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丰城月考) 宋初,沿袭唐朝后期制度,史称“宋承唐制”。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三省长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崇文抑武的需要 B . 皇权专制的要求 C . 分割相权的创设 D . 唐朝政体的完善
  • 1.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北宋初年,官员退休后一般停发俸禄,主动退休者寥寥无几。北宋中期,朝廷规定:文官年满七十须退休,主动申请退休者可领退休金,每年重要节日还发放实物补贴;如果官员到了年龄还不申请退休,则听从监察部门检举揭发。这一规定(   )
    A . 反映出北宋政府的高效运行 B . 体现出朝廷对高龄官员的关照 C . 解决了北宋冗官冗费的局面 D . 有利于官员队伍吸纳新鲜血液
  • 1. (2024高二下·仪陇月考) 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

    A . 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 . 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 . 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 . 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月考) 下图是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该示意图反映了(    )

    A . 北宋丞相权力遭到了极大削弱 B . 北宋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C . 北宋实行了二府三司制 D . 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 1. (2024高二下·青岛期中) 宋代中央政府的官员,多数是任其职不理其政,而采用“权知”、“判”、“提举”、“管勾”等名义派遣实际长官。如枢密院的正式长官是枢密使,但更常见的是以别的官员“知枢密院事”。此举旨在(  )
    A . 提高政务处理效率 B . 拓展官员晋升渠道 C . 保证皇帝控制朝政 D . 实现朝廷吏治清明
  • 1. (2024高三下·河北月考) 宋朝政府规定地方官不得自行征辟僚佐,本地人不得任本地官,任期一般是三年。这些规定旨在(    )
    A . 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B . 维护政权稳定 C . 防范三司结党营私 D . 分散机构权力
  • 1. (2023高一下·咸宁期末) 【中国地方制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刘邦认为始皇帝)为皇帝,而弟子为匹夫,内亡骨肉根本之辅,外无尺土藩翼之卫。

    ——班固《汉书》

    材料二: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北宋]苏洵:《嘉祐集》卷1《审势》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汉鉴于秦实行的地方制度并简析该制度实行的后果。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地方制度转变的影响。
  • 1. (2024高二下·承德月考) 在宋代,御史台“掌纠绳内外百官奸慝,肃清朝廷纪纲”。宋神宗时期,御 史台设置吏、兵、户、刑、礼、工六个察案,六案各由一名御史负责,在其领导下分 头对各自负责的在京官署进行文书核查,纠举其行政过程中的“稽迟违慢”等 失误。由此可知,宋代 (    )
    A . 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 B . 专制主义集权得到发展 C . 行政效率质量得以提高 D . 中枢制衡机制日渐成熟
  • 1. (2023高二下·滨海期末) 唐代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这主要是因为( )
    A . 人口数量的增加 B . 选官制度的改革 C . 政治环境的改变 D . 经济结构的变化
  • 1. (2023高二下·自贡期末) 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由此推知这一时期( )

    A . 地方治理因时制宜 B . 台湾移民涌入福建 C . 福建西部更为发达 D . 政府鼓励人口南迁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