 1. (2022高二上·武清月考) 阅读《论语》材料,完成题目。

    ①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②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④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上述材料中,孔子谈及哪些学习智慧?请简要概括。(每则限4个字)

  • 1. (2022高二上·福安月考) 对《论语十二章》中有关章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孔子在《八佾》中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他认为礼与乐是外在的表现,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 B .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仁义之道”,要懂得仁义的道理,就要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句话千百年来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追求真理而牺牲。 C . 《卫灵公》一节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孔子主张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D . 在《阳货》一节中,孔子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诗》的社会价值,强调了《诗》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
  • 1. 下列有关《论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儒家的代表作品。 B . 《论语》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 C . 《论语》以一种语录体的形式呈现。 D . 《论语》由孔子亲自著述。
  • 1. 下列对本单元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论语》中的语句言简意丰,富有哲理。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等语句内涵深刻,充满智慧,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B . 《大学之道》文章首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阐明了治国平天下和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论点与论据浑然一体,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C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发,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了“不忍人之心”存在的合理性,并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D . 惠子讲述“五石之瓠”的故事,意在讽刺庄子的学说空洞无用、言之无物;庄子则讥讽惠子学识浅薄,根本不理解他的学说。
  • 1. (2022高一下·太原月考)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 中国史学著作浩如烟海,著作体例丰富多样,其中《左传》 为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纪传体著作,《战国策》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著作,《史记》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 B . 《论语》 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编辑而成,充分 反映儒家以“仁”治国的政治理念,到宋代与《孟子》《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C . 古人幼时命“名”, 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 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D . 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 后泛指男子20 岁左右的年纪。
  • 1. (2021高二上·德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依据上文,结合《论语》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荷蓧丈人是一个隐者,他能够做到洁身自好,自食其力,讲究待客之道。 B . 子路认为荷蓧丈人能够维护长幼间的秩序,却破坏了最根本的君臣关系。 C . 尽管孔子的政治主张不为世用,但他仍然积极参与,“知其不可而为之”。 D . 《论语》中有很多隐者,记述他们的处世方式,旨在体现儒道两家的差别。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