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安平开学考) 广彩瓷器是清代瓷器兴盛的代表。清中期,广州瓷商从景德镇购买烧好了白釉的瓷坯,在广州根据国外客商的需求加以彩绘和二次焙烧。广彩瓷的兴盛反映了清代( )
    A . 西方技术逊色于中国工艺 B . 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 C . 外贸政策调整改变产业布局 D . 海外贸易占据着主导地位
  • 1. (2023高一上·佛山期末) 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擅长某一加工技艺的农民,从农业逐步分离出来,变成独立的手工业者,缫丝、丝织、制糖、制葵扇等产业相继勃兴,这反映了(   )
    A . 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革 B . 农民生活富庶安定 C . 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 . 长途贸易发展迅速
  • 1. (2023高一上·宁南期末) (2分)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但《大明律》中却规定:“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桃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 . 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 . 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 . 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 . 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 1.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长江流域是我国古代“陶塑”艺术的重要起源区。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最早的陶塑小猪。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带动了“陶塑”艺术的发展,到战国时期,“陶塑”工艺已具备相当成熟的技术,为“瓷塑”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陶塑”发展到高峰之后,“瓷塑”艺术开始兴旺,逐渐取代“陶塑”且普及到生活、艺术等多个领域。宋室(宋廷)南迁后,很多北方官窑的工艺被工匠们带到南方,江西景德镇逐渐成为宋代的制瓷中心和“瓷塑”中心。南宋以后社会动荡,一部分知识分子转向从事自立的艺术劳作,充实了画匠、塑匠、雕刻匠的社会队伍,产生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此时,“塑造”与“雕刻”的艺术表现共同影响着陶瓷“塑造”水准,如江苏宜兴紫砂雕塑艺术就体现了各行业相互影响的迹象。

    宋元明清时期,在雕塑艺术创作上有很多“瓷塑”作品进入寺庙殿堂、富绅豪宅。景德镇的“胡人牵马俑”、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再到清代“瓷塑”工艺的发展都是唐以后“瓷塑”艺术的结晶。明清时期,在景德镇的陶瓷商贸活动中,陶瓷产品以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工艺与文化形式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地方。

    ——摘编自向颖《浅谈中国古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江流域传统雕塑艺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江流域瓷器外销的深远影响。
  • 1. (2023高三上·怀集) 明代中后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在纹饰设计中不再以“官样”为模仿对象,而是从日常生活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设计、装饰市民阶层所喜爱的图案、纹样。如《长物志》中所描述的案几(瓷器)“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古制荡然”。据此可知,明朝中后期(  )
    A .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 . 手工业产品渐趋雅俗共赏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手工业 D . 传统审美观念基本被抛弃
  • 1. (2023高一上·肇庆期末)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是我国手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生产形式依据行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而民营手工业则是依靠市场作为导向,雇佣的劳动力作为血液,进行某一产品的生产活动,因为交通运输、生产技术或生产资源等原因,部分手工业在特定区域发展迅速,并成为该区的代表行业。也正是因为手工业生产管理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劳动力市场和商品经济市场的发展,才促成了手工行业早期工业化的发生,从而继续推动手工业前进。

    ——摘编自吴兰兰《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研究》

    材料二  针对晚清小型兵工厂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粗糙等状况,李鸿章等人逐渐形成了创办近代大型军事工业的认识。如1865年,得知美商出售上海虹口的旗记铁厂时,李鸿章授意丁日昌购买。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为“期渐收回利源”,使“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运贩;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企图以此来克服由于海关入超递增而造成的财政危机。民用企业在洋务运动中据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中期和后期,它们的发展比军事工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新转化的历史产物,促进了我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经济基础的解体,给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摘编自冯元魁《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等

    材料三 下表近代企业性质与资本组织关系表

    企业性质

    资本组织形态

    资本与经营之关系

    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国营近代企业)

    官办(独资)

    官资官营

    官督商办(股份制)

    商资官营

    官商合办(合伙、股份制)

    官商合资、官营

    民间商办企业(民营近代企业)

    独资

    独资者自营

    合伙

    资本家合伙经营

    股份制

    大股东经营

    ——摘自王处辉《中国近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

    1. (1) 概括材料一中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并解释发展的原因。
    2. (2) 指出材料二中洋务运动的发展,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 1. (2024高二上·盐田期末) 乾隆年间的《上海县志》中有如下记载:“纺织之法,他邑止用两指捻一纱,名手车。吾邑一手三纱,以足运轮,名脚车,人劳而工敏。”这表明当地(   )
    A . 近代机器工业由此起步 B .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C . 家庭手工作坊受到冲击 D . 技术优势促进行业发展
  • 1. (2024高一上·信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苏杭地区的居民职业结构表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工场主和商人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材料二

    清中期以前苏州地区重要经济指标统计表(部分)

    糙米价格(每石)

    棉布价格(每匹)

    踹匠工资(每匹)

    1665年

    约400文

    约30文

    l1文

    1724年

    约1000文

    约30~35文

    约11文

    18世纪末

    约1500文

    约100~200文

    约14文

    (注;踹匠是踹布手工业工人,强壮者每天可踹布5匹:苏州当时有踹匠约2万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苏杭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中新现象及产生的根本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统计表中经济指标的变化趋势加以评析。
  • 1. (2023高一上·柯桥期中) 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隆庆元年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 (2) 据材料二据材料二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
    3. (3) 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 1. (2024高一上·绍兴期末)  移民对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南下移民的长河中,有三次浪潮使南方的发展出现三次飞跃。 第一次发生在西晋永嘉之乱后。 南来的北方侨民, 使江淮一带的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时期取得长足的进步。唐朝中期的动乱将北方诸道化为千里萧条的灾区, 大批难民蜂拥而至淮汉以南地区, 形成了第二次移民浪潮。 南方经济以此为转折点,已足与北方抗衡。 北宋末年, 宋王室辗转南逃杭州, 大批北方各阶层人士随之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使南方经济再度加速发展。这些移民运动把中原文化传统的精华传向南方,从而使南方逐渐继承了中原文化的正统。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 政府发给路费、 耕牛、 种子等并免征赋税。 甘薯、 玉米等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低、 南方种植更为便利的作物推广,也加速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垦。 大批失去土地的北方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山区进行垦殖。 随着南方农村经济发展和劳动力供应增加,经济出现了一些新趋势。 永佃制和货币地租也开始推广,江南新兴市镇星罗密布。 然而即便如此, 在明清时代的中国,实在谈不上有所谓“市民经济”对传统经济的挑战,更缺乏一种综合性的总体变革。

    ——摘编自齐涛《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古代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导致第二次和第三次“移民浪潮”的重要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南下移民对南方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导致大批“贫民涌入长江流域”的因素。 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江南地区工商业经济出现的新趋势,并简要分析当时“更缺乏一种综合性的总体变革”的重要原因。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