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余姚月考)  美国学者梅天穆把蒙古的西征称为“成吉思汗大交换”,认为蒙古西征对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可以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媲美。经此过程之后,世界已经与蒙古帝国之前的时代有了“巨大的差异”。下列对蒙古西征的评价,与该学者观点相近的是( )

    ①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②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③促使西方文化中心向东转移

    ④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高二下·深圳期中) 蒙古征服罗斯后,认识到封建割据不利于统治,便将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带到罗斯,扶持“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作为代理人。这使罗斯大公尝到了专制权力的甜头,刺激了罗斯大公攫取专制特权的野心,推动了罗斯国家的统一。这可用来说明蒙古西征( )
    A . 推动了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 B . 开启了亚欧大陆的民族交流 C . 传播了蒙古开明的民族政策 D . 为东西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征服的希腊人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把艺术带给了粗鄙的拉丁姆。

    ——罗马诗人贺拉斯

    材料二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所征服的地区无比广大……这是文明社会所经受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激烈的游牧民族的野蛮攻击,其后果十分严重。亚洲全部、欧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政治组织都被改变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性,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改变。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 欧洲人又能进入中东和东亚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三 1812年到1814年,俄国人与拿破仑展开激战,这场战争使许多年轻的俄罗斯贵族对西欧有了深入了解。在巴黎,他们努力学习启蒙运动时期的新思想。对于他们来说,新思想似乎比伏特加更有吸引力。回到祖国后,古老而僵化的沙皇制使他们感到惭愧和尴尬。

    ——安德鲁·玛尔《BBC世界史》

    根据材料, 以“战争与文化交流”为主题, 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1. (2024高一下·献县月考) 马克思认为:“所有的征服有三种可能。征服民族把自己的生产方式强加于被征服的民族;或者是征服民族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如士耳其人和罗马人);或者是发生种相互作用,产生种新的、综合的东西(日耳曼人的征服中部分就是这样)。”这是从经济角度讲的,从文化角度看也是如此。这说明( )
    A . 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多元性 B . 生产力决定人类文明发展程度 C . 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交流 D . 技术革新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 1. (2023高二下·南昌期末) 1294年,统治中心在波斯的伊利汗国为摆脱财政危机,开始模仿元朝使用雕版印刷纸币。到了14世纪,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入了欧洲。材料可用于说明( )
    A . 元朝纸币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B . 元朝造纸术、印刷术西传 C . 蒙古西征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D . 波斯成为西学东渐的桥梁
  • 1. (2024高二下·南阳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因此而为流动的,进取的。农耕可以自勘,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因此而为静定的,保守的。

    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于是而遂有强烈之“战胜与克服欲”。此种民族,其内心深处,无论其为世界观或人生观,皆有一种强烈之“对立感”,于是而尚自由、争独立,此乃与其战胜克服之要求相呼应。故此种文化之特性常见为“征伐的”“侵略的”。

    农业生活所依赖,曰气候、曰雨泽、曰土壤,此三者,皆非由人类自力安排,而若冥冥中已有为之布置妥帖而惟待人类之信任与忍耐以为顺应,乃无所用其战胜与克服。故农耕文化子最内感曰“天人相应”“物我一体”,曰“顺”曰“和”。

    ——摘编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该书写于1940年代)

    结合中外历史,评析钱穆的观点。(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叙述成文,条理清晰)

  • 1. (2024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美国学者梅天穆把蒙古的西征称为“成吉思汗大交换”,认为蒙古西对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可以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相媲美。经此过程之后,世界已经与蒙古帝国之前的时代有了“巨大的差异”。下列对蒙古西征的评价,与该学者观点相近的是( )

    ①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②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③促使西方文化中心向东转移

    ④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3高二下·白银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战争是不同文化的碰撞,是文化的暴力交流。每一次惨烈的战争,虽然可能造成局部文化的衰退,却常常成为促进人类整体文化进步的契机,体现了自然法规的优胜劣汰。 

    ——摘编自《战争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3高二下·温州期末) 窝阔台统治的时期是蒙古族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金国的灭亡使窝阔台解除了西征的后顾之忧。1235年,窝阔台召集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国,命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帅出征军。”这次西征( )
    A . 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四大汗国 B . 灭掉花剌子模国并直抵黑海北岸 C . 以西亚地区为目标并攻占巴格达 D . 打到今德国和巴尔干半岛
  • 1. (2023高二下·苍南月考) 苏联学者巴托尔德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商品的交流。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该学者认为蒙古帝国建立的意义在于( )
    A . 统一了远东和近东各国 B . 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交流和发展
    C . 维护帝国的专制统治 D . 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