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原列传》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揭示了屈原个人身世沉浮与国家生死存亡的内在联系。《屈原列传》在叙事中融入大段的议论,论中有情。 B . 《苏武传》中的“李陵劝降”,与“卫律劝降”风格截然不同,这与作者对此二人的态度和评价不同相关。对李陵,作者借苏武的言辞,行文多用贬抑之语;而对卫律,相对委婉柔和。 C . 贾谊的《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多用夸张、对比、通篇一气贯注。以对比引发质问“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从而水到渠成地提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观点。 D .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纵说盛衰之理,却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切入,写这篇文章是要为北宋王朝的统治提供借鉴。
  • 1. (2023高三上·广丰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文本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文本三:

    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已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焉而亡。

    (节选自《荀子·君道》)

    【注】①仪:指日晷仪,用日影度量时间的仪器。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彼其人者[A]生乎今之世[B]而志乎古之道[C]晓然[D]独明于先王之[E]所以得之[F]所以[G]失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5. (5) 三则文本都谈到了“为君之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 1. (2023高一下·天津市期末)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①六王(完结) ②蜀山(光秃) ③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 . ①直咸阳(通达) ②廊腰回(萦绕) 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 . ①雷霆惊(突然) ②而望焉(宠幸) 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 . 立远视(长久) ②朝歌夜弦,秦宫人(做) 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
  • 1. (2023高一下·双鸭山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是诗人从梦中惊醒后看到眼前只有枕席而产生的关于人世间的联想。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 
    3. (3) 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如果一味赂秦求保,就会陷入“”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难免灭亡。 
  • 1. (2023高二下·深圳期中) 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五代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2. (2) 下面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翻译下列句子。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注】①仇雠(chóu):仇人。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4. (4)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梁,吾仇也。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1. (2022高二上·泸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六国论

    (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1) 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3)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 (4)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 1. (2022高三上·淮安月考) 阅读下面《六国论》中的文字,完成问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4. (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1. (2022高二上·射洪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六 国 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 ,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 ,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1. (2022高一下·河西期末)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谏太宗十思疏》的上奏,正值繁荣的“贞观之治”时期;作者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到 唐太宗逐渐滋长的贪图享乐、喜好骄奢的思想,并且敢于犯颜直谏。 B . 《答司马谏议书》通过对司马光指责自己的几个方面的辩驳,从而批驳了保守派的不恤 国事、墨守成规的状况,表明自己的推行新法的坚决态度。 C . 《阿房宫赋》首先对阿房宫的建筑风貌进行总体性地描述。“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 阿房出。 ”这四句话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秦统一天下的气势和阿房宫的建成。 D . 《六国论》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 道理。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