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请理解句子“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的含意。
  •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政治风浪中团结战斗,在科学研究中相互切磋,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彼此激励,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请以“友谊”为话题写一个作文片段,200字左右。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对语言的积极影响,①____:一是语言创新空前活跃。在前互联网时代,语言创新活动主要以图书、报纸等为平台,这显然属于少数“社会精英”的专利,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很难(   )其中。互联网给普通民众提供了②____。人们只要有网络信号,只要有信息的发送或接收终端,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语言智慧。互联网让社会进入了“全民造句”时代,许多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的新词、新语、新用法,都源自普通网民的创新活动。二是③____。在前互联网时代,新词、新语、新用法等出现后,主要通过图书、报纸等递相传播,时空上的阻隔无法(    )。互联网实现了即时传播、即时交流,时空阻隔被彻底打破,新词、新语、新用法等出现后可立马在全社会传播开来,且立马被全社会接受。这个改变,也是(    )的。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改变,现今的语言生活空前(    ),新词、新语、新用法等不断涌现。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文明时代,绿水青山是真实的自然景观,金山银山则是悬设的物质财富梦想。虽然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但对农业文明时代的人们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在这一历史阶段,绿水青山是人们栖息的家园,具有灵性色彩,仿佛就是人们生命的背景和底色,向人露出诗意的微笑。但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如此融洽。古往今来,各种自然灾害 。当 来临之际,千百万生命被无情吞噬之时,大自然对人类而言也会显露出极其狰狞的一面。只要生产力尚处在低下状态,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匍匐”着的命运就难以改变。

    工业文明时代,科技革命让生产力插上了翅膀,不但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认识,也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对自然的开发和征服,使自然景观与财富梦想的界限被打破了。绿水青山被的科学技术所征服,人们只要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喊一声“芝麻开门”,大自然在人们面前仿佛就打开了无尽的宝藏。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 )。如此一来,自然界便不可避免地褪去诗意的形象,沦为表现人的占有欲和征服力的主战场。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尊敬  资料  围绕  多愁善感 B . 贸易  障碍  唯一  奴颜婢膝 C . 偶然  成熟  领域  相互交措 D . 枯燥  撰写  按照  实用价值
  • 1. 识记字音

    虔诚( ) 奴颜婢膝( ) 字斟句酌( )

    阐述( ) 轴线( ) 压轴(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总是从主观出发而不是从客观出发。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这样做的结果,不是曲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恩格斯1883年在马克思墓前的这个讲话十分精辟地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科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思想路线,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尽管诞生在一个半世纪之前,但由于它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选自蒋成会、张荣臣《历史唯物主义让我们行稳致远》,《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材料二:

    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标示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所处位置,发展状态和前进方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断,是一项事关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考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实践内涵。

    从本质属性看,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境界的发展阶段。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其历史基点。新时代总体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三者高度统一,互为规定,有机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从产生原因看,新时代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应运而生。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科学认识矛盾变化是发展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根据形势变化多次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科学判断,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深入发展。从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到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美好生活向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成为新时代产生的根本原因。

    从意义影响看,新时代连接起民族和世界两个大局,对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天安门城楼两侧的巨幅横标,西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东侧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体现了我们党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和志存高远的世界眼光。新时代有力宣告了“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崩溃论”的破产,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开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纪元。要倍加珍惜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胸怀“两个大局”,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栉风沐雨、勇毅笃行。

    从依靠力量看,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历史主体和实践主体,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的中流砥柱。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运动,都是改造世界和改造自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是千帆竞逐、百舸争流的时代,也是充分激发创造活力和奋斗热情的时代,人民群众是新时代的主体性力量,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拓者、建设者。面向未来,人民对党期待更高,要求更高,必须以守正创新的精神状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勇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让党的领导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在新时代充分彰显,实现从大党、大国到强党、强国的根本转变。

    (选自钟纪言《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担当尽责》,《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材料三:

