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东坡期末) 从古至今,国际交往和国家关系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初以来,唐廷以积极的态度谋求和平的国际交往。唐代侨民极多,长安城有侨民10万余。就侨民所从事的职业来看:有僧侣、学者、画家、匠人、艺人、商人等。唐代外商们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使唐代的社会生产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更要承担起国际生产的任务。《唐律》中甚至还制定了中国古代法律中第一个涉外条文:“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唐律)论。”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等

    材料二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新中国成立后,以“一边倒”为重点的外交使中国不仅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还先后和十几个民族独立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建交。1950年2月,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解决了当时急需解决的国家安全和外来经济援助问题。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不但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站稳了。

    ——摘编自胡新民《毛泽东开创新中国和平外交事业》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应对挑战。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新时代中国发展大势,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主张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改编自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唐代对外交往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并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经验。
  • 1. (2023高一上·上饶期末)  “土河”是唐代的一种军事侦察方式,即“于山口贼路,横断道凿阔二丈,深二尺,以细沙散土填平,每日检行,扫令净平,人马入境,即知足迹多少”。近年,某遗址出土了一件被认为是体现该侦察方式的纸质文书。此文书最有可能出土于(    )
    A . 四川绵竹剑门关遗址 B . 广东广州“蕃坊”遗址 C . 新疆尉犁沙堆烽遗址 D . 陕西西安“西市”遗址
  • 1. (2024高一下·湖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高昌地处吐鲁番盆地,是古时西域交通枢纽。高昌的东南面,大部分是汉族居住的农业区;其西北面则是我国历史上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区。贞观十四年八月,唐朝平定高昌,以其地为西州,州内设置了三郡、五县、二十二城,辖地户约八千、人口约三万七千。唐朝还在该地区采取了修建水利、设置官市、管理交通等一系列措施。到天宝年间,西州地区居民增至一万九千多户,人口增加至约四万九千,货物四至,客商云集。

    ——据《旧唐书·西戎传》等整理

    材料二:近年,吐鲁番出土了大量从东晋到元代的古代文书,引起了学者注意。其中一份为民众自报的户籍文书,记载了某家庭的成员、授田等情况,文书后署“贞观十四年九月”。另一份是卜天寿所写的文本残卷,该文书大部分是其抄写的汉代经学大家郑玄注释的《论语》,卷后还附有绝句六首,另抄有《千字文》开头五句。抄本中有题记“(唐)景龙四年三月一日私学生卜天寿(抄)”“西州高昌县宁昌乡淳风里义学生卜天寿年十二”。

    ——摘编自马克章《西域汉语通行史》等

    1. (1) 利用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互证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2. (2)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在高昌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历史意义。
  • 1. (2023高二上·邯郸期末) 唐朝初年所修八史,即《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以及《晋书》《南史》《北史》,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肯定各少数民族贵族为主所建立的政权的历史地位;

    ◆认为北周先人出于炎帝之后;

    ◆改变南北朝时期成书的“正史”(即《宋书》《南齐书》

    《魏书》)中南北互相诋毁的撰述立场;

    ◆以南北分立取代民族对立的叙事格局。

    这反映了唐代(   )

    A . 民族矛盾和冲突逐步消弥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 C . 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管理 D . “天下一家”的理念得到贯彻
  • 1. (2024高二下·南宁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代至清代中晚期,包括新疆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统称为西域。自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演进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同开拓了中国的辽阔疆土,共同缔造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是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造就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2019年7月)

    材料二:土司制度产生于元代,是元朝“因俗而治”的制度创新。元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在总结了历代封建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推行的“羁縻政策”的基础上,创立了“蒙、夷参治之法”,官有“流”“土”之分,于是开创了土司制度。明随元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土司制度,并在西南部分地区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清中期,雍正进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土司制度衰落,但仍有大量土司一直存在。

    ——摘编自切排、赵志浩《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利弊得失:基于土司制度的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唐代管理西域地区的地方机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前期在新疆地区维护大一统的举措及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司制度的演变历程。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 1.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
    A . 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 . 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 . 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 . 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 1. (2023高一上·莆田期末) 上表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唐朝( )

    唐朝时期官员统计表(部分)

    姓名

    出身

    官职

    契苾何力

    铁勒部族可汗

    镇军大将军

    高仙芝

    高句丽人

    河西节度使

    李光弼

    契丹人

    太尉兼侍中

    元稹

    鲜卑人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彦

    大食人

    翰林学士

    A .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B . 民族政策呈现因俗而治的特点 C . 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初步显现 D . 统治政策具有包容性与开放性
  • 1. (2024高一下·大庆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出现了多个新兴节日。开元十七年(729年),百官表请以唐玄宗生日为千秋节(皇帝诞节),得到唐玄宗首肯,唐玄宗还下令允许“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天宝五年(746年),陈希烈上奏,“太圣祖玄元皇帝(老子,唐奉其为始祖)以二月十五日降生……请同四月八日佛生日,准令休假一日”。这一建议得到皇帝首肯。贞元五年(789年),唐德宗颁布《二月一日为中和节敕》:“朕以春方发生,候及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和同,俾其昭苏,宜助畅茂。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内外官司休假一日。”在中和节这一天,百官要献农书,民间要用青色的袋子装着谷物及瓜果种粒来赠送亲友。此外,迄今仍堪称“大节”的清明节和中秋节也在此时诞生。据史料统计,唐代节假日的总天数超过了40天。

    ——摘编自张勃、李学娟《唐代节日特征述论》

    材料二

    唐王朝处理州郡之外的附属国家、人群和地区的边疆控御模式,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上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这样一种国家建构模式的边疆治理政策。粗略地说,它就是以册封和朝贡为主要制度的羁縻体系。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处于羁縻或册封地位的依附者,经历从宋元土官和明清土流并置、改土归流等步骤而被逐渐内地化,被纳入府县管治体系。

    ——摘编自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与国家意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新兴节日出现的原因。
    2. (2)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补充一条唐代新兴节日出现的原因并加以说明。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王朝进行“边疆控御”的主要举措。“这一套控御边疆的制度体系为后来的王朝所继承并加以发展”,请分别以元朝、明朝的一例史实予以说明。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变趋势。
  • 1.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图1、图2分别是唐代618-755年和756-907年两个阶段的进士籍贯分布图。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图1 图2

    A . 大运河的开凿导致了北方急剧衰落 B . 经济发展增强了南方政治影响力 C . 中国的文化中心已转移至江南地区 D . 科举制对江南地区的歧视与打压
  • 1. (2024高二下·内乡县开学考) 唐代前期,统治者针对北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众多,在边缘诸州设置许多都督府、州来妥善安置之,“形成了拥有中华文化的中国与非汉文化的周边民族共存这一帝国的双重构造体制”。这说明,“双重构造体制”( )
    A . 强化中央对边疆的直接控制 B . 消除了边疆地区的分裂隐患 C . 增强了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 D . 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5页