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江西模拟) “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
    A . 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 .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C . 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 1. (2024九下·都昌月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的措施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 B . 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 (2024·南昌模拟) 观察《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 (2024·南昌模拟) 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

    A . 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 . 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 . 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 .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 1. (2024·南昌模拟) 以下内容是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找到的一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论证的学习主题是: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访4次,访问了7个国家。题干最合适的主题是(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 “全方位外交的实现” C .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D . “改革开放的侦察兵”
  • 1. (2024八下·仁寿期中)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 C . 人民公社的成立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 1. (2024八下·仁寿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就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是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果断而正确的。”

    材料三  沿海沿江城市开放得差不多之后,对外开放进入“深水区”。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面向中亚、西亚的广阔市场,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内陆新的国际化都市。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时期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说出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前后的城市面貌分别是怎样的?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指出它在对外开放中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 1. (2024八下·仁寿期中) 下图所示是部编八下历史教材目录(局部),它反映的是我国1953-1976这阶段的历史,请问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是(   )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三大改造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A . 民主主义革命由失败逐步走向胜利的时期 B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 D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 1. (2024八下·仁寿期中) 如下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

    A . 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 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C .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 . 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 1. (2024八下·仁寿期中)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决定这两次调整的根本因素是(   )

    A . 配合工业结构转型 B . 文化生活的丰富 C .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 . 科学技术的进步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