    《吕氏春秋》有言: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展望未来,中国正在不断崛起,走向世界,可是我们的很多制度建设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制度建设必须不断创新。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绝不是一成不变,僵化停滞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这次全会重点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为了继续完善我们的制度,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把中国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出来。当今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绝不能僵化教条、一成不变。世易时移,没有一个制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永远行之有效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来说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国际国内都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有些新问题、新情况对我们的制度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充满敌意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继续创新,谋求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和研究对策。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宽,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今后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有些新情况、新问题,可能是我们过去从未经历过的,解决方法也没有历史可以遵循,只能依靠创新,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和理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我们必须记住,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以复制和借鉴,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

    (选自张美美《以制度建设点燃中国梦》,《新丝路》,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   )
    4. (4) 如何理解材料二开头一段所说的“新时代”的“政治判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历史内涵和实践内涵”?
    5. (5) 请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概括分析制度革新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____关心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共产主义者同盟在1852年宣告解散。马克思和恩格斯认真总结了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指出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加强国际团结,对抗联合起来的反动势力。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同各国革命者保持着密切联系,帮助他们学习理论,推动革命的发展。到了50-60年代,随着一场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各国工人阶级运动又高涨起来,____成立了工人自己的组织。“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被更多的人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这些,十分高兴。

           马克思一方面指导、关心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加紧了他的巨著《资本论》的写作。恩格斯也常把有关资料寄给马克思,并且不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1867年4月初,当恩格斯得悉《资本论》第一卷写成的消息以后,马上写信说:“好啊!我终于看到白纸黑字,知道第一卷已经____了!就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欢呼声。”马克思把《资本论》第一卷的手稿交给出版商以后,曾到曼彻斯特恩格斯家中作客。两个人对下一步工作交换了意见,并且商定要在书的附录中做一点补充。恩格斯地____成了这部巨著的第二个校阅者。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了。它阐述了①(   ),揭示了②(    ),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强有力的武器。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 (2) “近代社会的经济法则”“剩余价值学说”是从文中括号内摘出的语句,请根据文段将它们写在下列对应标号后的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理由: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共产主义者同盟这个在当时条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团体的国际工人组织,1847年11月在伦敦举行的代表大会上委托我们两人起草一个准备公布的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结果就产生了这个《宣言》,《宣言》原稿在二月革命前几星期送到伦敦付印。《宣言》最初用德文出版,它用这种文字在德国、英国和美国至少印过十二种不同的版本。

    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法兰西内战。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宣言》德文版第19页,那里把这个思想发挥得更加完备。)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同样也很明显,关于共产党人对待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的论述(第四章)虽然在原则上今天还是正确的,但是就其实际运用来说今天毕竟已经过时,因为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彻底扫除了。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有删改)

    选文第一段主要论述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写作缘起以及出版情况,那第二段主要论述了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的?请简要分析。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辩证法也有几个原则,如下:

    一是矛盾对立的原则。演绎法立脚于事物的同一,不承认有矛盾。辩证法却以矛盾为出发点。世间事物本来自身含有矛盾,例如:生长和死亡互相对立,生物一天天生长,同时也就一天天近于死亡,生长的意义也要因了死亡才可思维理解。此外,如力学上的作用和反作用,数学上的正和负,都是矛盾和对立的好例。

    二是量影响到质的原则。一种事物因了量的改变,性质就会变化。例如:把水的温度增至摄氏百度以上就成汽,降至摄氏零度以下就成冰。又如:一张一元纸币在袋中是日常零用,把同样的一元积贮起来到某阶段,就会变成谋利的资本了。

    三是否定的否定的原则。世间事物的发展进步,必取否定的否定的顺序。例如:一粒谷子下土到发芽变禾以后,最初的一粒谷子已没有了,这是一个否定。禾到成熟的时候就萎去,所留剩的是一粒粒的新谷,这又是个否定。否定的否定,是事物发展进步的步骤,社会的变迁的情形也可用这原则来说明。这原则又叫“正反合”,两种互相正反的东西被统一为较高的东西,世间一切进步的根源就在于此。

    (摘编自夏丏尊、叶圣陶《议论文的推理方式》)

    请简要赏析“生长的意义也要因了死亡才可思维理解”。

1 2 3 4 5 下一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