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辽宁月考) 华北制药厂于 1953年6月在石家庄市开始筹建,是化学工业部直属大型国营企业和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项目,由苏联援建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从民主德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两部分组成。华北制药厂建设的国内背景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 . 工业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 . 国家对国民经济开始调整 D . 社会主义阵营的不断扩大
  • 1. (2024高三下·广丰月考) 下表是1953~1957年上海市劳动模范及纺织女工劳动模范概况,它反映出当时我国(   )

    年份

    大会名称

    上海市劳动模范

    上海市纺织女工劳动模范

    1953

    上海市1953年度工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

    251人

    57人

    1954

    上海市1954年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

    659人

    119人

    1955

    上海市1955年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

    2035人

    293人

    1956

    上海市1956年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2841人

    344人

    1957

    上海市技术革命大会

    1178人

    171人

    A . 女性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B . 工业化建设激发劳动者的热情 C . 上海的纺织业得到全面恢复 D . 一五计划期间纺织业成就突出
  • 1. (2024高三下·广丰月考) 【资本积累与工业化进程】

    材料一 英美等西方国家工业化起步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往往伴随着殖民地扩张、奴隶贸易以及不平等交换,在完成工业化起步的同时,往往造成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和无业工人,引发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二战后,日本工业生产不足30年代的一半,贸易发展停滞不前,通货膨胀盛行,经济秩序混乱……1948年,美国国会成立了1.5亿美元的“自然纤维周转资金”,资助日本发展纺织业生产;通过“美元对等资金”向日本贷款8.6亿美元;1954——1955年提供了2.16亿美元的贷款;1958年通过世界银行向日本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此外,美国私人资本也大量涌入日本,成为日本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的完成,保证了农村经济剩余不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占有,保证了农村剩余最大限度留在国内,为国家将农村经济剩余集中起来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做了准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起点。

    ——摘编自何二龙、孙蚌珠《土地、城乡关系及中国式工业化》

    材料二

    年份

    第一产业产值(亿元)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产值(亿元)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一产业就人口占比(%)

    人口城镇化率(%)

    1952

    346.0

    51.0

    141.8

    20.9

    83.5

    12.46

    1957

    433.9

    40.6

    317.0

    29.6

    81.2

    15.39

    1977

    950.6

    29.5

    1509.1

    46.9

    74.5

    17.55

    1987

    3233.0

    26.8

    5251.6

    43.6

    60.0

    25.32

    1997

    14441.9

    18.3

    37543.0

    47.5

    49.9

    31.91

    2007

    28627.0

    11.1

    124799.0

    48.5

    40.8

    45.89

    2017

    65467.6

    7.9

    334622.6

    40.5

    27.0

    58.52

    ——摘编自任保平、张星星《新中国70年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演进及其未来趋势》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资本积累的英美模式、日本模式和中国模式的特点,并分析中国模式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工业化进程。
  • 1. (2024高三下·镇江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大史事

    相关表述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

    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7年中共十三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到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022年中共二十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一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1. (2024高一下·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公司,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共有12家。后又创办申新纱厂获得巨额利润,在近代史上有“面粉大王”与“纺织巨子”之称。迄1922年因外国资本卷土重米,荣氏企业开始亏损,向日商借贷350万日元。1927年因不愿认购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公债,被通缉。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及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经济备受摧残,荣氏企业负债达4000余万元,宋子文、孔祥熙等官僚资本乘机渗入。

    ——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词典》

    材料二 1952年3月,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陈云第三次视察鞍钢(位于辽宁的鞍山钢铁公司)时指出,“国营工业不发展,资本主义就发展,我们就没有办法建设社会主义了”。1952年7月14日,无缝钢管厂工程率先呜响了施工的“第一枪”。1952年8月1日和1953年2月27日,大型轧钢厂和炼铁七号高炉破土动工。近5万名建设者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工程建设中,他们中有从抗美援朝前线凯旋的复员军人,有从辽南地区农村抽调的村屯干部,也有从省内外各地工厂选调的技术工人,还有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派来的一个测绘大队。1953年“三大工程”均提前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新中国的第一座钢铁基地诞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也为顺利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创了一个良好开端。

    ——摘编自鞍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第一块基石——“一五”期间鞍钢建设发展情况》

    材料三  近年来,鞍钢着眼于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钢铁集团的战略目标,制定实施了“四个转变”战略,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化经营,在海外投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与全球最大的独立钢铁贸易公司英国斯坦科集团共同出资建立了鞍钢西班牙有限公司和英国控股公司。随着国际化经营进程的不断推进,鞍钢的竞争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日渐提升,一个跨区域、多基地、国际化的鞍钢正日益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实施境外投资战略是一把“双刃剑”,有机遇也有风险。

    ——摘编自吴桂梅等《鞍钢境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及对策》(2016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荣氏企业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根本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鞍钢建设对我国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鞍钢集团公司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获得新发展的有利条件。
  • 1. (2023高一上·佛山期末) 如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

    A . 全面落实男女平等政策 B . 彰显工业建设成就 C . 鼓励女性投身国家建设 D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1. (2024高一下·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推进,以及国内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中财委颁发的《关于编制五年计划轮廓的方针》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1953~1957年)是我国长期建设的第一阶段,以巩固国防,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摘编自王天伟《中国产业发展之路》

    材料二: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得以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由此开始向西方贷款,引进外资,渐进地对外开放。同时,为应对开放带来的挑战,我国开始了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工业体系参与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的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梁孝《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任务。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变化,并简析其成因。
  • 1. (2024高二下·河北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指主要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革命,在广义上它统指“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而技术变革则是指“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成”,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不是“两次革命”,“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摘编自韩保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

    材料二 1981年,汕头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到2003 年下半年,汕头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6.87万家,涉及农业、工业、商贸、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子信息、旅游服务等行业。2009 年,全市民营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9.6%;私营企业出口总额比2003 年增长2.4倍,占全市出口比重的42.9%。 全市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8大优势产业集群。 到 2016 年 1 月,现有民营经济单位 16.9 万家,占全市经济单位的97.7%。 与此同时,拥有全国五分之四的玩具上市企业,现有“新三板”挂牌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非常活跃。

    ————摘编自杨玉民《改革开放40 年汕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 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将“两种革命结合在一起的”的做法,并简析“两种革命”实施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 1981 年以来汕头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黄金时代”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政策的角度,分析“黄金时代”出现并不断发展的原因。
  • 1.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旧中国最高年份相比,钢相当于5 倍多,原煤相当于2倍多,机床相当于4倍多。1957年与 1949年相比,原油产量相当于12倍,发电量相当于4.5倍,新增工业固定资产214亿元。这反映了( )
    A .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城市物价 C . “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积极性
  • 1.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 (1) 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 (3)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