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名句默写: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
    1. (1)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楚国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2. (2) 《屈原列传》中的“”通过两组反义词强调了《离骚》的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3. (3) 《屈原列传》中,“”连用两个被动句,交代了屈原生怨的原因。
    4. (4)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两句是“”。
    5. (5)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形象的语言称许屈原:他自觉远离污泥浊水,就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境地,在尘埃之外浮游,这样就能“”。 
    6. (6) 父母是我们的庇护所和港湾,《屈原列传》中写人在悲痛中会呼唤父母的句子是“”。
    7. (7)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8. (8) 《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称引上古帝王,旨在讽刺世事,“”,希望朝廷修明政治。
    9. (9) 《屈原列传》中“”两句,指出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小人之言蒙蔽。 
    10. (10) 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对《国风》和《小雅》进行评论的两句是“”。 
    11. (11) 屈原在《离骚》中常用香草美人来打比方,这是为什么呢?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阐释了自己的看法,即“”。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昭)王遗楚(怀)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怀)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昭)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怀)王至则闭关劫之,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礼,要以割巫、黔中郡。楚(怀)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怀)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人留之。齐王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臣光曰: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有删改)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编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秦A诈B我C而D又E强F要G我H以I地J因K不L复M许N秦O人P留Q之

    2. (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

      ②楚(怀)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

    3. (3) 选文记载楚怀王入秦最终被秦国扣留的史实,有何目的?请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朋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 , 以此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

    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 , 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

    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困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也。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以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韩王弗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

    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也。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有删改)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与国不可——才傲物

      秦之欲我久矣——十年春,齐师我(《曹刿论战》) 

      一而甲——故人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 

      使王之救己也——成述其异,宰不(《促织》) 

      楚王大——学而时习之,不亦乎(《<论语>十二章》) 

      韩王听——手指不可屈伸,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韩氏之兵非弱也——其后楚日以(《屈原列传》)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开,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今秦之心A欲伐楚B王不如C因张仪D为和E于秦F赂之G以一名H都I与之伐楚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5. (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

      ②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

    6. (6) 公仲朋劝说韩王不要轻信楚国救韩而取消与秦联合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1. 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1. (1) 大力选用怀瑾握瑜、正道直行的干部,建立一支德行端正、作风正派、使人信服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 (2) 她博闻强识 , 既是让学生们爱上语文的“活字典”,也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活宝典”。 
    3. (3)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仅包括坚持自己的兴趣、志向,也包括认清自己的真实能力,还包括不在变化的就业市场中随波逐流
    4. (4) 所谓微言大义 , 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
    5. (5) 花开花落,与世推移 ,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将落在我们年轻一代的身上。让我们为之奋斗吧!
  • 1. 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 (1) 左徒是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官职,主要职责是参议国事、应对外交、制定法令。
    2. (2) 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卿、士、大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有官位者的通称。宋朝医官另设官阶,有大夫、郎中、医效等,后因称医生为“大夫”(今读dài fu)。
    3. (3) “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纵”起源于战国时代,本指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联盟战略;后也用以泛指联合,或特指军事上的联盟战略。
    4. (4)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最高官衔,是掌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长官,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 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文本一:

    楚江有吊

    [宋]寇准

    悲风飒飒起长洲,独吊灵均恨莫收。

    深岸自随浮世变,遗魂不逐大江流

    霜凄极浦幽兰暮,波动寒沙宿雁愁。

    月落烟沉无处泊,数声猿叫楚山秋。

    【注释】①寇准:北宋名臣,一生四居相位,死后谥号“忠愍”。诗人年少及第却被分派到僻远的巴东做知县,本诗即作于上任途中。②灵均:屈原的字。③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江边渔父曾问屈原:“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文本二:

    屈 原

    [宋]张耒[注]

    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

    餔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

    【注释】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获罪后受到满朝文武的孤立,他因支持苏轼而屡遭贬谪。

    1. (1) 下列对文本一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两首诗借“渔父”的典故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 1. 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 (1) 属

      ①屈平属草稿未定

      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举酒属客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名属教坊第一部

    2. (2) 微

      ①其文约,其辞微

      ②动刀甚微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 (3) 明

      ①明于治乱

      ②明道德之广崇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4. (4) 信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

      ②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④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⑤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5. (5) 约

      ①其文约,其辞微

      ②约之以礼

      ③怀王与诸将约

      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6. (6) 志

      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②博闻强志

      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④《聊斋志异》

      ⑤《三国志》

    7. (7) 见

      ①信而见疑

      ②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③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④公将战,曹刿请见

      ⑤移船相近邀相见

      ⑥冀君实或见恕也

    8. (8) 举

      ①举类迩而见义远

      ②举贤以自佐

      ③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④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9. (9) 以

      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③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④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10. (10) 之

      ①王甚任之

      ②秦发兵击之

      ③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④复之秦

      ⑤受物之汶汶者乎

      ⑥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11. (11) 与

      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②屈平不与

      ③齐与楚从亲

      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1. 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 (1)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2. (2)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 (3) 大破楚师于丹、淅。
    4. (4)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5. (5)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6. (6)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7. (7) 为天下笑。
    8. (8) 是以见放。
    9. (9)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10. (10) 竟为秦所灭。
  • 1. 五年高考练

    材料一:

    襄子于晋阳中 , 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释】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孔鲋,孔子八世孙。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②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5. (5) 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 1. 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 (1) 出则接遇宾客 , 应对诸侯

      古义:

      今义:客人(总称)。

    2. (2) 谗人间之,可谓

      古义:

      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

    3. (3) 明年 , 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

      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4. (4)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

      今义: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无理狡辩。

    5. (5)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

      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